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太湖南北方向的表层沉积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水解酶活性测定方法,考察了冬夏季节碱性磷酸酶(APA)、芳基硫酸酯酶(ARS)和荧光素二乙酸酯酶(FDA)3种水解酶活性的空间变化特征,并同步分析了酶活性与重金属离子等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种水解酶活性在太湖表层沉积中的分布均具明显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差异,同时亦表现出大体一致的趋势,即河口区表现出较高的酶活性,而湖心区较低。APA、ARS酶活性、TP、温度及LOI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而FDA与另外两种水解酶的相关性不高(p〉0.05)。同时亦发现多数重金属离子(除Sr)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 标签: 表层沉积物 酶活性 重金属离子 分布格局 富营养化
  • 简介:这是一份描述分布在穆拉诺岛周围威尼斯泻湖的沉积、海水和贻贝Mytilusgalloprovincialis中的示踪元素的调查报告,穆拉诺岛是一个具有悠久玻璃生产传统的岛。

  • 标签: 重金属 海水 沉积物 威尼斯泻湖 穆拉诺岛
  • 简介:对四川越西县中所区幅1:5万水系沉积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分布、元素异常特征及元素间相关性分析,结合中所区的地质背景特征,归纳总结了全区及主要地质单元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区内具有一定找矿潜力的找矿指标为Pb、Zn。推断区内可能的成矿类型为扬子型铅锌多金属矿,赋矿层为灯影组碳酸盐岩地层。研究成果为工作区优选了Pb、Zn找矿靶区2处。

  • 标签: 水系沉积物测量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靶区 中所区
  • 简介:在唐岛湾岔河入海口三角洲采集表层沉积,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法检测Cu、Zn、Pb、Cd、Hg、As、Cr等共计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利用地累积指数法(Igeo)及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ERI)对其重金属分布特征、潜在生态危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岔河入海口地区重金属污染整体较低,呈现出南北高中部低,且北部高于南部的分布特征,三角洲北部靠近人类活动密集区处于中等至较高重金属污染状态。

  • 标签: 唐岛湾 沉积物 重金属污染 评价
  • 简介:摘要泥石流是由混杂的堆积所构成,其沉积的分析方法较为复杂。泥石流容重作为一项主要的泥石流参数,采取有效方式测定容重范围对于泥石流灾害防治与评估具有意义。基于此,本文对以泥石流沉积分析的方式评估泥石流容重的方法进行分析,旨在通过泥石流沉积的分析与计算明确泥石流类型及容重参数。

  • 标签: 泥石流 沉积物 容重 百分含量
  • 简介: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湖泊,有机质,早期成岩,营养演化,Redfield比值,泸沽湖,洱海高原湖泊沉积有机元素的早期成岩与湖泊营养演化研究王浩然(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02)...

  • 标签: 湖泊 有机质 早期成岩 营养演化 Redfield比值 泸沽湖
  • 简介:为估算随泥沙颗粒迁移的重金属镉(Cd)的质量分数,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对Cd的富集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对Cd的富集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黏粒(6.65)、粉粒(4.13)、细砂(0.92)、粗砂(0.90)。黏粒级沉积对Cd属于重度富集,粉粒级沉积对Cd属于中度富集。其原因有二:细粒级沉积中腐殖质含量明显高于粗粒级;细粒级沉积中稳结态腐殖质比例较高,稳结态腐殖质的腐殖酸组成以胡敏酸为主,胡敏酸在复合体表面形成了S-HA-Cd三元配合,增加了黏土矿物表面吸附位。西辽河沉积在汛期黏粒级和粉粒级冲泻质泥沙所携载的吸附态镉质量分数可分别按沉积原样的6.65和4.13倍估算。

  • 标签: 环境学 西辽河 沉积物 粒级 分配系数
  • 简介:尽管针对洞庭湖沉积中重金属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针对其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的研究工作比较少见。基于2012年2月和2013年4月对洞庭湖9个具有代表性监测点位的采样分析以及相关监测历史资料的收集,采用Hakanson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了洞庭湖表层沉积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洞庭湖表层沉积中Cd、Hg、As、Cu和Pb的含量分别为0.60~20.7mg·kg-1、0.090~0.640mg·kg-1、10.4~83.7mg·kg-1、17.9~70.9mg·kg-1和16.9~95.8mg·kg-1,其大小顺序为Pb〉Cu〉As〉Cd〉Hg。洞庭湖表层沉积中重金属单因子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d和Hg为主要重金属风险污染,其中Cd为首要污染;全湖RI值在117.10~589.80之间,平均289.99,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洞庭湖区〉西洞庭湖区〉东洞庭湖区;根据Hakanson提出的分级标准,南洞庭湖区Cd具有极高的生态风险,全湖生态风险程度为中。初步分析结果表明,30年来,除Hg外,其它重金属生态风险均有一定上升,其中以Cd的上升趋势较明显,全湖重金属生态风险程度由低生态风险上升到中生态风险,提高了一个等级。因此,洞庭湖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应以湘江和资水的Cd为重点。

