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葛根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为葛根提取物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葛根提取物进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d经口毒性试验。结果 小鼠急性经口LD50>12.0g/(kg·bw),属实际无毒级;三项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90d经口毒性实验中,各剂量组动物生长发育良好,体重、增重、进食量、食物利用率、血液学、血生化、尿常规、脏器湿重及脏/体比等指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未见与试验因素有关的变化,确定该葛根提取物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为4.00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300倍)。结论 在本次条件下,葛根提取物未见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亚慢性毒性

  • 标签: 葛根提取物 急毒 遗传 90g喂养
  • 简介:本实验采用优化的方法通过SPDP交联抗CD7单克隆抗体与蓖麻毒素制成免疫毒素。经MTT方法检测其对表达CD7抗原的Molt-4及HPB-ALL细胞系均有显著特异性杀伤作用。克隆杀伤实验结果表明,该免疫毒素在10-10mol/L浓度时达3个杀伤log(即清除99.9%的molt-4细胞),而在此浓度时,其只抑制21.6%的粗-单系造血祖细胞生长,从而初步证明其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可用于清除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 标签: 抗CD7单克隆抗体 免疫毒素 自体骨髓移植
  • 简介:摘要生物医学研究发现,免疫细胞也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功能,如自身的NK/CIK/DC-CIK细胞在正常免疫调控网络的支配下,能杀灭、清除细菌、病毒、某些原虫、肿瘤细胞、炎性细胞、变异细胞、衰老、退化等各种异常细胞,并对受损伤的组织细胞进行修复。如免疫细胞在负调控作用支配下,所起的作用是相反的,不但不能维持机体健康,还要参与超敏反应和免疫病的发生。

  • 标签: 免疫调控网络 免疫病
  • 简介:在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细胞酶活性和细胞代谢能力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金属离子对细胞抗毒机构的破坏和金属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功能的限制.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探讨Cr(Ⅲ),Cr(Ⅵ),Ni,Al,Ag,和V金属离子对生命组织的毒性作用.研究发现,Cr(Ⅵ)对细胞DNA,RNA合成限制最为显著,Ni和V金属离子在同等水平上妨碍RNA合成,随着离子浓度增加,Cr(Ⅲ)离子对细胞DNA及RNA限制增大.Al离子对RNA合成限制大于对DNA合成.Ag离子对细胞DNA,RNA合成的限制作用相同.细胞谷胱甘肽(GSH)还原能力是细胞最重要的解毒机构,也是细胞中防御毒性物质最关键因素.细胞GSH还原能力定量分析表明:微量的Cr(Ⅵ)即可导致细胞GSH下降.金属Ni离子破坏细胞骨架,使细胞内信息传递受阻,亦表现较强毒性.

  • 标签: 金属毒性 DNA GSH 高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当归-越橘提取物的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根据 GB 15193.3-2003、GB 15193.4-2003、GB 15193.5-2003、GB 15193.7-2003、GB 15193.13-2003,采用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90d喂养试验对当归-越橘提取物的安全性毒理学进行研究。结果 当归-越橘提取物对雌、雄昆明种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均大于20g/kg·bw,属无毒级;Ames试验、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90d喂养试验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食物摄入量、食物利用率、脏器/体重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血液学指标和生化指标值在正常范围内,大鼠主要脏器组织未见有意义的病理学改变;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大于10.00g/kg·bw。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归-越橘提取物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 标签: 当归 越橘 急毒 遗传 亚慢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免疫学指标的动态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对72例病脑患儿分别于急性期(病后1-2天)、其中30例结果异常者于临床治愈后(约2周)、仍有异常者10例于病程4周,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测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含量进行检测,上述各项指标于治疗前后行自身对照。结果急性期病脑患儿脑脊液CD3+及CD4+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CD8+百分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2周后,显著性差异仍存在,但较急性期变小;4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病毒性脑炎的免疫异常在脑脊液表现为细胞免疫异常为主,也可伴有体液免疫异常,并且该免疫指标的完全恢复多在临床治愈之后。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脑脊液 T 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动态
  • 简介:目的探讨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毒补心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3%,对照组为69.0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抗毒补心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明显,可改善患儿免疫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抗毒补心胶囊 病毒性心肌炎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模拟岭南湿热复合因素造模实现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的构建,并观察蒿芩清胆汤对模型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周龄BALB/c小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病毒感染组(B)、湿热证模型组(C)、蒿芩清胆汤组(D)和阳性药物组(E)。A、B两组均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4d,B组于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C、D、E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4d,同时连续10d气候箱暴露,6h/d,第11天滴鼻感染病毒1次,感染病毒后不再置入气候箱。D、E组分别于病毒感染后2h开始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4d。D组每日灌胃蒿芩清胆汤水煎浓缩液0.4ml;E组按70mg·kg^-1·d^-1剂量灌胃给予利巴韦林溶液0.4ml;其余各组均同时以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14d后,处死小鼠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栗:①与A组相比,B、C组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升高(P〈0.05),CD3^+CD4^+/CD3^+CD8^+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E组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1),D、E组CD3^+CD4^+/CD3^+CD8^+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与A组相比,B、C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1),IFN-γ/IL-4值亦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E组IFN-γ/IL-4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对流感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小鼠具有多靶点的免疫炎症调节作用。

