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只要各行为人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具有重合性,无论为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就可成立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不一定要求各行为人最终适用的罪名相同;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同样存在分别定罪的可能性。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属于刑法中的复合危害行为,如果各行为人在实施盗窃信用卡之前进行合谋,互相配合实施窃取行为,而后共同或分别冒用该信用卡的,各行为人均成立盗窃罪;如果后行为人(仅具体实施信用卡诈骗的行为人)事先并未加功于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则前行为人成立盗窃罪,后行为人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 标签: 共同犯罪 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盗窃罪 信用卡诈骗罪
  • 简介:P2P网络借贷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运作模式,虽然运作模式多种多样,但是由于行业细分尚未完成,所以这些模式中普遍存在着监管漏洞,因而产生了许多问题、爆发了大量金融风险。其中,非法集资犯罪层出不穷,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进步和行业的进一步成熟,犯罪手段日益多样化,给投资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对于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稳定。通过对这些犯罪行为的分析,总结其特点,有利于对这些犯罪行为的预防,同时针对此类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可以进一步规范P2P行业的运作模式,发挥P2P行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 标签: P2P 网络借贷 非法集资 犯罪预防
  • 简介:记忆对于连接日常行为犯罪行为有桥梁作用,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在存储内容、提取方式上不同。非陈述性记忆更符合心理画像所需要的记忆标准,非陈述性记忆同犯罪人生活情境和犯罪行为的结合方式,表明非陈述性记忆可以准确反映犯罪人的背景特征。

  • 标签: 非陈述性记忆 犯罪心理画像 背景特征 行为特征 联结
  • 简介:民事案件纷繁复杂,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类型的案件应如何把握,既能切实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致让无过错的当事人承受过重的负担,不仅是司法的事情,也是法学界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犯罪分子针对人身的犯罪,一般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即可解决,但在犯罪分子没有归案而似又有可归责的第三人的情况

  • 标签: 犯罪行为 民事责任 受害人权益 民事赔偿纠纷 违约责任 赔偿范围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却有增无减,并出现了新的特征和趋势。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未成年犯罪人员数据进行处理,采用C4.5决策树分类算法进行尝试性的数据挖掘,从中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等方面潜在的规则,就可以据此提出一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

  • 标签: 数据挖掘 分类 C4.5算法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分析
  • 简介:摘要:人脸识别信息是生物识别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在安防、金融、教育领域应用较多,不法分子非法利用人脸识别侵犯他人财产权益,欺骗受害人进行人脸识别,冒用受害人名义利用花呗、银行贷款平台侵害受害人财产权益,此类案件定性有盗窃罪、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定罪等不同观点,由于诈骗罪必须要有处分意识,机器不能被骗,冒名贷款中受害人不是银行,所以此类案件以盗窃罪定性更加恰当。

  • 标签: 人脸识别 盗窃,诈骗 贷款诈骗
  • 简介:为单位利益实施的犯罪行为如果仅仅因为刑法相关条文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就不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二、对这种行为直接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与《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相符,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 标签: 刑事责任追究 单位犯罪行为 实施单位
  • 简介:理论上和实务中对《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该款规定的是八种具体犯罪的罪名,有人认为是八种犯罪行为。但是从文义解释、《刑法》第17条第2款的立法精神和规范目的、“犯罪行为说”的弊端以及“罪名说”能满足实践需要四个方面可以证明,“罪名说”的观点是正确的。应该立足成文刑法的特点,站在罪刑法定原则的立场上去理解现实中存在的值得科处刑罚却不能解释到《刑法》第17条第2款中去的行为

  • 标签: 罪名 犯罪行为 规范目的 实践需耍
  • 简介:摘要:近年来诈骗犯罪案件呈多发态势,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影响了社会稳定。本文通过实例分析电信网络诈骗中洗钱犯罪手法,层层分解犯罪过程的运作模式,总结出其具有团伙作案、分工明确、多途径将非法资金转移到多个虚假信息账户等特点,这就表明银行在履行反洗钱义务,落实风险管理机制方而还存在漏洞。因此,要加强银行个人开户管理,强化反洗钱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部门间反洗钱合作机制,建立大数据分析监测网络等。

  • 标签: 洗钱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 链路分析
  • 简介:摘要:电信诈骗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家、全社会的重视,其犯罪隐蔽性、手段多样性、犯罪技术先进性,使得如何预防电信诈骗,依然是当下的重要研究目标。而在电信诈骗犯罪的已决案件中,所呈现的电信诈骗犯罪规律、司法审判经验、预防犯罪效果等,成为预防此类犯罪的“宝贵财富”。本文主要分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洗钱行为分析和法律适用。

