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布,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临床分离的310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用梅里埃公司的ATB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菌株进行测定及药敏实验,用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按CLSI(2013年版)判断药敏结果。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主要来源于痰液,共248株(80%),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中,亚胺培南为56.77%、美洛培南为57.42%。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动态监测耐药性变迁,辅助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延缓细菌耐药性发展,控制多重耐药菌株的传播。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增强内科疾病引起头痛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抽取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的内科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患者头痛的原因、症状与体征,分析患者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常见的就有高血压、心律失常、感冒等。在内科疾病中其中呼吸系统疾病占18.23%,心血管系统疾病占16.34%,血液系统疾病占15.23%,泌尿系统疾病占12.45%,心理所致疾病占11.92%,内分泌系统疾病占12.23%,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占9.21%,代谢性疾病占4.39%。结论在内科疾病中,内神经系统受损都有可能导致头痛,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非常复杂,应当予以高度的重视。

  • 标签: 头痛 临床表现 内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特点,为本地区临床医师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官渡区辖区内医院及社区医院2014年4月1日至2015年3月31的各类临床标本所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对其临床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598份各类临床标本,共分离获得肺炎克雷伯菌408株,其在痰液标本中检出最多,264株占64.7%;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为主,分别占61.1%和18.5%。36.0%分离株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0%。结论监测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趋势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官渡区 肺炎克雷伯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培养阳性的临床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分离出的2836株致病菌的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770株,占62.4%,革兰阳性球菌352株,占12.4%,真菌589株,占20.8%。标本类型主要为痰标本占45.2%,血占35.1%,尿占10.4%,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占前五位的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结论临床标本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应加强对怀疑感染病人进行细菌培养鉴定,以明确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 标签: 临床培养标本 细菌分布 耐药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感染患者的临床分布情况以及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017年6182例患者支原体检测结果,对2914例阳性患者进行药敏分析及统计临床分布。结果2914例阳性患者中女性主要集中在妇科和生殖医学科;男性集中在皮肤科和泌尿外科。耐药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氧氟沙星(12.8%)、罗红霉素(10.7%)、阿奇霉素(9.2%)、克拉霉素(8.9%)、左氧氟沙星((6.0%)、司帕沙星(5.8%)、交沙霉素(1.0%)、强力霉素(1.0%)、美满霉素(0.5%)。结论本地区解脲脲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的耐药性低,由此可见,加强支原体培养及药敏检测,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提高疗效意义重大。

  • 标签:
  • 简介:通讯作者王庆梅,女,本科,主任护师,护理部主任。摘要目的探讨压疮患者的特有年龄分布状况、临床特点、预后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老年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收治的127例压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10岁的年龄间隔分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各个年龄组的发病人数,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基础疾病、预后、总结护理体会。结果127例压疮患者主要分布在40~50,70~80,80~90岁这3个年龄段,尤其以40~50岁的年龄段最多见,最常见的前5位基础疾病为感染、肿瘤、瘫痪、术后、慢性病终末期(P<005)。结论压疮患者的年龄分布有其独特的年龄段分布特点,预后与患者的基础疾病相关。

  • 标签: 压疮 年龄 分布 预后 特点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重新分布去眼袋的术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来我院就诊的 67例去下睑眼袋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下睑缘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剥离,至过眶骨缘 1~ 2mm,剪开眶隔,将疝出脂肪展开平铺于下睑,颧面沟明显者将脂肪固定于鼻侧眶骨膜下,少数脂肪过多者去除部分脂肪,剪去一条眼轮匝肌,缝合眼轮匝肌,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本组 67例眼袋改善明显,颧面沟亦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去除眼袋、改善颧面沟过深的理想术式。      [关键词 ]眼袋;眶隔脂肪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orbital septal fat redistribution and pouch removal. Methods: 67 patients who went to the lower eyelid pouch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20 were selected for this study.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removed, and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dissected under the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The incision of the lower eyelid margin was cut to 1-2mm across the orbital margin. The herniated fat was spread and spread on the lower eyelid. The fat was fixed under the nasal orbital periosteum in those with obvious zygomatic groove, and a small amount of fat was fixed Remove part of fat, cut off a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sew up orbicularis oculi muscle, remove redundant lower eyelid skin, sew up skin, compress and bandage. Results: in this group, the pouch and zygomatic groove of 67 cases were improved obviously, 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complication after operation.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n ideal way to remove the pouch and improve the depth of zygomatic groove.

  • 标签:
  • 简介:非发酵菌占革兰阴性杆菌的27%,占革兰阴性杆菌27%.其中列前3位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占81.4%),本组140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感染中列前3位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14株占81.4%

