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股骨干骨折合并同股骨颈骨折常见于车祸或从高处坠落,以往这类骨折并不常见,骨折占股骨干骨折的2%~9%。但近年来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其发病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由于这类骨折常合并其他部位的损伤,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常容易被延误诊断或漏诊。另外虽然这类骨折治疗上有不同的内固定方法可供选择,但尚无一种治疗方法得到普遍认可。本文收集了本院2013~2014年间11例股骨干骨折合并同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资料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进行了探讨研究。

  • 标签: 股骨骨折 临床诊断 特点
  • 简介:1案例资料某男,15岁,被人用镐把打击左额部及上唇部,伤后昏迷约20min。检伤可见:左前额可见-4.0cm×3.0cm的皮下血肿,上唇可见0.5cm长皮裂伤,左下第一门齿冠折。头颅CT可见:左额部可见软组织肿胀、左颞骨骨折、左颞部颅内积气和左颞硬膜外血肿(见图1)。

  • 标签: 颅骨骨折 硬膜外血肿 损伤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以偏身投掷症为表现的急性脑梗塞的病例报道,并结合相关报道,分析偏身投掷症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及治疗。方法报道了本院诊治的1例病例,并检索相关报道,进行临床总结。结果本文报道了1例急性脑梗塞病例,急性期出现左侧肢体瘫痪,右侧肢体反复投掷样运动,经脑梗塞常规治疗及普萘洛尔10mg口服后投掷样运动消失,结合相关报道及文献,考虑病变部位为基底神经节尾状核、壳核、纹状体等部位。结论急性脑梗塞可出现病变偏身投掷症,当安定类药物不能控制症状时,可以尝试选用普萘洛尔治疗。

  • 标签: 急性脑梗塞 偏侧投掷症普萘洛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9年2月采用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21例,其中男15例,女6例,年龄21岁~61岁,平均36.5岁,全部为闭合性骨折。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2周。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8例,良3例。结论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干合并粗隆骨折具有固定坚强、简化手术过程、创伤小、术后可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是股骨粗隆并股骨干骨折首选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重建钉 股骨骨折 股骨粗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探讨骨性Ⅱ类错伴高成人下颌垂直向高度控制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变化,以及下颌垂直向变化量与髁突位置变化量之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正畸临床诊断和矫治设计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1月于兰州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行减数矫治并进行主动垂直向高度控制的骨性Ⅱ类错伴高成年患者20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21.4±2.4)岁。将矫治前后患者锥形束CT导入Invivo Dental 5.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校正后,测量头颅位截面的下颌垂直向指标(下颌平面角、后前面高比、下颌真性旋转角)、切道斜度以及髁突形态和位置及关节窝形态指标,并对矫治前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下颌垂直向指标变化量与髁突位置变化量的相关性。结果矫治后20例患者前牙覆、覆盖正常,磨牙垂直向高度得到控制。与矫治前相比,矫治后下颌平面角显著减小2.05°±1.22°(t=7.60,P<0.001)、后前面高比显著增加(1.89±3.32)%(t=2.56,P=0.019)、下颌真性旋转角显著减小1.42°±1.92°(t=3.54,P=0.002);矫治后髁突内外径显著增加(0.55±0.76)mm(t=-2.73,P=0.015)、髁突前后径显著增加(0.27±3.51)mm(t=-3.23,P=0.006)、髁突最大轴面面积显著增加(6.01±7.36)mm2(t=-2.80,P=0.013)、髁突头高度显著增加(0.33±0.72)mm(t=-2.14,P=0.046);关节窝宽度显著增加(0.56±0.93)mm(t=-2.37,P=0.032)、关节窝深度显著增加0.33(0.14,0.51)mm(Z=-2.76,P=0.006)、关节结节显著增加1.50°±2.40°(t=-2.44,P=0.028);髁突内间隙显著减小(0.33±0.49)mm(t=2.31,P=0.035)、髁突外间隙显著减小(0.20±0.23)mm(t=3.58,P=0.003)。矫治前6例患者髁突存在前移位、7例髁突为居中位、7例髁突后移位;矫治后髁突居中位者变化不大,2例髁突后移位及3例髁突前移位者矫治后髁突处于居中位,3例髁突前移位及3例髁突后移位者关节间隙指数更接近居中位,1例后移位及1例前移位者髁突位置基本无变化。患者后前面高比变化量与髁突内间隙变化量呈显著负相关(r=-0.52,P=0.019),与髁突中间隙及外间隙呈低度相关(r=-0.48,P=0.031;r=-0.47,P=0.035)。结论骨性Ⅱ类错伴高成年患者经过下颌垂直向高度控制矫治后,前牙覆覆盖正常,貌改善,同时髁突和关节窝发生适当生理改建。后前面高比变化量与髁突间隙变化量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 标签: 错,安氏Ⅱ类 颞下颌关节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年人(19-44) 高角 垂直向高度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颌整形术中去咬肌和不去咬肌两种术式对下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进行下颌肥大手术治疗患者25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去咬肌组和不去咬肌组,其中去除咬肌12例,不去咬肌13例。对两种手术形式对下颌运动功能进行比较分析。

