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特选取 2017年 5月 -2019年 5月来我院治疗的 5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 25例,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均给予脑血肿碎吸引流术进行治疗,其中实验组患者治疗时间为患者发病 6-7h内,对照组患者治疗时间为患者发病 7-72h内,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经过为期一个月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率发生概率要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三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治疗效果评分、日常生活能力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 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要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且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超早期脑血肿碎吸引流术 高血压 脑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对脑出血患者具体疗效,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8年8月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脑出血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6.07±13.34)岁。所有患者均接受微创硬通道颅内血肿碎吸引流术治疗。治疗后以电话、门诊复查的方式随访3年。采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I)评定患者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对照组(BI≥60分认为预后良好,n=54)与实验组(BI<60分认为预后较差,n=26),将拟定的可疑预后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平均引流时间、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平均住院时间、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致病原因、出血部位、术后再出血等开展组间单因素分析,并将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项纳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求相关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清除血肿成功,平均引流时间(5.07±1.25) d,血肿症状消失,1例患者出现术后轻度颅内感染并发症。平均穿刺针留置时间(4.84±1.37) d,平均住院时间(15.26±1.44) d。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术后随访1年内出现12例患者有明显脑萎缩,硬膜下增宽,存在积液。随访3年期间,所有患者症状完全消失,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无死亡病例。根据BI评定结果:54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74.57±4.36)分,26例患者评分<60分,平均得分(48.24±5.12)分。对照组患者年龄、致伤至手术时间、出血量明显低于实验组,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幕下发生出血比例(14.81%)明显低于实验组(34.62%),术后再出血率(1.85%)明显低于实验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评分与患者预后表现为正相关(OR=3.449,P=0.005);致伤至手术时间与患者预后表现为负相关(OR=0.580,P=0.023);幕上出血是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3.813,P=0.024);术后再出血与患者表现出相关性(OR=19.963,P=0.008)。将Glasgow评分、致伤至手术时间绘制ROC曲线,Glasgow评分选择7.5分为截断点,灵敏度96.30%,特异度88.46%;致伤至手术时间选择8.35 h为截断点,灵敏度84.62%,特异度92.59%。结论微创硬通道碎吸引流术治疗颅内血肿患者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患者脑出血严重程度、幕下出血以及术后再出血是预后影响因素,及时就医能改善其预后。

  • 标签: 外科手术,微创性 颅内出血 引流术 预后
  • 简介:摘要 : 对于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选取重症监护病房内需要建立人工气道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同时应用可冲洗的气管插管进行持续声门下吸引联合间断冲洗痰液的引流方法,对照组使用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使用不能冲洗并引流的常规气管导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机械同期过程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通过对比发现,观察组的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观察组治疗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可以得出结论:机械通气患者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有效降低,可以进行推广。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持续声门下吸引 机械通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局麻下超微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选取我院于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9月间收治的39例肾结石患者,通过数表随机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其中观察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19例。在局麻下超微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术期间,做好心理疏导、密切病情监测、提高术中医护协作默契度、器械的准备和保养等手术护理配合。

  • 标签: 局部麻醉 超微通道负压吸引经皮肾取石 有效性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高中物理知识是抽象的,难以理解。许多学生都非常努力地学习物理学,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他们都有相同的感受,因此他们害怕困难,并且对高中物理学习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关于这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如何提升高中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并提出了一些可以帮助大多数高中生学习物理的有效措施。

  • 标签: 高中 物理学习 提升兴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术在结直肠癌手术并肠造口患者行还纳术后预防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在肠造口还纳术中关闭切口时采用不同措施,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装置,对照组采用传统关闭切口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以及术后切口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采取开腹手术,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造口类型、初次造口时机、造口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0±5.7)d,术后切口感染率为2.0%(1/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5.6)d、16.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3,P=0.031;χ2=4.396,P=0.036)。结论皮下引流持续冲洗负压吸引术能有效降低结直肠癌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肠造口术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患者对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产生的影响。方法:甄选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一共98例展开研究分析,分组原则设置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具体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行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行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日常生活能力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比较两组Barthel指数发现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两组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治疗后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再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 日常生活能力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和脑水肿体积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7%)高于对照组(76.67%)(χ2=3.989,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治疗后1周(16.54±2.19)分、治疗后2周(9.12±1.24)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9.98±1.65)分、(13.25±2,37)分(t=6.911、8.568,均P<0.05);观察组ADL评分治疗后1周(43.42±5.67)分、治疗后2周(63.98±3.46)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7.89±2.86)分、(52.37±4.10)分(t=4.785、11.967,均P<0.05);观察组脑水肿体积治疗后1周(12.08±2.14)mL、治疗后2周(4.37±0.89)mL,均小于对照组的(16.89±3.20)mL、(9.74±1.07)mL(t=6.922、21.339,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5%)低于对照组(30.00%)(χ2=5.720,P<0.05)。结论定向软通道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效果良好,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研究。

  • 标签: 脑出血 穿刺抽液术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脑水肿体积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