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保育仔猪死亡是目前养猪业中损失较为严重的一个阶段,对保育猪死亡影响因素的分析对降低死亡具有指导性意义,能引起保育猪死亡的原因主要有断奶影响、环境因素、饲养密度过大及疾病等,积极采取饲养管理方面的措施能有效降低保育猪死亡。本文主要分析引起保育猪死亡的原因,并提出降低死亡的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保育猪 死亡率 饲养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几种大豆产品与全因死亡以及疾病特异性死亡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研究地点日本公共卫生中心的前瞻性研究,包含日本11个公共卫生中心区域。参与者92 915名参与者(42 750名男性,50 165名女性),年龄45~75岁。暴露因素总大豆产品、发酵大豆产品(纳豆和味噌)、非发酵类大豆产品和豆腐摄入量的5年调查问卷。主要结局指标全因死亡和病因特异性死亡(肿瘤、总心血管疾病、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外伤),来源于居民登记和死亡证明。结果在14.8年的随访期中,出现13 303例死亡。在多因素调整模型中,大豆产品总摄入量与全因死亡无显著相关性。与大豆产品总摄入量最低的1/5人群比较,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风险比男性为0.98(95%可信区间0.91~1.06,P趋势=0.43),女性为0.98(0.89~1.08,P趋势=0.46)。两个性别观察人群中都发现发酵大豆产品摄入量与全因死亡负相关[摄入量最高的1/5人群比最低者:男性为0.90(0.83~0.97),P趋势=0.05;女性为0.89(0.80~0.98),P趋势=0.01)]。纳豆摄入量与两个性别人群总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显著负相关。结论本研究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高摄入量与低死亡风险有关。但并未发现总大豆产品摄入量和全因死亡的显著相关性。需谨慎解释这一发现:发酵类大豆产品效用的显著性可能受未调整混杂因素影响而低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了2012—2015年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及我国恶性肿瘤的种类,以此为我国恶性肿瘤的研究医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数据描述法对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相关指标。结果在同时期中国恶性肿瘤发病为264.85/10万,占世界总发病例数的25.4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为161.49/10万,占世界总死亡例数的26.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结论中国恶性肿瘤无论发病死亡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显示出恶性肿瘤已成为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此应扩大恶性肿瘤预防控制区域,提高防治和治愈能力。

  • 标签: 恶性肿瘤 发病率 死亡率 国内外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急诊急救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50例进行研究,患者均行急诊急救治疗,给予患者畅通气道、镇静、头部降温、脱水降颅压、血压管控等综合治疗,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急诊接诊到确诊时间平均为(12.3±0.8)h;患者诊断急性脑卒中至接受急诊救治时间平均为(13.9±0.9)h;经急诊急救后,本组50例患者中38例症状改善,占76.0%,9例患者致残,占18.0%,3例患者死亡,占6.0%;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6h者与发病时间>6h者对比,症状改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处理急救措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致残、死亡现象发生,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急救 致残率 死亡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死亡关系。方法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20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24小时完成心电图,并根据头颅CT结果分成脑梗死及脑出血两组。结果在脑梗死组,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是T波倒置(34.48%),ST段下移(32.76%),QT间期延长(29.31%)和U波出现(27.59%)。而在出血组则为T波倒置(33.33%)、心律失常(33.33%)、U波出现(30.95%)及ST段下移(23.81%)。在脑梗死组死亡患者中,最常见ECG改变为ST-T改变,而在出血组则是U波的出现(60%)。结论心电图改变及异常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普遍常见,而且其心电图异常是多样的。从T波倒置到ST段下移在脑梗塞患者心电图改变中都可出现,而在脑出血患者中T波倒置及心律失常更为常见。总体来讲,脑出血组死亡比脑梗死组高,心电图异常患者具有更高死亡

  • 标签: 脑卒中 心电图 死亡率 关系
  • 作者: 赵红宾1, 田文2 ,冯世栋1,牛军强1,王海燕1 ,弓宇3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8-12
  • 出处:《健康女性》2021年8月12卷28期
  • 机构:1.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邢台市第一医院),骨科。河北邢台 054001  2.邢台市襄都区北大街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河北邢台 054001  3.平乡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北邢台054500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延迟对短期预后的影响和死亡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于2018年2月-2020年2月期间选取144例60岁以上且初步诊断为髋部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针对手术治疗时间和院内死亡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144名患者符合标准。延迟手术超过48小时与之相关更高的院内死亡风险。 结论:对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开展时间进行延迟,有可能增加院内死亡的风险概率。

  • 标签: 髋部骨折 老年患者 潜在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最近几年以来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儿童保健的相关工作。方法择取从2011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情况的相关资料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不同年度死亡情况,并分析死亡趋势。结果从2011年6月到2014年5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下滑趋势;从2014年6月到2016年6月期间,A市死亡儿童概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上升趋势,各个年份之间的死亡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P>0.05;另外,在调查区间,儿童保健概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截止到2016年6月底,5岁以下儿童的保健管理已经达到了98%以上。结论5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依然需要继续控制,儿童保健的相关措施是保证儿童生存质量水平的重要保障之一,需要各级部门提升重视程度。