  • 标签: 下颌角整形 去咬肌 不去咬肌 下颌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肥大截骨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20例双下颌肥大患者拟行截骨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围手术期护理。结果20例患者经手术后,19例外观整复疗效好,无感染症状,切口对位整齐,愈合佳,1例发生术后血肿,经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结论下颌肥大截骨术围手术期周密的护理配合是手术成功、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下颌角截骨术 术中配合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颌肥大整形术后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11月进行下颌肥大整形术患者72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康复理念,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术后24hVAS评分、面部开始消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下颌角肥大整形术 快速康复理念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下颌肥大截骨整形术口内入路是主流的手术方式,截骨的方法有下颌直线截骨、多次直线截骨、弧形截骨与下颌骨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等。由于手术在狭窄的视野内完成,会发生血管损伤、神经损伤、髁突骨折、第二下颌等并发症,术者要具备良好的美学观点,科学评估,微创操作,提高手术成功率。该文综述了下颌肥大截骨整形的术式选择与并发症的处理。

  • 标签: 下颌角肥大 截骨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5例行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12个月,仅2例患者发生张口受限现象,且2例患者均在术后5-6个月完全恢复;本组125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对整形效果不满意,术后6个月给予其A型肉毒素咬肌部注射后达满意状态。结论口内切口内窥镜直视下下颌缩小整形术具有较高的疗效,且安全性高,临床价值较高,应推广应用。