  • 标签: 重金属 污染 生态风险 变化趋势 洞庭湖 表层沉积物
  • 简介:河蚬作为原产并广泛分布于我国及东南亚的双壳类淡水软体动物,是我国众多水域的底栖优势种。河蚬对水体污染具有较强累积能力,已成功用于水体沉积生物富集及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但应用于沉积毒性鉴别评估(TIE)研究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一套标准指标测定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此,本研究在调查底栖生物在我国沉积毒性研究的基础上,以河蚬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我国生态分布等生物学背景,系统分析其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的生物富集特征以及相关生物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河蚬作为我国特色的沉积毒性鉴别评估(TIE)受试生物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河蚬 底栖生物 生物累积 毒性效应 沉积物
  • 简介:Ba同位素由于具有在低温环境中分馏的特性,相比放射性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可以更好地示踪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中的再循环物质。研究表明沉积与蚀变洋壳具有明显不同的Ba同位素组成(沉积富集来自重晶石的Ba),使得Ba同位素成为研究表层与地幔储库间物质交换的有力工具。

  • 标签: Ba同位素 沉积物 再循环 上地幔 深部动力学过程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以浑河水系表层沉积为研究对象,应用筛分水平浓度法初步探讨了浑河沉积中4种重金属(铜、铅、锌和镉)沉积质量基准推荐值。结果表明,筛分水平浓度法获取的浑河沉积铜、铅、锌和镉的质量基准分别为46.69、39.18、140.03和0.54mg·kg-1(以干质量计)。通过与不同国家及地区指定的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以及本地区采用其他方法推导的重金属基准推荐值进行比较,推算出本研究获取的4种重金属沉积质量基准推荐值接近所有数据的中间值。由于本研究中用于推导沉积质量基准的数据相对较少,导致获取的沉积重金属质量基准推荐值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 标签: 重金属 沉积物质量基准 筛分水平浓度法
  • 简介:对崇明东滩表层样中重金属Hg、Cu、Cd、Pb、Zn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地累积指数法、综合污染评价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崇明东滩的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崇明东滩基本保持了自然状态,仅有个别站住的Hg、Pb元素有轻微污染;综合污染评价法的评价结果显示,崇明东滩的污染全部达到了警戒水平,单因子评价中,Cd对综合污染指数的贡献最高,说明研究区Cd污染较为严重。三种评价方法相比较,地累积指数法比较简单;综合污染评价法兼顾到污染指数最大值对土壤环境质量影响,强调了最大综合污染指数,与其他方法相比,其综合指数常常偏高;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加入了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重要影响的毒性系数,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 标签: 崇明东滩 地累积指数法 综合评价指数法 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
  • 简介:采用分级测定的方法对梁子湖沉积中无机磷酸盐进行了分析,测定了梁子湖水体P的季节变化,并以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梁子湖沉积在pH值和温度控制下P的释放特征.研究表明,梁子湖水体P的含量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冬季高,夏季低.沉积无机磷(Pi)中以钙磷(Ca-P)为主(55%~61%),铁磷(Fe-P)次之(28%~33%),铝磷(Al-P)最少(3%~5%).在梁子湖的入水口和出水口,由于沉积环境影响到P的形态,P的释放明显较湖心高.在试验初期,由于扰动的影响,使得P的释放在第1天比第2天和第3天高,其后P的释放量则迅速增加.温度对P释放影响明显,其具体表现为,30℃时P释放达到峰值的时间比4℃时提前4d,而且前者峰值比后者高出9倍.pH值对沉积P释放同样有明显的影响,与正常状态下的湖水条件(pH值为8.5)相比,偏酸(pH值为5.5)和偏碱(pH值为11.5)条件下,P的释放量增加.

