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 目的: 膀胱癌患者膀胱切除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的临床护理。 方法: 选取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在我院开展膀胱切除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的 30 例患者,均为因膀胱癌接收首次膀胱切除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护理组,每组 15 例患者, 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方法,护理组应用优质护理方法,观察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 结果: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经治疗均有改善,其中护理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 P < 0.05 ),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 8 例,总发生率为 53.3% ;护理组并发症发生 2 例,总发生率为 1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膀胱癌行膀胱切除回肠膀胱腹壁造口术治疗开展优质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几率,进一步提升临床疗效。

  • 标签: 膀胱癌 膀胱切除 回肠代膀胱腹壁造口术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膀胱癌患者行逆行和顺行相结合的全膀胱切除方法,截取40cm带蒂回肠,对肠系膜纵行剖开后W形折叠,缝制成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种植于膀胱“三角区”,将贮尿囊完全置于腹膜外;术后随访患者恢复和排尿情况,定期复查生化指标、B超和膀胱排尿造影。结果患者术后均康复,平均随访18个月,白天控尿良好20例,夜间控尿良好18例;5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和肾功能异常,其中1例出现双肾积水,均行膀胱排尿造影除外返流;无低钾血症和酸中毒。结论改良膀胱全切原位W形回肠膀胱术,具有手术简单、术后并发症少及代膀胱功能良好的特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 回肠新膀胱 尿流改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护理干预。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90例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根据护理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常规组患者应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和并发症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泌尿功能、心理状态、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护理配合各项指标评分都要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概率为4.48%;常规组并发症概率为20.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的患者身上应用优质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身心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 护理干预 个性化 泌尿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15例膀胱癌患者实施全膀胱切除后回肠膀胱术和综合护理措施。结果经相应护理及术后膀胱功能训练,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前做好肠道清洁和肠道灭菌准备;术后注重引流管的护理,做好膀胱冲洗;术后早期积极进行回肠膀胱功能训练及预防并发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 标签: 膀胱癌 全膀胱切除术 回肠代膀胱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膀胱切除-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5例,27-64岁(平均49.8岁)。均经腹腔镜下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经腹壁切口取出标本,然后将回肠牵出切口截取40cm长回肠段,剖开建成“M”型贮尿囊,并与双侧输尿管吻合再置入腹腔与腹腔镜下行贮尿囊尿道吻合建成原位回肠膀胱。行回肠膀胱术。结果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7h,平均6.0h。出血量200~510ml,平均340ml,无输血。术后2~3天恢复肠道功能。术后三个月随访时患者排尿良好,膀胱无明显残余尿,容量200-350ml。结论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很有前景,但还需要长时间随机对照和随访研究。

  • 标签: 膀胱癌 腹腔镜 新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疗效。方法:我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60例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自19世纪中期开始,根治性膀胱切除(RC)后采用正位代膀胱手术是女性侵袭性膀胱癌患者常用的治疗选择,本研究目的是对大样本同类型系列患者术后的肿瘤学和功能学效果进行分析。1995~2010年,德国Ulm大学医院行RC+回肠膀胱治疗局部局限性膀胱尿路上皮癌121例,对其病理、临床、肿瘤学和功能学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平均随访56个月,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2.8%,按Clavien分级,轻度并发症(O~2级)56例(46.3%),