  • 标签: 电信网络诈骗 洗钱行为 法律适用
  • 简介:犯罪场所是犯罪行为实施的空间要素之一。由于青少年对空间环境较为敏感,其犯罪行为与案发场所情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不同场所中犯罪类型的差异、不同场所犯罪的暴力倾向差异以及作案难易程度的差异等。对青少年犯罪场所的研究,有助于犯罪空间预防工作的开展。

  • 标签: 青少年 犯罪 场所 空间
  • 简介:为更好地打击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等违法犯罪行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2005年12月29日通过了关于刑法有关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规定的解释,明确了利用除增值税专用发票以外任何具有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收付款凭证或完税凭证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行为,都将受到刑法相关条款的惩处。

  • 标签: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违法犯罪行为 出口退税 法律解释 增值税专用发票 抵扣税款
  • 简介:2012年上半年,广西森林公安开始谋划警犬使用工作。2012年10月26日,广西森林公安机关首批警犬配发仪式在南宁举行,从公安部所属警犬基地购买的50头警犬,被分配到20多个森林公安基层单位。全区现有警犬54头,包括德牧、罗威纳、昆明犬、马犬等品种,犬舍89间,训导员55名,占地5亩以上的警犬训练基地共3个。

  • 标签: 森林公安 违法犯罪行为 警犬 广西 引擎 安打
  • 简介:职务犯罪主要包括贪污贿赂和渎职两类犯罪。根据2003年4月全国69例职务犯罪案例研究,探讨与职务犯罪构成要件相关的多种因素,分析职务犯罪人的需要和动机心理,认识我国当前职务犯罪趋势和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说明预防和抵制职务犯罪的自我和社会两大因素,提出从源头上预防和克服职务犯罪、构建职务犯罪预防整合体系的见解。

  • 标签: 职务犯罪行为 贪污贿赂 渎职 动机心理 预防机制
  • 简介:引言曾记得,广东清远一希望小学发生一起命案,该学校五年级学生冯某与六年级学生梁某因争抢篮球场产生矛盾,后二人在教室走廊发生口角,冯某突然拔刀刺向梁某胸部,致使梁某抢救无效死亡,此事在网上迅速引起舆论关注,不少网友表示冯某行为令人震惊,小小年纪竟做出如此残暴之行为,纷纷要求对冯某进行严惩。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冯某系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将不承担任何刑事责任,由其监护人对被害人家属作出经济赔偿。

  • 标签: 刑事责任年龄 未成年人犯罪 行为研究 希望小学 法律规定 经济赔偿
  • 简介:为了更好地适用中有关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条款,依法严厉打击一切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犯罪行为,2000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和两个司法解释(以下简称"解释"),且"解释"于该日起施行.作为直接战斗在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第一线的森林公安民警,我就自己学习"解释"谈点体会,意在抛砖引玉.要指出的是,学习"解释"必须以学原文为主,这样才能正确理解"解释"的精神实质并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运用.

  • 标签: 司法解释 森林资源 资源保护 犯罪行为 刑事案件
  • 简介:本文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研究抢劫、抢夺犯罪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城市空间环境的关系。发现两抢犯罪时空分布呈现显著且稳定的规律性。犯罪时间分布与人们的起居、出行时间密切相关;两抢犯罪高发区往往犯罪目标相对集中、人口流动性较大并且作案后便于逃逸;犯罪低发区多为非生活功能的区域。外来人口、商业场所、通勤人口以及交通复杂程度等城市环境因素对两抢案件数量呈显著正向贡献。两抢案件的发生要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犯罪目标时空上的集聚、较强的人口流动性以及作案后逃逸的方便。

  • 标签: 抢劫与抢夺 犯罪 时空分布 城市环 上海浦东
  • 简介:本刊讯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与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进行工作会谈。双方表示.将进一步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加强在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方面的协作配合.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严惩危害安全生产犯罪行为.为实现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而共同努力。

  • 标签: 安全生产形势 国家安监总局 最高人民法院 犯罪行为 危害 生产安全事故
  • 简介:英美国家早期不认可房屋出租人对承租人的安全保障义务,随着社会的发展,相关法律及司法实务渐渐承认了这一安全保障义务存在的合理性。我国相关法律对此注意义务并没有明确规定,对这一义务合理性的学理分析,于我国以后相关法律的变动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义务比较 保障义务 出租人第三人
  • 简介:编者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违背《联合国宪章》,践踏《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关于防止和惩处侵害应受国际保护人员包括外交代表的罪行的公约》以及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居然对中国大使馆进行导弹袭击,粗暴侵犯中国主权,这在外交史上是罕见的。首都法学界对这一野蛮暴...

  • 标签: 战争犯罪 国际法 战争罪责 国际责任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应受国际保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