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45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技术治疗,观察其毒、副反应和近期疗效。计划治疗野数6~8个,单次计量3.6~6Gy,2~5次/周,照射总剂量40Gy~60Gy。治疗计划中≥90%的等剂量面包绕PTV,平均肝脏剂量均小于25Gy,V30Gy(接受≥30Gy剂量照射的正常肝百分体积)均小于30%。结果45例肝癌病人包括门脉癌栓21例均入组研究。完全缓解(CR)7例,部分缓解(PR)26例,一年生存率68%,中位生存时间10个月。结论SRT技术可靠、安全,对于原发性肝癌有助于提高肝癌局部和区域性控制,进而显著提高病人生存率。

  • 标签: 肝脏肿瘤 放射疗法 立体定向
  • 简介:目的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SRT)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2003年5月至2007年10月用FSRT技术治疗鼻咽癌患者18例(初治者8例,复发者10例).初治患者先行常规外照射40~50Gy,再行FSRT补量照射至75~80Gy.复发患者均行FSRT照射以85%~90%.等剂量曲线包绕靶区周边.结果初治患者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并全部存活,中位生存期9mo.复发患者中2例因肿瘤广泛侵犯症状无改善外其余症状均明显改善存活3例,中位生存期6mo.结论FSRT技术是治疗鼻咽癌的一种全新的途径,它提高了肿瘤的局控率并降低了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鼻咽癌 常规外照射
  • 简介:摘要共面放疗是采用多个共面固定野或者多个共面弧照射的放疗技术共面射野是各个照射野的射野中心轴不在同一平面内,而非共面弧是指每个弧形成的轨迹不在同一个平面内。与共面放疗相比,共面放疗技术实现立体多角度或多弧度的照射,提高了射线聚焦程度,有利于拉开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受量;其剂量学优势已在多种肿瘤上得到证实,如颅内肿瘤、肝癌和肺癌等。共面放疗的实现方式有多种,按照建立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共面锥形放疗、共面适形放疗、共面调强放疗和共面容积调强弧形治疗。本文综述这些实现方式的发展历程和原理特点。

  • 标签: 非共面锥形放疗 非共面适形放疗 非共面调强放疗 非共面容积调强弧形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设计一套适用于立体定向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治疗手术的计划系统。方法采用线性布源原则,设计结合立体定向手术方式的粒子植入治疗计划设计模块;采用基于图形处理单元的粒子剂量快速计算方法,进行放射剂量场的实时计算和更新;研究术前MRI图像和术后CT图像的自动配准和融合方法,实现术后剂量的定量验证,并提出一种基于体积重合率的剂量比较方法。结果实现了一套设计合理、功能完善的神经外科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系统软件。经临床试用,完全满足临床需求。结论该系统能够有效地辅助医生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手术的术前治疗计划设计、优化和术后的放射剂量验证,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立体定向 放射性粒子植入 治疗计划系统 剂量验证 图像配准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内病变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3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0例颅内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颅手术。比较两组阳性率、取样量、手术时间。结果:观察组病理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联合立体定向技术切除颅内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准确、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神经内镜 立体定向技术 颅内病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水利施工工程的质量一直是人们重点关心的问题之一,而围堰技术的高低是影响水利施工工程施工效率的关键性因素。因此水利施工单位必须要重视起围堰技术的重要作用,以及运用技术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围堰技术所使用的材料种类有很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施工需求和施工条件进行分析,并积极研究运用围堰技术进行水利施工工作的具体施工方式。

  • 标签: 水利施工 围堰技术 运用方式 施工技术研究
  • 简介:摘要混凝土是现在社会当中最重要的土木工程所用的材料之一,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基本条件,施工的单位对于混凝土很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也是建筑工程当中比较麻烦的工作。本文对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混凝土施工 施工技术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持续发展战略的国策,道路桥梁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建设桥梁需要通过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反复研究,确定工程的可行性、勘测设计和施工等先决条件才能完成,因此控制好桥梁基础施工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桥梁工程质量。文章对国内桥梁基础施工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桥梁基础 施工技术 实践分析
  • 简介:摘要铁路是我国重要的一种交通方式,是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个重要支撑。随着铁路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铁路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铁路技术的发展在当前的铁路建设中多种方式共存,已形成一个比较专业的技术体系,对于我国的铁路建设事业极大的促进了。因为铁路与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质量的保证是非常重要的。随着各种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和施工材料的使用、建设,不断提高铁路隧道的质量。同时,地下工程的防水技术和防水质量需加以改进,以提高工程质量,这将成为一个突出的重点。??