  • 标签: 回肠新膀胱 肿瘤学 功能学 长期效果 女性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回肠膀胱术后肠梗阻患者接受PDCA模式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7月~2018年8月收治的98例肠梗阻患者(回肠膀胱术后),通过奇偶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均组49例,对照组采用回肠膀胱术后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PDCA模式回肠膀胱术护理措施。比对两组肠梗阻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总要效率45(91.83%)要高于对照组42(85.71%),P<0.05具有组间数据对比有效性。结论将PDCA模式回肠膀胱术护理措施应用于临床护理中,效果十分显著,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肠梗阻患者 PDCA模式 常规护理 回肠新膀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我中心在回肠W形原位膀胱和Studer膀胱基础上改良的新式回肠原位膀胱术(Urumqi膀胱)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8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1(54~66)岁。病程1个月至3年。5例为初发患者,3例有≥2次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史。6例为多发肿瘤,大小0.5~2.5 cm。2例为单发肿瘤,大小均为3.0 cm。术前经PET-CT检查无远处转移和盆腔淋巴结肿大,无上尿路积水。膀胱镜检查示尿道通畅,无可疑肿瘤。术前病理检查结果:高级别浸润性尿路上皮癌6例,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所有手术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距回盲部15 cm处截取回肠50 cm,自右侧端顺时针向内侧卷曲成近圆形,左侧末端留10 cm,其余40 cm回肠形成3段、每段约13 cm的肠管,将其去管化形成膀胱,将末端10 cm肠管从乙状结肠前方跨过,与左侧输尿管吻合,右侧输尿管与膀胱右侧顶部吻合,尿道与膀胱吻合。术后随访3~12个月。4例出现轻度尿失禁,术后12个月均完全尿控;7例无输尿管反流,1例术后12个月仍有左侧输尿管轻度反流。8例术后复查排泄性膀胱造影示膀胱排空效果满意,残余尿阴性,膀胱容量250~400 ml。复查胸部CT、泌尿系CT及腹部超声示无上尿路积水,无肿瘤复发和远处转移。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术后各管道的观察及维护、在出院前教会患者及家属如何更换造口袋结果全部病人均能痊愈出院,在出院前病人或家属均能掌握自我护理的方法,能面对排尿方式的改变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回肠代膀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肠膀胱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9年3月膀胱肿瘤行膀胱全切原位回肠膀胱术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得随访2~36个月,平均24个月,均无严重的并发症。术后4~8周尿频,6个月后自控排尿稳定,肠膀胱容量平均300ml,最大尿流率14.5ml,剩余尿量小于50ml。结论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肠膀胱术具有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好,抗反流,正位排尿等优点,易于患者接受。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后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40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后所出现胃肠道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经精心观察、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术后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实施整体个案护理,认真细致观察病情,及时有效对症处理,可促进患者顺利康复,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膀胱全切 回肠代膀胱术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血尿的治疗处理方法方法报告一例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长期慢性出血的治疗方法结果患者在消化内镜下行硬化剂注射及钛夹止血后,血尿症状消失结论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后出现远期并发症回肠膀胱出血较少见,而这种回肠膀胱静脉曲张导致的出血尤为罕见,通过消化内镜在粘膜下注射硬化剂及合理使用钛夹能有效的控制慢性出血

  • 标签: 回肠膀胱术 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膀胱全切回肠膀胱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及护理效果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行回肠膀胱术的所有膀胱全切患者中选出62例为,随机分作实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围手术期分别配合传统护理和综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方案施行效果。结果对照组住院时间(27.00.7)d、术后尿路感染率(19.35%)均高于实验组(22.10.5)d、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腹胀率及漏尿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通过综合全面护理可缩短经回肠膀胱术治疗的膀胱全切患者住院时间,利于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帮助患者提早康复,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膀胱全切 回肠代膀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回肠膀胱手术治疗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膀胱癌患者12例行回肠膀胱手术治疗,对手术前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伤口愈良好无感染8例,其中伤口脂肪液化2例,愈合时间长,伤口感染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术前充分的肠道准,术中患者安全渡过,术后加强护理,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膀胱癌 回肠膀胱手术 手术前护理 手术后护理
  • 简介:膀胱全切+原位膀胱具有保持正常生活习惯和原位排尿的特点,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工作,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故易被病人接受.我科对9例膀胱全切病人实行原位回肠膀胱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病人全部治愈出院,现将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膀胱肿瘤 膀胱全切 原位回肠代膀胱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手术的护理配合,提高手术配合护理质量。方法总结我院42例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手术的配合。结论腹腔镜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的手术配合,强调医护之间默契配合,护士应充分了解膀胱的解剖位置,熟悉手术步骤,为手术的顺利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 标签: 腹腔镜 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治疗膀胱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膀胱术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效果和生存率影响。方法选择膀胱癌患者,患者例数50例,选择时间2015年1月~2017年1月,均行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膀胱术进行治疗,其中,研究组借助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而对照组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经SPSS21.0系统分析组间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并发症发生率、1年后生存率数据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经SPSS21.0系统分析发现均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的1年后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研究组的膀胱内压、膀胱容量、剩余尿量与对照组数据指标之间不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原位回肠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效果较为理想,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标签: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膀胱癌 远期预后 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