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危重创伤出血患者术中枸橼酸钠抗凝剂行CRRT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在本医院行CRRT治疗并在术中使用枸橼酸钠抗凝剂的50例危重创伤出血患者,以硬币投掷法进行随机化分组,对照组25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加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的应用效果指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各项生命体征及疾病参数的检测结果均优于对照组,术中凝血障碍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全程护理对术中枸橼酸钠抗凝剂行CRRT治疗的危重创伤出血患者的生命体征、疾病情况、凝血障碍发生情况均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危重创伤出血 枸橼酸钠抗凝剂 连续肾脏替代疗法 全程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ACT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对抗凝剂监测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治疗的120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A组、B组),在同时给予两组患者调脂、消心痛、氯吡咯雷、阿司匹林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A组患者造影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造影术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医护人员对其活化凝血时间进行比较。将B组患者分成三个亚组,在进行支架置入手术之后的3h、6h、8h对其进行低分子肝素钙4100U皮下注射,对肝纳素注射前以及注射后不同时间点的ACT值进行检测。结果:与治疗前进行比较,A组患者的ACT值未发生显著变化,B组患者ACT值延长,P<0.05;与术前进行比较,B组患者三个亚组在注射药物之后的10min达到峰值,注射药物4h时与术前手术水平持平,4-12h稍延长,P>0.05。结论:低分子肝纳素能够对ACT值产生影响,氯吡咯雷、氯吡咯雷等药物不能够对ACT值产生明显影响。患者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能够对药物有效吸收,迅速发挥效果,在注射3-4h之后ACT值与术前持平。结果表明,ACT值监测肝素代谢,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

  • 标签: ACT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抗凝剂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对皮下注射抗凝剂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于2023年3月-2024年3月期间在本院行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并设置为观察样本,样本例数总计60例,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0例行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做分组处理,由其中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组成常规组,由另外30例接受品管圈活动干预的患者组成研究组,并设置两组患者的皮下出血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结果: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对比结果为,研究组患者的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生活质量的分析结果可见,研究组水平较高(P<0.05)。结论:对于行皮下注射抗凝剂治疗的患者来说,应给予其品管圈活动干预,这有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对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皮下注射抗凝剂 皮下出血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枸橼酸钠和肝素钠都是血液净化中常用的抗凝剂,研究关注于比较不同抗凝剂的安全性和副作用,以及优化抗凝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调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并降低在血透器中发生凝血的概率,提高对患者的透析质量,确保透析安全进行。

  • 标签: 枸橼酸钠 肝素钠 血透 抗凝剂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枸橼酸钠与乙二胺四乙酸两种抗凝剂中全血细胞的分析结果,探讨二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4月50份血液样本进行全血细胞分析,均同时采集3.2%枸橼酸钠抗凝血(采用19的黑头管)(A组)和EDTA-K2抗凝血(B组),分别编号A1~A50,B1~B50,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运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抗凝剂下的白细胞(WBC)计数、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和淋巴细胞(LYM)计数。结果3.2%枸橼酸钠抗凝血和EDTA-K2抗凝血检测结果显示,两种抗凝血样的WBC、RBC、Hb、PLT、HCT、LYM结果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3.2%枸橼酸钠抗凝血标本和EDTA-K2抗凝血标本的全血细胞分析结果类似,有一定可比性,在临床上值得应用。

  • 标签: 全血细胞分析 抗凝剂 3.2%枸橼酸钠 乙二胺四乙酸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肝素钠注射液为对照,评价注射用比伐卢定作为抗凝剂,用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两组均在必要时给予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GPI)。比伐卢定是一种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2000年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应用于临床。比伐卢定是水蛭素的衍生物,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位点而起效,国外将其与其他常用抗凝药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比伐卢定可以作为普通肝素和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的替代药物用于手术过程中的抗凝治疗。现综述比伐卢定的药理学特点及其与其他抗凝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比较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 标签: 比伐卢定 抗凝药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阿米卡星在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中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机制。方法:采集1例乙二胺四乙酸(edathamil,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及枸橼酸钠抗凝血,在不同时间段分别加入阿米卡星,依次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并行血涂片镜检,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1、CD42b、PAC-1、CD62p的表达率。结果:采血后1h内在EDTA-K2抗凝血中加入阿米卡星,能在不影响其他血细胞形态和分布的情况下,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同时抑制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活化,且血小板计数能在室温下4h内维持稳定。枸橼酸钠抗凝血则随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结果明显下降。结论:阿米卡星能纠正多抗凝剂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并解离聚集血小板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血小板膜表面标志物CD62p的表达有关。

  • 标签: 假性血小板减少 乙二胺四乙酸 阿米卡星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存放时间、不同的抗凝剂、不同的溶血程度对血流变测定的影响;对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精密度进行评价。方法测定标本采集后不同时间(0h、1h、4h、5h、6h)、使用不同的抗凝剂(肝素锂、EDTA?2K)、不同的溶血程度时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用连续20天的质控值评价仪器的天间重复性;用新鲜全血重复测定20次,以评价仪器的批内重复性。结果全血粘度在标本采集后5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从6h开始升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1);而血浆粘度在6h内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差异(P>0.05);EDTA?2K抗凝时比肝素锂抗凝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都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用去离子水溶血时,比生理盐水对照的全血粘度、血浆度都高,有明显的统计学(P<0.01),且不同溶血程度之间也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天间重复性和批内重复性数据统计结果均CV<5%(天间的高切除外)。结论血流变测定应在5h以内进行;EDTA?2K抗凝与肝素锂抗凝,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因此,如果使用EDTA?2K抗凝,应使用与肝素锂抗凝不同的参考值;不完全溶血使得溶血时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比不溶血时高;普利生N6C血流变仪的重复性较好,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 标签: 标本存放时间 普利生N6C血流变仪 全血粘度 血浆粘度
  • 简介: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是血液净化治疗中的新技术,以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清除炎性介质和强大的稳定内环境的功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鉴于危重病患者的出血倾向、抗凝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和无抗凝剂CVVH治疗36个病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危重病患者 枸橼酸抗凝 肝素抗凝 无抗凝剂 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