  • 标签: 儿童保健 死亡概率 变化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对急危重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危重症患者57例按照不同的血液净化方式分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HD+HP)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CRRT+HP)组,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部分生化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生化指标和病死的区别。结果CRRT+HP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BUN)、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住院天数及病死均明显低于HD+HP组(P<0.05)。结论CRRT+HP治疗危重症患者,疗效明显优于HD+HP,可显著改善患者病情,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的重要治疗措施。

  • 标签: 血液净化 急性中毒 疗效
  • 简介:寿险产品定价方法一般采用静态的死亡,没有考虑死亡改善对保障类产品或年金类产品的影响,这样可能导致寿险公司的准备金估计过高或更低,进而影响寿险公司的经营。本文首先借助MonteCarlo方法模拟静态死亡和动态死亡下寿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分布,然后比较两种情况下寿险公司责任准备金风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死亡改善对寿险公司责任准备金的影响显著,建议寿险公司在产品设计时考虑死亡改善因素。

  • 标签: 准备金风险 死亡率改善 Lee—Carter模型 MONTE CARLO模拟
  • 简介:摘要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完成《中国妇女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的目标,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采取免费孕检、开展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工作等措施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降低孕产妇死亡。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由2006年的61.49%增加到2010年的99.03%,有效降低了孕产妇死亡

  • 标签: 孕产妇系统管理 孕产妇死亡率 免费孕检 贫困危重孕产妇救助 住院分娩救助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可反应红细胞体积变化,是缺铁性贫血的标志物。最近,有研究报道,RDW升高与普通人群高死亡风险相关。然而,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尚缺乏相关研究数据。为探讨RDW与血液透析(HD)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来自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VashisthaT博士和同事开展了一项大规模回顾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RDW升高与HD患者全因死亡增加相关。该研究发表在《AJKD》期刊。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液透析 死亡风险 全因死亡率 红细胞体积 脉通
  • 简介:香港大学医学院流感研究中心及公共卫生学院与美国专家的实验研究发现,新SARS病毒(新型冠状病毒)在48小时内的复制速度比10年前的SARS快P100倍.而且对肺部的攻击是全面的,不仅破坏专责呼吸的肺泡细胞.同时破坏具有修复功能的肺泡细胞,令病况急剧转坏,

  • 标签: 冠状病毒 死亡率 SARS病毒 香港大学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肺泡细胞
  • 简介: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为产科常见并发症,大量快速PPH严重威胁着产妇生命安全,是全球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WHO估计,全世界每年PPH患者约为2000万,每年有超过125000例孕产妇死于PPH。多年来,PPH也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约占孕产妇死亡的40%。其中,山区、农村孕产妇死亡较高。PPH患者即使获救,也可能遗留相关后遗症,如席汉综合征,或因需子宫切除挽救生命而使患者丧失再次生育功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等。

  • 标签: 孕产妇死亡率 产后出血 识别 常见并发症 PPH 席汉综合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茶每日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有关茶摄入量与CVD死亡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20年6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剂量-反应荟萃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并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体的GRADE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包括1 304 978名受试者,其中CVD死亡人数为38 222例,纳入研究质量评分均≥6分。剂量-反应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茶摄入量每天每增加1杯CVD死亡下降约3%(95%CI 0.95~0.98,P<0.05),且存在一种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较,每天喝1~8杯茶的人群的CVD死亡分别降低8%(RR=0.92,95%CI 0.89~0.95),13%(RR=0.87,95%CI 0.84~0.91),15%(RR=0.85,95%CI 0.82~0.89),15%(RR=0.85,95%CI 0.81~0.89),16%(RR=0.84,95%CI 0.80~0.89),16%(RR=0.84,95%CI 0.81~0.88),16%(RR=0.84,95%CI 0.81~0.87),16%(RR=0.84,95%CI 0.80~0.88)。传统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人群CVD死亡可以降低14%(RR=0.86,95%CI 0.81~0.91,I2=73.2%,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不喝茶的人群相比,每天喝茶大于1杯的男性CVD死亡降低24%,女性降低14%,欧美人群降低12%,亚洲人群降低15%,饮用绿茶的人群降低15%,不吸烟人群降低2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饮用红茶的人群降低8%,吸烟人群降低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偏倚分析结果显示Begg=0.42,Egger=0.62,表明漏斗图两侧分布对称,提示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排除任何一篇文献结局指标效应量未发生明显变化,表明结果稳健可信。GRADE评价显示结局指标的证据分级均为低等级别。结论每日饮用茶水能够降低CVD死亡,推荐每天饮用适量茶水。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剂量-反应 荟萃分析 GRADE分级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