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PTA)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血管狭窄的治疗.2002年2月28日,我科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成功地治疗了一例肾动脉狭窄的患儿.此种治疗方法效果好、见效快,但由于手术操作技术难度较大,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肾动脉梗阻/治疗 支架 血管成形术/护理
  • 简介:经皮穿刺颈椎间盘髓核成形(PerecutaneousCervicalDiscNucleoplasty.PCDN)是继化学溶核、经皮椎间盘切吸、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后的又一微创技术.本院于2003年7月~2005年4月应用该技术在CT引导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1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 标签: 颈椎 脊神经根 X线体层摄影术 导管消融术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用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国产骨水泥(PMMA)预先常温和4℃冰箱贮藏调配时取出,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1):造影剂(ml)为2:1:1;3:2:1;1:1:1比例配制分组,共6组.自2002年6月~2003年8月采用国产PMMA行经皮椎体成形(PVP)治疗疼痛性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29例57椎,疼痛性椎体转移瘤2例6椎,共31例63椎.手术在C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单或双侧椎弓根穿入骨穿针,国产PMMA按上述分组比例配制后注入伤病椎体内,同时分别测定各组的物料状态时期的时间及产热温度,观察患者在PMMA注入时的疼痛情况及中、术后症状改善和功能恢复情况;腰背痛按Dennis分级评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PMMA外漏压迫脊髓、神经根及肺栓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毕10%患者即觉疼痛消失,90%患者疼痛大部分缓解,于术后24~48小时全部患者完全缓解.腰背痛由术前P5改善为术后P1,跟踪拍X光线片显示术后的椎体高度无再丢失,局部转移瘤无复发.2例术后发现少量PMMA进入静脉中,未出现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论国产骨水泥行经皮椎体成形是安全可行的,常温下按粉剂(g):单体(ml):造影剂(ml)为3:2:1比例配制组成的物料状态时期最适宜行经皮椎体成形,实用性强、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国产骨水泥 骨症疏松 椎体肿瘤 椎体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术前护理干预对减少经皮冠状动脉成形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空白对照法,对照组60例病人按常规进行护理.干预组60例病人采用护理干预,即术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训练卧位变换及卧位解大小便。结果干预组穿刺点出血、血肿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5);干预组病人烦躁、排尿困难、腰酸背痛、失眠等不适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轻(P<0.005),干预组病人的卧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05)。结论术前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训练卧位变换及卧位解大小便等护理干预对减少PTCA术后各种并发症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PTCA 护理干预 并发症
  • 简介:随着冠状动脉造影技术的普及,我们发现许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再通的患者其梗死相关血管并未出现再通。有效的侧支循环形成是造成梗死后溶栓再通假象的原因之一。而血管成形可显著改善梗死心肌的血液供应,提高末梢冠状动脉的组织灌注,改善患者预后。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4年2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侧支循环 血管成形术 溶栓疗法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脊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型(PVP)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我院12例患者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接受了PVP.术前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肠道准备;中严密监测灌注剂在注射过程中的渗漏现象,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面色的变化,观察患者肢体的感觉、运动情况;术后继续监测生命体征、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6h~2d内疼痛缓解,术后3d~7d康复出院.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灌注剂渗漏,1例出现中高血压.结论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具有创伤小、疗效较好的特点.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术治疗 脊椎压缩性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的并发症。方法对57例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二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二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症为26%(7/27),其中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症。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UA)与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接受冠状动脉成形(PTCA)的疗效.方法行PTCA的心绞痛患者204例,分组比较UA与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PTCA的近期和中期疗效.结果①分组:204例病人中,UA组112例(55%),SA组92例(45%).其中UA组心绞痛分级高于SA组(P<0.05).②UA组复杂病变血管支数为74(33%),SA组复杂病变血管43支(2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S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较UA组为多(P<0.05).③支架植入情况:UA组有114支血管共植入支架143枚,占病变血管数的51%;SA组54支血管共67枚,占2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共156例病人接受支架.④术后30d内无重大并发症发生,UA组复发胸痛较SA组高(9%vs3%,P<0.05).⑤随访3~9个月,发生心肌梗死3例,其中UA患者2例.复发胸痛两组分别为12例和16例,占13%和14%;临床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均无显著差别.结论PTCA/支架对不稳定型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相似,即刻成功率高,中期疗效满意.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成形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冠状动脉造影 再狭窄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估老年患者PTCA术前的心理问题,探讨其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科2000年1月—2002年11月286例行PTCA治疗的老年患者的相关资料,将老年患者PTCA术前心理分为紧张恐惧、焦虑、抑部3种类型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预防护理。结果术前有紧张恐惧心理56例,焦虑172例,抑郁32例。紧张恐惧最多见于心肌梗死患者。结论老年患者PTCA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心理反应,针对患者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健康指导,解除心理障碍,对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及术后早日康复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措施 预防 心理问题 老年人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术前
