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内镜活检,病人被诊断为胃部腺癌,马上转诊到当地一家医学院的附属医院的肿瘤科,进行了进一步的食道超声和腹部CT检查,发现为第一期腺癌,无转移。于是对病人行部分胃切除和局部的淋巴切除术。手术很顺利。病人恢复得很快,没有发现扩散和腹膜转移。病理粗略显示有二处清晰的溃疡,在胃的后部窦腔有浅表性的出血块,

  • 标签: 病人 病例讨论 初诊 上腹部不适 诊病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骨外尤文肉瘤误诊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病理误诊原因。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9年7月西安市儿童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4例骨外尤文肉瘤患儿行回顾性分析,收集6例初次病理误诊的病例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EWSR1基因断裂,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6例患儿中位年龄7岁,病初5例表现为无痛性缓慢生长的局限性包块,其中4例位于皮下浅筋膜,1例为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物。肿瘤细胞呈分叶状、巢片状分布。2例由小蓝圆细胞构成,4例存在形态学变异,表现为细胞体积大,胞质丰富。其中1例核染色质细腻;1例核透亮,可见核仁;1例由上皮样细胞组成;1例为体积较大的圆形、卵圆形细胞混杂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CD99、白血病病毒整合基因1(FLI1)、ERG阳性比例分别为5/6例,5/6例,2/6例。FISH均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重排。结论发病年龄小、位置表浅且初始表现为良性的生物学行为,存在组织学变异和不典型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是儿童骨外尤文肉瘤病理误诊的3个重要因素,因此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WSR1基因检测综合考虑。

  • 标签: 骨外尤文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EWSR1基因重排 误诊
  • 简介:我国鼻咽癌的发病率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占首位,但由于鼻咽位置隐蔽,而且鼻咽癌的早期症状复杂,所以易被漏诊、误诊.例如肿瘤可经破裂孔进入颅内侵犯第Ⅴ、Ⅵ脑神经以及第Ⅳ、Ⅲ、Ⅱ脑神经,出现视蒙、睑下垂、眼外肌麻痹、面部麻木、头痛等症状,从而导致鼻咽癌在眼科出现漏诊、误诊.现将所遇2例报告如下:

  • 标签: 鼻咽癌 眼病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生在中国的首例疑似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者进行实验室确诊。方法采集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进行高通量测序,并采集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痘疱液、鼻咽拭子、结痂涂抹、唾液等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痘疱液、口咽拭子、血清等标本后,利用4套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猴痘病毒和正痘病毒。结果疑似感染者的脑脊液高通量测序结果检出285个猕猴α疱疹病毒样序列读数;猕猴α疱疹病毒1型特异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脑脊液、结痂涂抹和唾液标本为阳性,疑似感染者的其余样本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均为阴性。水痘带状疱疹、猴痘和正痘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所有样本均为阴性。结论患者脑脊液、结痂涂抹和唾液标本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核酸检测为阳性,结合病人的临床特征、动物接触史及高通量测序结果,确诊该患者为猕猴α疱疹病毒1型感染。

  • 标签: 中国 猕猴α疱疹病毒1型 实时定量PCR 疱疹病毒 首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4—2018年全国法定报告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发病和死亡病例的特征,为流感监测和病例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病日期在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的流感病例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结果2014—2018年,全国共报告流感病例数1 939 842例,包括631 434例确诊和1 299 798例临床诊断病例,其中死亡病例为301例(确诊253例,临床诊断病例48例)。确诊中0~4岁儿童报告发病数最多,为225 184例(35.66%),≥65岁组报告发病数最少,为34 071例(5.40%);确诊死亡病例集中在18~49岁和≥65岁组,分别为90例(35.02%)与72例(28.02%),最低为5~17岁组,报告19例(7.39%)。确诊死亡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3,10)d,长于确诊存活病例的3(1,7)d。西部地区确诊存活病例的发病-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6(2,11)d,长于东部的2(1,6)d和中部的3(1,7)d;2014—2018年间隔中位数从4(1,8)d缩短至2(1,5)d。确诊中流感病毒感染集中在≤17岁儿童,其中乙型流感构成比高;确诊死亡病例中甲型H1N1感染占79.20%(103/130)。结论以中国人口和WHO发布的流感罹患及死亡数据进行推算,我国每年法定报告的流感发病和死亡病例数远低于公认的流感发病和死亡水平。流感高危人群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尽早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实施针对性的治疗,以降低出现严重结局的风险。