  • 标签: 口内切口 内窥镜 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行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DO)时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的牵引力方向。方法(1)利用锥形束CT获取1例15岁男性健康志愿者的颌面部DICOM格式数据,采用Mimics 10.01、Geomagic studio 12.0、Workbench 16.2软件建立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2)在验证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进行MDO,荷载6种不同方向的牵引力:沿髁突中点至下颌颏点连线,平行于颌骨体部表面;沿髁突中点至下颌颏点连线,平行于矢状面;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骨体部表面;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沿下颌升支方向且平行于颌骨表面;沿下颌升支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牵引力大小均设定为100 N。(3)测量不同方向牵引力对关节盘应力、截骨面位移、颞骨应力、髁突压力的影响。结果(1)在关节盘最薄区域,关节盘上、下表面所受应力最小的牵引力方向为"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骨体部表面"。(2)在相同大小牵引力作用下,各截骨面沿牵引方向位移差距不大,效果基本一致。(3)施以"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骨体部表面"与"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2个方向的牵引力时,颞骨的应力(0.424 16、0.466 97 MPa)小于其他4种情况(0.643 87~0.981 17 MPa),且这2种牵引力均为沿下颌体方向,力分解之后对髁突的压力(59.712、60.470 N)亦小于其他4种情况(80.098~99.769 N)。结论采用DICOM数据建模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颞下颌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沿下颌体方向,平行于颌骨体部表面"及"沿下颌体方向且平行于矢状面"方向的牵引力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在设计MDO牵引方向时,除要考虑手术对颌骨和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之外,还应权衡牵引力方向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以保证行MDO时对颞下颌关节影响最小。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有限元分析 骨生成,牵张 下颌骨 牵引成骨方向
  • 简介:目的报道第2足趾近趾间关节复合组织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于2001年9月~2004年1月,根据近指间关节的损伤情况,设计应用第2足趾近趾间关节符合组织移植重建近指间关节.结果临床应用15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全部成活,无关节疼痛,患者对手指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多次经X光片复查未见关节退形性变的征象.结论该方法是重建手部小关节损伤较理想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第2足趾近侧趾间关节移植 指间关节重建 手损伤 手术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舌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舌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舌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舌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舌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舌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舌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舌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锥形束CT(CB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IMTM)拔除术中舌骨板损伤的风险预判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断为IMTM的150颗牙(垂直、近中及水平各50颗)的CBCT图像为研究对象。通过CBCT系统自带的软件测量每颗IMTM釉质牙骨质界、根中份及根尖三处舌骨板厚度,采用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垂直、水平及近中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骨板的厚度分别是(1.36±0.43)mm、(1.21±0.44)mm及(1.28±0.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根中份厚度分别是(1.48±0.33)mm、(1.06±0.57)mm及(1.11±0.4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78,P<0.01);根尖区厚度分别是(1.44±0.49)mm、(0.84±0.58)mm及(0.86±0.6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5,P<0.01)。相对于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面,居中、偏颊及偏舌三组IMTM釉质牙骨质界舌骨板厚度(F=5.03,P<0.01)、根中份(F=15.13,P<0.01)及根尖(F=33.12,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和近中IMTM较垂直IMTM容易发生根尖区舌骨板菲薄现象,而牙冠偏颊者更易发生根尖区舌骨板缺如。结论当CBCT显示IMTM根尖区舌骨板菲薄或缺如时,拔牙术前应充分医患沟通及风险预判。同时在拔牙过程中应重点保护舌骨板,避免暴力操作,谨防发生下颌骨舌骨板穿孔、断裂或牙根移位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磨牙,第三 牙,阻生 锥形束CT 舌侧骨板 牙根移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去骨瓣减压(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术后早期硬膜下积液(subduraleffusion,SDE)的治疗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单DC术后早期SDE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保守治疗,12例行腰大池引流术,6例腰大池引流无效行硬膜下积液腔置管外引流术,随诊3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单DC术后早期SDE多数可保守观察,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腰大池引流术及硬膜下积液腔置管引流术序贯治疗方法简易、安全、有效。

  • 标签: 硬膜下积液 去骨瓣减压 同侧 治疗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修复双指固有神经陈旧性损伤的方法。方法自2000年11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40例陈旧性双指固有神经损伤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15例,行双神经桥接端缝合;B组13例,行单神经桥接端缝合:C组12例.行神经桥接断端缝合。结果术后随访6。8个月,A组患者伤指麻木、疼痛完全消失,指腹饱满、弹性佳。感觉测定为S4-S4+级,两点分辨觉为5.0-6.0mm;B组患者伤指感觉恢复不同步,且缝合感觉明显,感觉测定为S1-S3级.两点分辨觉为7.0~7.6mm;C组患者伤指感觉测定为S3~S3+级,指腹为SI级甚至盲区,两点分辨觉为7.5~8.5mm。结论移植神经、双端神经缝合对于二期修复双指固有神经损伤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标签: 神经端侧吻合 修复 指固有神经
  • 简介:造釉细胞瘤是最常见的牙源性颌骨肿瘤,多发于成年人,下颌骨比上颌骨多,极少数可发生在胫骨或脑垂体内。下颌骨造釉细胞瘤多位于下颌骨体、部。临床上表现为下颌骨缓慢地进行性膨大,如肿瘤发展很大,骨质破坏多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影响咀嚼功能,并致颌面畸形,本文对我科自1984年以来收治的12例造釉细胞瘤患者作一临床分析。

  • 标签: 下颌骨造釉细胞瘤 自体肋骨移植 术后 修复 常见 多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