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的发生表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18例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损伤,严重不良反应常见于皮疹和肝功能损伤。结论非甾体抗炎药在广泛使用的同时存在安全隐患,临床需高度警惕,合理用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
  • 简介:从术语的概念入手,解读了“毒副作用”“不良反应”这两个术语的关联与异同,以期更多的人了解两者的真实含义,并规范使用.

  • 标签: 毒副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减少不良反应、药源性疾病的发生,以确保合理用药。方法了解专业领域的知识,查阅文献,对药物的不良反应(ADRs)发生的原因以及特殊人群合理用药进行了分析,并且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给医护人员提供正确用药信息。结果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确保药品使用的安全、有效、合理,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结论目前药物使用与预期的效果尚有一定差距,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合理 用药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药品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为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不良反应,它并不是遵循某一特定的规律,而是根据人的身体状况表现出的不同的病理反应或是生理反应。这让患者在治病方面会产生怀疑,所以这就要求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态来合理的安排用药。要求护士在配药过程中要仔细按照临床医生的安排进行合理配药,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不仅仅与患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也与药物的用量及反应原理有关。所以要求医护人员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一定要有个全面的认识,这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本文首先介绍什么是不良反应及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其次将介绍如何做到安全用药。

  • 标签: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
  • 简介:催化裂化工艺在炼油行业中发挥重要作用,是高效率利用石油的主要方法。炼油企业使用的材料存在差异,对产品分布提出不同要求,让此项工艺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某些原油的品质较为低劣,人们的环保要求提升,推动此项工艺向前发展。

  • 标签: 催化裂化 炼油 FCC工艺
  • 简介:摘要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治疗手段,可以补充血容量,保证人体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纠正某种凝血因子缺乏所发生的凝血功能异常和紊乱等,在各种出血性疾病、手术、创伤及纠正贫血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人类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使得输血者有可能发生多种输血性不良反应。本文就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 标签: 临床输血 不良反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对我院2O14年1月~2015年6月收集上报的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32例药品不良反应患者,男性发生几率高于女性,年龄0~l4岁76例,占57.57%;静脉滴注给药107例,占81.06%,居首位;涉及10类药物4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比例最高,占40.91%。132例ADR患者,主要累及的器官/系统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58.34%。结论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调整给药途径,减少静脉用药,对儿童谨慎选择药物,临床药师积极参与合理用药指导工作,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统计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后不同免疫抑制剂的抗排斥反应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首次肾移植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术后给予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他克莫司+麦考酚钠+泼尼松,对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的肾功能、存活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肾存活率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麦考酚钠是一种有效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同吗替麦考酚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障其生命安全。

  • 标签: 肾移植 免疫抑制剂 抗排斥反应
  • 简介:摘要中药注射剂是我国传统医学研究发扬光大的一类药物,其本身由于具有高效的生物利用度和迅速起效的特点,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循环系统疾病、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等都显示出了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在伴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同时,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反馈数量越来越多,这导致了中药注射剂所具有的安全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本文将通过对中药制剂使用方面的报告做出总数全面的对由中药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入手加以分析最终设计出解决方案。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药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全身反应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项重要方法,许多专家学者对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汉语方位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亦是一个重点。本文将首先介绍全身反应法以及方位词,然后将二者进行结合,展示全身反应法教学模式在汉语方位词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旨在证明全身反应法是初级汉语方位词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 标签: 汉语 教学 全身反应法 方位词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征,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4年上报的13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ADR报告分级、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转归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是ADR的高发人群;大多数ADR是通过静脉给药方式引起的。在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的14个药品类别中,生物/生化药品位列首位(19.51%),其次为抗菌药物(17.68%)。ADR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全身性损害(31.84%),其次是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6.46%)。结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呈现新的变化趋势,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关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ADR的监测,确保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有效。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生化药品 中药 合理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高中化学人教版《有机化学》实验3-5探究了乙醛与银氨溶液的银镜反应中,多数一线教师反映此实验准备过程复杂费时,实验成功率与葡萄糖的银镜反应(按教材实验相同条件下)相比较低;课堂上该演示实验效率低,且银镜效果差,得不到应有的演示功能与教学效果。为了得到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的最佳效果,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将探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反应仪器的清洁程度、加热方式、反应物的浓度与试剂的新旧程度三个方面。一、仪器的清洁程度在三支清洁度不同的小试管中依次加入1mL2%

  • 标签: 乙醛银 反应条件 氨溶液
  • 简介:摘要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按照医生指示正确食用药物以后出现的对身体不良的反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关注药物对人类身体的影响,根据近些年的病例显示,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逐年增加,因此在这一方面必须值得重视。目前就张家港市的五家乡镇医院近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例进行分析探讨,进而为患者进行药物使用提供依据。

  • 标签: 不良反应 药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