  • 标签: 流感 甲型流感病毒 乙型流感病毒 法定报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急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的对应措施。方法对1232例急诊病通过心理观察收集资料,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1232例患者中疼痛型为854例,占69.32%,外伤型为324例,占26.30%术后反应型54例,占4.38,并针对各型患者的心理特点总结出八字护理原则信任,理解,熟练,热情。结论将八字护理原则应用于口腔科急诊病,对改善其心理状况,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急诊病例 心理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 通过对1例新冠肺炎确诊和1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的诊疗情况进行回顾,讨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哨点作用,首先应组建一支技术过硬的专家团队,对传染病的早期发现与预警有重要作用,其次按照科学流程的诊疗,逐级会诊,及时上报,不断学习,把握好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疗水平稳定性,才能扮演好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哨点角色。

  • 标签: 疫情防控 基层 哨点作用
  • 简介:目的分析银行储蓄柜员发生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的原因,为预防职业病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结果患者因工作中使用票据鉴别仪,接触紫外线光,被确诊为职业性电光性眼炎。结论患者在工作时直接接触大量紫外线是导致其发病原因,应加强个人防护和作业环境检测,保护从业人员健康。

  • 标签: 电光性眼炎 票据鉴别仪 紫外线 预防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风湿免疫病患者的门诊就诊过程,探讨风湿免疫病的全科诊疗思路,并进一步分析全科医生的职责以及全科医疗的优势。

  • 标签: 关节痛 风湿免疫病 全科诊疗
  • 简介:摘要通过介绍1例风湿免疫病患者的门诊就诊过程,探讨风湿免疫病的全科诊疗思路,并进一步分析全科医生的职责以及全科医疗的优势。

  • 标签: 关节痛 风湿免疫病 全科诊疗
  • 简介:VonHippel-Lindau(VHL)病为临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其致病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3p25~p26,为一组家族性、多发性、多器官受累的良恶性肿瘤症候群。其临床特征为发生于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血管母细胞瘤、肾透明细胞癌、嗜铬细胞瘤以及肝、肾、胰腺、附睾等多发囊肿或肿瘤。

  • 标签: LINDAU HIPPEL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文献复习 误诊病例 肾透明细胞癌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抗感染会诊病的合理用药及其案例会诊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典型病例会诊中提供的给药建议,分析细菌培养结果的正确解读、根据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给药方案和特殊人群的用药方案,以及治疗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判断及处置。结果:临床药师基于药学专业知识制订的抗感染治疗方案和用药监护方案,帮助临床医师正确解读药敏报告,提高了抗感染治疗的成功率。结论:运用抗菌药物PK/PD特点优化抗感染用药方案,为特殊人群设计用药方案,并及时处置抗感染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得到临床的认可。

  • 标签: 临床药师 抗菌药物 抗感染会诊 用药方案 合理用药 案例分析
  • 简介:肠道门诊作为肠道传染病监测的前沿哨点,是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管理传染源的重要关口,同时通过肠道门诊对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可以估计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预测其流行趋势。为及时掌握北京市朝阳区肠道门诊接诊腹泻病例的情况,为朝阳区肠道传染病的控制提供对策,现对该区2008年肠道门诊开诊期间接诊的腹泻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肠道门诊 肠道传染病 病例统计
  • 简介:肠道门诊是综合性医院针对肠道传染病设立的具有急救性质的季节性专科门诊,作为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哨点,肠道门诊承担着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的传染源、管理传染源的重要任务,同时通过肠道门诊对肠道传染病的监测,可以预测肠道传染病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及时掌握北京市大兴区肠道门诊接诊、就诊病人的情况,为大兴区肠道传染病的控制提供对策,

  • 标签: 肠道门诊 肠道传染病 病例统计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成人期确诊的Prader-Willi综合征(PWS)病例。PWS作为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国内外已报道病例大多数确诊于婴幼儿期、儿童期,于成人期确诊病例少见报道。本例患者婴幼儿期症状隐匿,成年后因糖尿病、月经紊乱就诊,经基因检测后确诊为PWS。本文侧重于分析该患者成年后临床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Prader-Willi综合征 糖尿病 月经紊乱
  • 简介:患者,女,9岁。因发热、左颈部有肿块于2006年10月28日到天津市儿童医院就诊。6天前发现左颈部有肿块,并逐渐增大和伴疼痛,3天后出现发热症状,体温38℃,持续24小时后自行降至正常,本次再次发热1天,最高达40℃,伴寒战,故到医院就诊。入院查体:体温38℃,左颈部可触及-3×4cm^2大小淋巴结,质韧、触痛,表皮不红,无破溃和流脓,无波动感,颈部活动受限。B起显示:左颈部可见多个大小不等、均匀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最大3,3×2.0cm^2,内部可栓出血流。化验室检查:血C反应蛋白(CRP)30mg/L,WBC33×10^9/L,嗜中性粒细胞80%。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食欲佳、大小便正常,无皮疹等异常,

  • 标签: 免疫荧光法 病例报告 颈部活动受限 猫抓病 确诊 发热症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