  • 标签: 铁路隧道 防水施工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地铁工程涉及范围较广、建设周期长,且施工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整体施工难度较大。在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施工方法。然而,在盾构法具体实施过程中,也会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而产生一定风险。为保证盾构法顺利实施,且发挥成效,就必须加强相关风险管理。基于此,本文对地铁区间盾构施工进行了综合性探讨,以供参考。

  • 标签: 地铁区间 盾构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随着国内经济社会水平的不断提升,桥梁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全面展开。为了提升桥梁工程桩基施工的应用水平,提升桥梁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本文针对桥梁桩基施工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运用总结目前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桥梁桩基施工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进桥梁建筑工程稳定发展。

  • 标签: 桥梁 桩基 施工技术 运用
  • 简介: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术治疗精神障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立体定向术治疗的11例精神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难治性强迫症7例,抽动秽语综合征3例,双相情感障碍1例。分析手术前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值、脑白质纤维束变化及脑葡糖代谢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病人的各量表分值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无严重并发症。大脑MRI弥散张量成像显示内囊前肢的横行纤维被毁损,大脑18F-FDGPET显示眶额皮质、运动区、运动前区、基底核、丘脑和边缘系统的高代谢区在术后明显降低。结论立体定向术是治疗难治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精神障碍 立体定位技术 内囊前肢毁损
  • 简介:摘要探讨脑立体定向活检术获取病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可靠性和临床意义,以及手术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6月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及南充市中心医院接受脑立体定向活检术124例病理学资料。结果脑立体定向活检术病理阳性率97.58%,冰冻结果和石蜡结果吻合率92.56%,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脑立体定向活检术是一种安全、准确率高的定性诊断方法,对获得颅内疾病病理学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立体定向活检术 脑内病变 病理结果
  • 简介:我院自1982年来,用脑立体定向术治疗药物难治的顽固性癫痢682例;术后平均随访5年3个月,有效398例(58.4%),无效284例(41.6%)。现对影响癫痢脑立体定向术疗效的可能因素进行探讨。

  • 标签: 顽固性癫痫 立体定向术
  • 简介:本文目的在于评价伽玛刀(γ-刀)立体定向放射手术对听神经瘤的治疗效果。我们用LeksellB型(γ-刀)治疗听神经瘤119例,并随访1~5年。扫描定位用1.5Tesla磁共振仪,剂量规划系统为γ-plan4.0版。肿瘤体积0.02~20.8cm~3,周边剂量9~17Gy,平均13.1Gy;中心剂量18~45Gy,平均32.3Gy;靶点数2~10个,平均4.2个。结果肿瘤体积缩小95例(79.8%),其中显效16例(13.4%),即体积缩小超过75%者,无变化14例(11.8%),增大10例(8.4%)。61例(51.3%)听力有保存,11例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手术 听神经瘤 肿瘤体积 伽玛刀治疗 周边剂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据教育部透露,2016年中央财政支持高等医学院校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订单定向免费五年制本科医学生共计5450名,专业为临床医学、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维医学和哈医学。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积极探索按照考生户籍以县为单位定向招生的办法,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用人需求以县为单位安排招生计划,只招收定岗单位所在县农村生源。

  • 标签: 中央财政 培养 本科医学生 高等医学院校 教育行政部门 乡镇卫生院
  • 简介:摘要上海市在多部门牵头下,推出急救医师定向培养的新型机制,力求保证院前急救人才培养的系统性。而这一定向培养机制作为业内新生产物,虽有着增加人才供给的预期,但由于是新生的模式,在具体的设置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只有坚持不断完善机制,在从业资格完善、扩大多方合作和扩宽培养范围等方面入手,才能使得这一机制的长效性得以实现。

  • 标签: 培养机制 资格限制 系统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