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过十年周折的电影《白鹿原》终于以剪辑版公映了,电影这种强势传播媒介促使大家重新将目光聚焦于“白鹿原”。我借机重读了一次原著,加深并厘清了某些蒙昧的感受。《白鹿原》我至少买过三次。第一次是趁热打铁,但书被一个师妹借走未还,对我从书架上抽下书的样子至今记忆犹新。

  • 标签: 《白鹿原》 乡土中国 重读 现代性 传播媒介 电影
  • 简介:中国当代部分景观基于理性的实践和理论已经走到国际景观的前沿并产生了影响,  中国现代景观设计在对待传统的这一问题上,现代主义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中国景观现状的批判

  • 标签: 中国景观 景观现代性 现代性探讨
  • 简介:自从1978年至今,当代中国美术已经走过38年,此间先后参与美术界活动的艺术家已有四代人。当代美术所表现出来的异常的复杂是前所未有的,从抵制“极左”思想到追求艺术自由再到自我表现,从简单的模仿西方到反传统思潮再到与西方接轨,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再到当代艺术,从现代到后现代再到当代,从地域的、民族的、东方的到国际化、全球化再到后全球化。以上这些现象在艺术创作和理论批评两个层面上都有表现。

  • 标签: 后现代性 中国美术 西方 后现代主义 当代美术 反传统思潮
  • 简介:中国文化现代拥有多种颜面。就目前来讲,学术界大致清理出了以下几个最为基本的层面:对时间存在的认同与推崇;平民化、大众化走向;个人自由成为社会文化的核心价值;对于反思、批判性文化类型的构筑与呵护;中西融汇式的文化资源模式等。我们在辨识中国文化现代颜面的基础上展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将会有利于克服当前学术界在此等研究领域所存在的视界狭小、缺乏评判标准、研究标本化、表层化等弊病,有利于摆脱单纯作“材料整理”的无作为状况,有利于真正还原历史、激活历史,有利于发掘出历史生成的力量源头与发展走向,从而能够使历史的研究服务于当下,导向于未来。

  • 标签: 中国文化 现代性 时间性 反思性 平民化 现代批评史
  • 简介:中国电影理论发展演变的百年经历是中国电影对自身现代不断追问,一再改写答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受到现代的策动,对电影本性——“电影”不断探寻,促使电影理论不断获得自主,走向自身,走向开放、多元与对话的过程。这一进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理论的外来移植与民族内在追求的统一。二是理论的“他律”与“自律”相互胶着与互动。三是探寻路径从单一属性的界定到多元动态的认识。

  • 标签: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性 现代性 路径
  • 简介:从多元文化对话、批判西方文化霸权、审美机制的现代转向三个方面论述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对审美现代的当代启示。从中亦可引发对文化与审美的关系、对全球化境遇中精神文化发展的错综复杂趋势的思索。

  • 标签: 马克思 世界文化观 审美现代性 精神文化
  • 简介:现代西方学者韦伯提出审美救赎的概念,它以审美自律审美的个体本位以及感性特质来为审美自身划界,反对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对人性造成的侵害,并力求与自由理性一道,共同完成启蒙所规定的任务。然而,在现代审美文化形态中,艺术的审美特性已与文化形态融为一体,从形式上消解了审美救赎的可能。后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观念、商业标准以及对于大众虚假需求的满足.则宣告了审美救赎理想的时代的终结。

  • 标签: 审美救赎 理性主义 审美自律性 大众群体 断裂
  • 简介:在研究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创作的关系时,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作家的对话关系,中国对歌德的介绍和翻译都是出于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和文学建设的需要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中国 现代文学现代性
  • 简介: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现代化的重新定向及其对"五四"批判再反思之际,"后现代批铲"开始发出了"现代的追问",并明显地表述为对新殖民主义高度警惕的守成主义特征.在这种后现代的追问下,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的合法一度成为一个疑问.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性 20世纪80年代末 新殖民主义 嬗变 中国现代化
  • 简介:中国现代作家与翻译文学的关系既是现代翻译文学史阐述的重点,翻译文学的语言组织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关系,文学思潮、流派与翻译文学、文学期刊与翻译文学、时代变革与翻译文学、作家创作与翻译文学

