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主因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后28年,心慌10年,腹胀1年入院。心脏专科检查: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外0.5cm处,未见抬举样搏动。心前区未触及震颤,心率90/min,心房颤动,P2增强,胸骨左缘Ⅲ、Ⅳ肋间及心尖部可闻及Ⅲ/6级收缩期杂音。

  • 标签: 心电图 心室肥大 右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检验与诊断。方法选取50例左心室肥大患者心电图诊断心电图特点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QRS电压增高,而没有ST-T改变。结论左心室肥厚达到一定程度时往往在心电图上出现明显的特征,以胸导联上的改变对诊断意义更大。

  • 标签: 左心室肥大 心电图检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特点,提高对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水平,以达到提高该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方法总结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找出其中的经验和教训。结果通过对5例急性右心室梗死患者护理经验的总结,认为对该类患者除了做好常规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外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大量补液期间的观察及护理;2.心律失常的观察及处理;3.心理护理。

  • 标签: 右心室 梗死 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对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室缓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冠心病心室偏缓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依据随机抽签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予以常规治疗;美西律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3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美西律及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予以心电图(ECG)及24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比较三组的疗效、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美西律组相比,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74.19%(23/31)比43.33%(13/30)、58.06%(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的室性期前收缩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明显减少[(1146±83)次,d比(2445±101)、(1738±88)次/d,(42±40)次,d比(78±16)、(56±13)次,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治疗期间,仅美西律联合曲美他嗪组出现1例短暂眩晕,2例纳差及胃发凉麻感,1例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经药物减量后上述不良反应均消失。结论美西律与曲美他嗪联用能改善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合并心室缓慢的发生,且无显著不良反应。

  • 标签: 曲美他嗪 美西律 冠心病 室性期前收缩
  • 简介:摘要文章首先通过对土样含水概述进行了阐述,接着对填筑和压实的方法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重点探讨了雨季施工的安全措施。

  • 标签: 土样含水率 施工关键技术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倍他乐克合用胺碘酮治疗快速性房颤对后期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进行常规抗凝、调脂治疗,并应用胺碘酮,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复律情况及复发例数。结论在应用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快速性房颤,能提高复律数、显著降低后期复发,提升机体对窦性心律的维持能力,有着良好的效果,适应于在广大临床领域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性房颤 倍他乐克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PSL)评价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左心室心肌做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RA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35例(对照组),根据28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评分)分为低疾病活动度组(16例)、中疾病活动度组(35例)及高疾病活动度组(24例)。对所有受检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常规超声数据并使用左室PSL技术分析得出心肌做功参数,包括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整体做功效率(GWE),并计算心肌做功指数(MWI)、有用功(CW)、无用功(WW)、做功效率(WE)。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心肌做功参数的差异,并对心肌做功参数与左室整体纵向应变(LVGLS)、左室射血分数(LVEF)、DAS28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各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中、高疾病活动度组LVGLS较对照组、低疾病活动度组显著减低(均P<0.05)。③中、高疾病活动度组GWI、GC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均P<0.05),各病例组GWW、GWE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MWI、心尖段MWI和CW,以及中疾病活动度组中间段CW较对照组减低(均P<0.05)。④病例组GWI、GCW与LVEF呈显著正相关(rs1=0.253,P=0.008;rs2=0.261,P=0.024),与LVGLS呈显著负相关(rs1=-0.525,P<0.001;rs2=-0.455,P<0.001),各心肌做功参数与DAS28评分无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PSL能早期反映中、高疾病活动度RA患者心功能受损情况,可为临床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 左室压力-应变环 心肌做功 心室功能,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逆重构(LVRR)的发生、预测因素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于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51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数据,以复查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绝对值增加10%以上的患者为LVRR组,LVEF绝对值增加低于10%的为NLVRR组。计算LVRR的发生,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RR的预测因素,比较两组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两组死亡。结果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LVRR的发生为51.0%(26/51)。LVRR的预测因素为心力衰竭病史<1年(OR=0.065,95%CI:0.007~0.562,P=0.013)和首次LVEF≥35%(OR=23.457,95%CI:2.687~204.770,P=0.004)。LVRR组的住院次数为2.8±2.9,NLVRR组为3.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法分析显示,LVRR组患者的预后优于NLVRR组(95%CI:96.442~120.323和95%CI:69.909~98.364,P=0.017)。结论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LVRR发生为51.0%,心力衰竭病史小于1年和首次LVEF≥35%为其预测因素,此类患者预后改善。