  • 标签: 流感病毒 肺炎 湿热证 动物模型 蒿芩清胆汤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目的:研究固本祛风颗粒的急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实验采用小鼠最大耐受量(MTD)实验;长期毒性实验中大鼠给予高、中、低剂量(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0倍、20倍、10倍量)的固本祛风颗粒,连续给药90d,进行一般行为、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系统解剖检查与可逆性观察。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未见明显中毒症状,小鼠急性毒性MTD>120.0g(生药)/kg;长期毒性实验中给予高、中、低剂量固本祛风颗粒的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脏器指数与系统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可逆性观察表明固本祛风颗粒对大鼠未引起延迟毒性,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对大小鼠实质性器官无明显毒性作用。

  • 标签: 固本祛风颗粒 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课题旨在探讨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在院治疗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112例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患儿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生活质量与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退热时间、昏迷时间、惊厥消失时间、脑电图恢复正常时间、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分别均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指标可通过大剂量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显著改善,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病毒性脑炎 大剂量 免疫球蛋白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在临床中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比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送往ICU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AGI改善情况、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NLRP3通路因子改变。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比组 63.3%(P

  • 标签: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脓毒性休克 急性胃肠道损害 肠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脓毒症休克合并急性胃肠损伤(AGI)在临床中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脓毒症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试验组和对比组, 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均送往ICU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并采用常规抗感染药物和机械通气治疗,试验组在以上基础上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制剂给予肠内营养。对比两组患者的AGI改善情况、临床效果、治疗前后肠屏障功能指标、NLRP3通路因子改变。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比组 63.3%(P

  • 标签: 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 脓毒性休克 急性胃肠道损害 肠屏障功能
  • 简介:摘要中药是有毒的,无毒、无副作用是不正确的。中药的使用剂量、炮制方法、产地、采集、加工方式、环境污染等都会影响中药的毒性。对中药施行GAP、GMP、GSP管理,在执业医师的正确指导下,也会对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 标签: 用药有毒 中药用法 用量 炮制方法 产地和采集时间 环境污染
  • 简介:摘要中药在现代应用中,时常会出现毒性的报道,本文试就中药毒性的定义、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等加以略述,希期对中药的毒性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 标签: 中药毒性因素中药毒性的预防
  • 简介:<正>纳米,已经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是,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涂料所含纳米微粒可导致人类发生严重肺纤维化甚至死亡。"裸露的纳米颗粒如果进入人的体内,危害性确实是很大的。"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原所长、资深研究员、原纳米材料首席科学家张立德说。纳米是极小的微粒,1纳米等于10亿分之1

  • 标签: 张立德 固体物理 人类发生 肺纤维化 资深研究员 极微小
  • 简介:摘要人们一贯认为,中医药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中草药大都直接来源于纯天然生药材,因而其毒性小或无毒,安全系数大。但“纯中药无副作用”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对于中草药的毒性,还有很多未知的因素需要我们探索,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去研究其毒副作用,促进中草药的正确评价和合理应用。

  • 标签: 中草药 毒性 毒副作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