  • 标签: 中国现代文学 文学中国 现代文学现代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1
  • 简介:8这种自反现代成为吉登斯所言的既不同于现代也不同于后现代的,甚至他认为后现代并非是现代之后才产生的,——《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后现代与知识分子》(1987年)、《现代与大屠杀》(1989年)、《现代与矛盾》(1991年)

  • 标签: 现代性歧义
  • 简介:8这种自反现代成为吉登斯所言的既不同于现代也不同于后现代的,甚至他认为后现代并非是现代之后才产生的,审美现代是对启蒙现代的反思和批判

  • 标签: 现代性歧义
  • 简介:张明在《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3期撰文认为,毛泽东的理论与实践中是否含有现代因子,其究竟是否是一位现代主义者,构成了不断拷问现代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大致可界划为“四大解读模式”,即承认毛泽东现代主义者理论谱系学定位的“肯定契合型”解读模式、从对西方现代价值反拨或超越维度上展开的“另类现代”解读模式、新“左”派基于理论资源与象征情结意义上进行的“扩张式”解读模式,以及从后现代与后结构主义立场出发的“后式”解读模式。

  • 标签: 现代性价值 毛泽东 中国政治思想史 解读模式 吉首大学学报 现代主义
  • 简介:将书法与现代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初看上去觉得未免突兀。然而,作为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之一,书法是否也与其他的传统艺术门类一样,有一个现代问题,其现代又将如何实现,对此,我做了一些粗浅的思考,然而困惑多于结论。现不揣谫陋,略陈所见,请方家教正。一现代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其实也是一个文化的概念。自从上个世纪之初,国门大开,中国传统的艺术门类,特别是语言艺术类,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在西方异质文化的大

  • 标签: 书法现代性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09-09-07
  • 简介:  我们是否可以将水墨艺术中的现代概括为现代生活、现代意识、现代艺术形式、现代媒介、现代观念,  有关现代城市与现代艺术及其形式的文化研究,中国现代水墨艺术有可能在21世纪展开中国传统艺术新的历史

  • 标签: 城市水墨 水墨现代性
  • 简介:"现代"是中国艺术家们在建设本土艺术当下的一种思考.关于当代艺术的"建设方案",使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人和艺术家们的强烈民族信心和人文情怀."现代"即不是简单的回归本土文化资源,更不是对传统复古的认同,对中国艺术的现代是否要跟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之后摹仿的做法,也是否定的.围绕中国艺术现代的思考和讨论,不仅显示出讨论的广泛和思想,更显示了中国艺术家们对本土艺术生发前景的关心和重视.

  • 标签: 现代性 地域性 创新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06
  • 简介:8这种自反现代成为吉登斯所言的既不同于现代也不同于后现代的,甚至他认为后现代并非是现代之后才产生的,——《立法者与阐释者——论现代、后现代与知识分子》(1987年)、《现代与大屠杀》(1989年)、《现代与矛盾》(1991年)

  • 标签: 现代性歧义
  • 简介:尼采断言“基督教的爱理念”是最精巧的“怨恨之花”,指出现代人都患上了“时代病”——虚无的生活状态下隐藏着的是人对世界的怨恨。舍勒承接尼采的怨恨命题,驳斥并改写了尼采关于基督教道德是“奴隶道德的起义”的命题,提出现代仁爱才是真正的奴隶道德起义,怨恨与现代同构。

  • 标签: 怨恨 尼采 舍勒 现代性 价值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9-08
  • 简介:我们的世界并不是如现代所描述的那样,现代之所以成为问题,现代问题就是现代自我形式化功能(同一)的片面发展

  • 标签: 现代性回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