  • 标签: P含量 P形态 P释放 梁子湖
  • 简介:采集了福建省山仔水库和杜塘水库的冬季沉积,采用显微镜观察和荧光分析方法,对不同深度沉积叶绿素a的含量以及微藻的丰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仔水库沉积表层叶绿素a含量达到4692ng/g底泥干重,微藻的丰度为33.79×10^6Cells/g底泥干重,其中蓝藻门的丰度为6.77×10^6Cells/g底泥干重;杜塘水库沉积表层叶绿素a含量为2301ng/g底泥干重,微藻的丰度为16.5×10^6Cells/g底泥干重,其中蓝藻门丰度为8.91×10^6vvCells/g底泥干重,山仔水库沉积表层叶绿素a的含量和微藻丰度都约是杜塘水库的2倍,沉积中叶绿素a的含量和微藻的生物量与其富营养化程度表现出一致性:富营养化程度高的山仔水库,沉积中叶绿素a含量和微藻丰度相应也高,沉积叶绿素a含量可以反映2个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

  • 标签: 沉积物 微藻 叶绿素A 水库 富营养化
  • 简介:海洋沉积经硝酸-高氯酸-硝酸消解后,以高氯酸做支持电解质,采用阳极溶出伏安法的标准加入法,连续测定海洋沉积中的铅和镉时,铅和镉的半波电位稳定,峰形对称。方法的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以作为一种测定海洋沉积中铅和镉含量的使用方法。

  • 标签: 海洋沉积物 阳极溶出伏安法
  • 简介:简要介绍了水体沉积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来源,影响水体沉积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自然因素,其中包括沉积-水界面环境条件、有机质和微生物活动等。

  • 标签: 重金属 沉积物 来源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湖泊沉积研究自兴起以来一直受到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稳定碳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新技术在我国近年来的湖泊沉积研究中备受青睐。湖泊沉积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常被用来指示湖泊系统中有机通量或循环时间的变化,这种指示意义建立在不同的有机质类型的不同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之上。虽然有机质在形成沉积的早期因成岩作用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在成岩作用结束以后,有机质的变化非常小,所以,沉积有机质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org)能够提供过去环境变化的证据,成为古环境研究的有效方法。尤其在缺乏自生碳酸盐的湖泊沉积研究中,有机碳稳定同位素指标的应用相当广泛。

  • 标签: 稳定碳同位素 湖泊沉积物 有机质来源
  • 简介:本文对伊朗北部厄尔布尔士山脉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页岩进行了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镜下研究(岩石评价热裂解,光导-uv显微镜)。研究发现:总有机碳含量(TOC)介于0至29.4%重量百分比之间(平均为1.2%),表明有机碳含量总体上为较差至适中。Shemshak群下部的上三叠统页岩主要为低氧一缺氧环境下的海相/湖相沉积,TOC平均为0.7%。Shemshak群上部的托尔阶-阿林阶页岩的沉积环境为有氧一低氧的较深海,其TOC值最低,平均为0.3%。Shemshak群不同段层的碳质页岩显示了最高的TOC值,平均为14.2%。最高温度(Tmax)值介于439℃至599℃之间,平均为300℃,表明有机质在深埋藏和活跃的沉积后构造活动中经历了高温。氢指数(HI)-Tmax关系图显示:表明存在蚀变有机质的Ⅳ型干酪根,其HI平均值非常低。孢粉相的特点是,无定形有机质占主导地位,它们绝大多数来自于海相-非海相浮游植物的降解。上Shemshak群生烃潜力很低,而下Shemshak群则是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重要的有效烃源岩。后者在地质历史上可能在研究区的部分地区(例如,Tazarh地区和Paland地区)生成了数量可观的油气。晚三叠世早期(基梅里造山运动早期)古特提斯海道的封闭,以及随之而来的伊朗板块和欧亚大陆南部边缘的碰撞,导致厚厚的硅质碎屑沉积沉积在构造活跃的隆起前缘(Alavi,1996:Seyed—Emami,2003)。厚厚的上三叠统-中侏罗统Shemshak群广泛分布于伊朗中部、东部和北部(Seyed-Emami,2003)。该群地层厚度最大达4000米,不整合上覆于中一下三叠统Elikah组碳酸盐岩之上,而中侏罗统Dalichai组泥灰岩和灰岩则不整合上覆于Shemshak群之上。厄尔布尔士山脉地区Shemshak群的沉积环境为海相-陆,包括湖相、河流-三角洲-深海相、

  • 标签: 有机质特征 碎屑沉积物 中侏罗统 上三叠统 山脉 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