  • 简介:摘要报告1例中期妊娠患者行二尖瓣球囊成形的护理。术前为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护理,中为患者做好各种监测并病备好急救设施,术后加强观察和护理,出院时做好疾病和妊娠的相关指导,为特殊病例的介入成功提供保证。

  • 标签: 中期妊娠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 二尖瓣狭窄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鞘管拔除后血管迷走反射的预防措施,方法:120例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患者,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拔管前给予生理盐水静滴,拔管时局部使用利多卡因于鞘管周围浸润麻醉,对照组未经上述处理直接拔管。结果:预防组共发生血管迷走反射2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心血管迷走反射发生9例,发生率为15%,(P<0.05)。结论:应用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输注生理盐水可有效预防拔除鞘管后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 鞘管拔除 血管迷走反射 预防 冠心病
  • 简介:方法 22例动脉溶栓后遗有血管狭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两组间血管狭窄程度治疗组(82.98±8.8)%,动脉溶栓后4例血管完全再通

  • 标签: 动脉溶栓 成形术脑梗死 支架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的变化,预后意义和相关因素,并探讨相应内皮素的变化以及和心肌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监测34例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CK-MB)正常的患者术后6,12,18,24h肌钙蛋白Ⅰ和CK-MB;术前,术后即刻,6h,24h的内皮素水平.观察6~10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结果35.30%行择期PTCA和/或支架且术前肌钙蛋Ⅰ和CK-MB正常的病例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6~10个月随访中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组和肌钙蛋白Ⅰ正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无显著性差异,但肌钙蛋白Ⅰ升高组中再发心肌缺血均出现在肌钙蛋白Ⅰ峰值大于该组平均峰值者.多元逻辑回归分析示球囊扩张总时间和不稳定性心绞痛与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有关.术后即刻血浆内皮素升高,术后6h升高更明显,术后24h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并不少见.术后肌钙蛋白Ⅰ升高和中期随访中心脏事件发生无明显关系,术后肌钙蛋白Ⅰ较大幅度升高和住院期间再发心肌缺血有关.球囊扩张总时间较长或不稳定性心绞痛易出现PTCA和/或支架术后肌钙蛋Ⅰ升高.PTCA和/或支架术后内皮素普遍升高,术后24h应预防冠脉痉挛.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支架术 肌钙蛋白I PTCA 内皮素 心肌缺血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近4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老年患者急诊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PTCA)围期的急性谵妄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增加对这一组疾病的认识,减少高危患者的病死率。方法共检测AMI患者急诊PTCA86例,26例入选研究组。对其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和入院后发生谵妄的患者评定谵妄的严重程度。结果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年龄、并发多种躯体疾病、心肺复苏和使用呼吸机使谵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本组患者中谵妄的发生率为25.7%。所有患者均为一过性谵妄,年龄越大,谵妄发生率越高,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变化是预示谵妄发生与否的敏感指标。采用静脉持续注射地西泮或咪哒唑仑控制谵妄症状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肌梗死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谵妄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对16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前瞻性研究。其中84例为CEA组;82例为CAS组。初级终点设定为术后30d内发生卒中、死亡或心血管意外,或随访6个月内的同侧卒中或死亡;次级终点为与手术或血管内治疗相关的并发症,或6个月内的重度再狭窄。结果CAS组有8例达到初级终点,累积发生率为9.8%;18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22.0%。CEA组有10例达到初级终点,发生率为11.9%;16例达到次级终点,发生率为19.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AS在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时,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CEA是相同的。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动脉内膜切除术 多中心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血管成形术
  • 简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确诊后做人工阴道,阴道成形式较多。其中以乙状结肠代人工阴道效果较好。由于手术涉及肠管吻合和移植肠管成活,手术前后需做大量护理工作。本文总结了2000年1月至2005年4月共8例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患者护理。体会到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前加强饮食指导:保证营养摄人,做好肠道准备,保证肠道清沽,给予心理疏导。术后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做好两冲洗;膀胱冲洗、阴道冲洗;做好两预防;预防肠瘘。预防感染。经过针对性治疗护理,康复指导,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阴道成形术 乙状结肠代阴道 冲洗 护理
  • 简介:目的前瞻性地研究两种不同方法的椎体成形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方法自2002年以来,我科共收治12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AO分型均为A型.随机分成两组:A组64例,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应用注射型人工骨进行椎体成形,术前矢状面指数(SI)平均为34°;B组64例,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的基础上应用固态人工骨进行椎体成形,SI平均为36°.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5个月,A组术后即刻SI平均为13°,椎体终板高度丢失平均为4.0mm,在最后随访时SI和终板高度丢失无明显变化;B组术后即刻SI平均为4.5°,椎体终板高度丢失平均为1.0mm,在最后随访时SI和终板高度丢失无明显变化.A组与B组之间术前S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最后随访时SI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即刻及最后随访时终板高度丢失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胸腰椎骨折行后路复位内固定时,进行椎体成形不仅能够有效地填充椎体内骨缺损空腔,避免术后复位效果的丢失,而且用固态人工骨进行椎体成形,能改善椎体终板塌陷的复位效果,也比注射型人工骨更安全,不会渗漏至椎管内造成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长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随访研究.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椎体成形术 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