  • 标签: 临床常见 分布特征 发酵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的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CU临床分离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共205株,以呼吸道分离菌株最多,占81.5%,其次为导管/血液;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6.8%,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多药耐药菌(MDR)组与非MDR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ICU重症患者中发生多药耐药的情况严重,加强ICU病原学监测,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治疗有重要意义.关键词非发酵革兰阴性杆;重症监护病房;细菌耐药性;临床分析AbstractObjectiveToevaluatethehospitalintensivecareunit(ICU)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illiinfectiondistribution,drugresistance,andtoprovideabasisforclinical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drugs.MethodsThecollectionof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illicultureresultsinfectedpatientswereanalyzedretrospectively.ResultsICUclinicalisolatesof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illitotalof205,moststrainsisolatedintherespiratorytract,accountingfor81.5%,followedbycatheter/blood;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teriaPseudomonasaeruginosaaccounts46.8%,followedbyAcinetobacterbaumannii,Aeromonasmaltophiliabacteria;multidrugresistant(MDR)MDRcomparisongroupandnon-group,theindexdifferencewasstatistiGcally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Thecaseofnon-fermentingGram-negativebacillioccurinICUpatientswithseveremulti-drugresistanceisserious,strengtKheeynwIoCrdUspathogenmonitoring,reducinghospitalinfectionratestoguiderationaluseofantimicrobialtherapyisimportant.non-fermentativegram-negativebacteria;intensivecareunit;resistantofbacteria;clinicalanalysis中图分类号R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29-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使用vitek2compact对我院2013年临床分离的78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痰标本分离率最高(93.59%),呼吸科为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分布科室(35.90%);其次为重症医学科(32.05%);神经外科(11.54%)。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替坦、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的耐药率均超过90%。结论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同时严格无菌操作对减少院感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VITEK-2鉴定系统对2017年1月~2017年12月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分析,采用WHONET5.6软件对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共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264株,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共检出212株(80.3%),其次是尿液28株(10.6%)。主要分布科室为呼吸科(检出89株,占33.7%)以及重症监护科(检出72株,占27.3%),其次是内分泌科30株(11.4%)。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为78.7%,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39.9%、33.3%、33.3%和39.6%。对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均<30.0%。结论本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多分布于呼吸科和重症监护科,其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最高。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医院感染 泛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眶隔脂肪重新分布去眼袋的术后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67例去下睑眼袋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取下睑缘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剥离,至过眶骨缘1~2mm,剪开眶隔,将疝出脂肪展开平铺于下睑,颧面沟明显者将脂肪固定于鼻侧眶骨膜下,少数脂肪过多者去除部分脂肪,剪去一条眼轮匝肌,缝合眼轮匝肌,去除多余下睑皮肤,缝合皮肤,加压包扎。结果本组67例眼袋改善明显,颧面沟亦改善明显,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是去除眼袋、改善颧面沟过深的理想术式。

  • 标签: 眼袋 眶隔脂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2014年8月~2015年7月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522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感染的部位主要见于呼吸道、泌尿道、创面分泌物、血液等,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有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17%),对氟喹诺酮类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结论目前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和耐药性逐渐增加,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患者病情合理选用碳青酶烯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临床分布 耐药性
  • 作者: 胡春芳 林华 陈艳佳 戴洪甜 王炳智 薛丽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2-06
  • 出处:《中华肿瘤杂志》 2020年第11期
  • 机构: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病案室 100021,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统计室 10002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B病毒相关胃癌(EBVaGC)的地域分布特点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采用EB病毒编码的RNA(EBER)原位杂交染色方法,检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 081例手术切除胃腺癌标本中EBVaGC所占的比例,比较EBVaGC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差异,并分析其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 081例胃腺癌中EBVaGC占3.0%(123/4 081)。胃腺癌患者在90例以上的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籍贯为吉林省的胃腺癌患者中EBVaGC所占比例最高,为7.6%,其后依次为辽宁省(5.4%)、安徽省(4.1%)、北京市(3.9%)、内蒙古自治区(3.7%)、山西省(3.4%)、黑龙江省(3.0%)、山东省(2.1%)、河北省(1.6%),而河南省的胃腺癌患者中未检测到EBVaGC病例,省、直辖市、自治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OR=2.231,95%CI为1.290~3.858)、WHO病理分型(OR=2.338,95%CI为2.051~2.664)及N分期(OR=0.420,95%CI为0.284~0.621)是EBVaGC的独立影响因素,男性、组织学类型为伴有淋巴间质的癌、淋巴结无转移的胃腺癌中EBVaGC所占比例更高。结论EBVaGC在不同地区的胃腺癌中分布存在差异,患者的性别、WHO病理分型和N分期与EBVaGC关系密切。

  • 标签: 胃腺癌 EB病毒 原位杂交 地区分布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谱的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应用ATB细菌鉴定药敏系统鉴定细菌,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医院2008-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和耐药情况。结果244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来自痰标本的有192株(占78.7%),两年的分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也有鹉晟仙那魇啤?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临床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应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标签: 铜绿假单胞菌 临床感染 耐药性 药物敏感试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9月于该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CT静脉造影.多普勒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静脉造影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准确率为98%,只有1例患者股深静脉血栓没有显示出来。结论下肢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

  • 标签: ]CT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监测重症医学科临床分离菌的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7月—2008年12月ICU患者各类标本分离出的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鉴定出120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915株(75.8%),革兰阳性球菌87株(7.2%),真菌205株(17.0%)。革兰阴性杆菌中不发酵糖菌占92.0%。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占64.3%,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占75.0%,金葡菌中MRSA占81.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占86.7%,肠球菌属中VRE占22.2%。结论ICU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日益严重。定期的细菌学监测,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非发酵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肠球菌属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泌尿系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8月住院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将其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276株病原菌进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结石患者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39.1%,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占12.0%,铜绿假单胞菌占10.9%,肺炎克雷伯菌占8.7%,屎肠球菌占7.6%,奇异变形菌占3.3%,真菌占1.1%。结论泌尿系感染病原菌主要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临床医生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耐药菌的产生。

  • 标签: [] 泌尿系结石合并感染 病原菌 分布 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