  • 标签: 心肌病,扩张型 心室重构 发生率 预测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心力衰竭的心房纤颤患者血浆脑钠肽(NT-proBNP)变化情况并探讨相关性。方法选择83例无心力衰竭的心房纤颤患者,分析这些患者心室及血浆脑钠肽(NT-proBNP)变化情况。结果无心力衰竭的快速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治疗后平均NT-proBNP为2689.07±2277.05pg/ml;慢性心房纤颤患者治疗后平均NT-proBNP为2196.14±2120.93pg/ml,快速性房颤患者NT-proBNP变化明显,快速性房颤患者NT-proBNP较慢性房颤患者NT-proBNP更高。结论无心力衰竭的心房纤颤可以引起NT-proBNP升高。

  • 标签: 心室率 心房纤颤 血浆脑钠肽(NT-proBNP)
  • 简介:摘要:规范标准中高性能减水剂减水检测方法是通过混凝土塌落度调整用水量检测,程序繁琐,所需原材料多,工作量大。本文依托某一铁路项目,通过试验数据研究一种快速检测高性能减水剂减水的方法。

  • 标签: 高性能减水剂 减水率 水泥标准稠度
  • 作者: 崔香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16
  • 机构:(32023部队,辽宁 大连,116023)
  • 简介:摘要:以辽宁省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为例,以国产高分辨卫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探讨了实现1∶10000比例尺地形更新的方法。经过实践证明,利用高分辨卫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是目前最快速、最经济的一种地形图更新方法。

  • 标签: 卫星影像 地形图 数据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2019.6-2021.7内130例胃癌手术患者并随机分组(每组65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仅3.07%,对照组高达13.84%,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用于胃癌手术患者效果显著,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胃癌 手术患者 胃肠功能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比较右心室不同部位置入主动电极的各项参数,研究主动电极在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右心室流入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90例需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分别为右心室流出道组(RVOT)、右心室流入道组(RvIS)、右心室心尖部组(RVA)三组,于术中应用主动螺旋电极选择不同部位主动置入,于置入术中、术后2周、术后3个月采用起搏器程控仪测试各组电极阈值、阻抗参数。结果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阈值比较结果为术后F=0.56,P=0,57;术后2周F=1.08,P=0.34:术后3个月F=0.85,P=0.43,均无统计学差异;三组心室主动电极阻抗比较结果为术后F=2.64,P=0.08;术后2周F=I.63,P=0.20;术后3个月F=2.80,P=0.07,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RVIS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心脏起搏 人工 生理性起搏 右心室流出道
  • 简介:目的报道20例心室电风暴患者,对其病因,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年龄16~81岁(52±26)岁,均有24h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3次的病史。其中扩张型心肌病6例,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陈旧性心梗1例,心肌炎1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1例,扩张型心肌病并长QT1例,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1例,高血压并Ⅲ度房室阻滞1例。其中2例ICD术后电风暴。结果20例患者死亡7例(31.6%),4例院内死亡,3例出院后短期内猝死;1例扩张型心肌病CTR-D患者,以利多卡因终止发作后,转外地治疗,因仍无法终止心室电风暴,短期内进行心脏移植,随访一年余,未发作心动过速。其余患者随访1~33个月,服用胺碘酮,β-受体阻滞剂或二者合用,均未发生室速或室颤。结论心梗或急性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均为室性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而电解质紊乱、心衰加重、药物影响:RonT室早为电风暴的常见促发因素。治疗包括祛除可能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发病,血运重建,改善心肌供血,纠正心力衰竭和电解质紊乱。射频消融治疗ES的技术日渐成熟,已应用于ES的急性和择期治疗,尤其药物不能控制者,更适合消融治疗。

  • 标签: 扩张型心肌病 射频消融治疗 短期内 心力衰竭 风暴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摘要报道我院确诊的一例单纯右心室梗塞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该病的确诊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电极在心室起搏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要安装永久起搏器患者30例,将螺旋电极应用进心室起搏手术中,研究其效果。结果30例患者的起搏阈值,得到的结果为(0.61±0.14)V,P波振幅平均结果为(5.3±1.3)mV,R波振幅(12.4±1.8)mV,电极阻抗(532±160)ohm,都保持在正常水平,并根据6个月随访发现动态心电图均显示有效起搏,使用心脏二维超声以及胸片显示电极位置固定良好,未发生电极脱位现象。结论使用螺旋电极应用于心室起搏能够保证良好的电极定位成功率,可随意选择起搏定位点,起搏参数均保证在正常水平,操作安全、可靠性强。

  • 标签: 螺旋电极 心室起搏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