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用放射核素是指用于医学显像、功能测定和治疗的放射核素,其中放射核素治疗是采用放射药物进行治疗,在病灶组织或特定部位选择的聚集或分布,达到内照射治疗目的,在临床应用普遍。恶性肿瘤可采取放射核素治疗,但由于患者本身病情严重,同时放射核素治疗易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加重机体不适,甚至导致患者无法持续治疗,影响预后,因此需重视此类患者的可靠护理。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放射核素治疗护理的重要,针对放射核素治疗的护理流程及护理管理进行的探讨,以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治疗效果。

  • 标签: 放射性核素 临床护理 护理质量 恶性肿瘤
  • 简介:本文重点就国境卫生检疫放射监测现行方法进行了分析评述,指出这种方法已不能适应皇岗口岸车辆监测的实际要求;提出研制开发一套适合卫生检疫需要的国境卫生检疫放射自动检测仪系统的初步设想,并对该系统的原理、构成、参数作了描述,同时作了现场实地考察和模拟试验,为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国境检疫 卫生检疫 放射性监测 皇岗口岸 车辆流通状况
  • 简介:摘要放射肠损伤是由于盆腔恶性肿瘤接受放疗而引起的肠道损伤,以粪便持续带血、里急后重、肛周疼痛、严重可伴有肠穿孔为主要症状。精确放疗对正常组织的保护比常规放疗具有较大的优势,可以相对减少肠道所接受的放射剂量。但即使在精确放疗时代,临床上仍需要面对疗效和损伤取舍平衡点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复杂、复发或晚期的肿瘤而言。总体而言,治疗决策时应以放疗效果和延长患者生存为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减少放疗损伤,需要多学科会诊,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商定。由于放射肠损伤治疗的困难和复杂放射肠损伤的预防就显得非常重要,包括采用精确放疗,避免给予肠道过多的剂量、避免照射全周的黏膜;在放疗期间和放疗后还需要注意预防便秘,避免肠道被干硬粪便损伤;并教育患者注意饮食,不要吃剩菜、凉菜、咸菜等容易造成肠道感染的食物。目前,放射肠损伤领域的研究数据仍较少,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在放射肠损伤的预防和诊治领域会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精确放疗 预防
  • 简介:摘要:放射膀胱炎是当前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采用科学的护理方式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是就放射膀胱炎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探讨。

  • 标签: 放射性膀胱炎 护理 方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核医学与放射药物现已在诊断和医疗中获得了越来越普遍的使用,大大增加了中国核医学的研究范围与作用,给中国医药的进步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尽管核医学放射药品在诊断与治疗方面已经获得了很好地发展空间,但人们依然必须对核医学放射药品加以严格检验,研究并提出最合理与安全的使用及其治愈病症的途径。结论:我们将就核医学辐射药品的检测与应用加以探讨,既可保证患者的健康平安,也可推动中国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为中国核医学的进步打下扎实的基础。

  • 标签: 核医学放射性药物 检验 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烧伤使用麻醉药物的特殊已近临床的应用。方法研究我科进行放射烧伤手术中的麻醉应用,分析其麻醉的特殊。结论在麻醉过程当中应特殊注意患者要在手术过程中接收多次麻醉,因此麻醉要维持浅麻醉病注意体位的变换。

  • 标签: 放射性烧伤 麻醉 特殊性
  • 简介:应用放射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17例早期1型糖尿病(T1DM)病人和42例不同病史的2型糖尿病(T2DM)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组做比较。结果显示:T1DM组GFR高于对照组(P〈0.05);而根据糖尿病史〈5年、5年~10年及〉10年分组的3组T2DM病人GFR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对3组T2DM病人GFR做了比较,3组T2DM病人GFR之间均无显著差别。提示T1DM病人早期GFR增高,T2DM病人早期GFR则降低,但在患病后10年内无明显进展。

  • 标签: 放射性核素血标本法 糖尿病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滴药治疗放射肠炎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选取我科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共收治的放射肠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保留灌肠法,观察组采用直肠滴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用直肠滴药的方法治疗宫颈癌放射肠炎,患者无不适感,保留时间长,药物吸收好。结论直肠滴药治疗放射肠炎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放射性肠炎 直肠滴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及观察粪菌移植在放射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4月收入的放射肠炎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6%,观察组为93.33%,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更高(P<0.05);对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放射肠炎时采用粪菌移植治疗的方法,临床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粪菌移植 放射性肠炎 疗效
  • 简介:目的借鉴现有的放射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舌炎(RTG)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cm×1cm的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cGy/min,每次照射6只的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的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照射后3~4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d,肉眼可见受照射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d,出现肉眼可辨的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的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d,溃疡的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d,受照射的1cm×1cm范围的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 标签: 放射治疗 口腔黏膜炎 舌炎 动物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放射肠炎是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目前对该病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也各不相同。文章从放射肠炎病理改变出发,对急性和慢性放射肠炎发生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标签: 放射疗法 放射性肠炎 病理改变 发生机制
  • 简介:摘要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放疗技术的发展,食管癌患者的预后生存逐步提高,放疗导致心脏损伤(RIHD)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放疗相关心脏并发症主要包括心包疾病、心肌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心脏病和心律不齐等。现代放疗技术有望减轻心脏损伤,降低RIHD的发生率。本文对食管癌RIH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食管肿瘤 放射治疗 心脏损伤
  • 简介:摘要放射粒子近距离治疗脑胶质瘤的应用已超半个世纪,大量研究得到一致结论,该疗法微创安全有效。脑胶质瘤因较少发生血行转移和淋巴转移,更具备形成新治疗模式的潜质,但是由于缺乏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这样循证医学高级别的证据,难以确立放射粒子治疗在脑胶质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研究缓慢的原因为颅脑结构的特殊和神经系统肿瘤的复杂,无论是神经外科、肿瘤科、介入科,还是影像科医师,单独完成放射粒子治疗脑胶质瘤手术,均因遇到不同的技术瓶颈而难以开展。因此,建立放射粒子治疗脑胶质瘤规范与共识,有利于解决该治疗方面的技术瓶颈,形成相对统一的治疗流程与规范,从而使该项技术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使更多脑胶质瘤患者获益。本文主要基于放射粒子治疗脑胶质瘤技术建立起治疗规范与共识,主要涵盖了共识形成的基础,放射碘-125粒子治疗脑胶质瘤物理学基础、临床应用及治疗流程等。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神经胶质瘤
  • 简介:摘要放射皮肤纤维化是电离辐射作用于皮肤组织后的晚期效应,是放射核事故和肿瘤放疗等之后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皮肤纤维化表现为皮肤外观的改变、皮肤弹性消失与挛缩、皮肤坚硬难以捏起折痕,可伴发毛细血管扩张、疼痛与瘙痒,部分患者甚至会发生进展性的纤维化,反复出现皮肤感染。目前关于放射皮肤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也缺乏针对的救治手段及有效治疗药物。因此,深入探索电离辐射所致放射皮肤纤维化的机制,寻找更有效的防治手段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就放射皮肤纤维化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及其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放射皮肤纤维化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辐射 皮肤损伤 放射性皮肤纤维化
  • 简介:摘要放射肠炎是腹腔、盆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后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可累及小肠及结、直肠。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治疗较为棘手,目前尚无药物预防及治疗的标准策略。西医主要以营养支持、高压氧治疗、手术及对症治疗为主要手段。中医学认为,肿瘤病人正气不足,加之毒邪入侵,正虚邪盛,致脏腑、气血、津液受损是放射肠炎的基本病机,属本虚标实证。治疗以扶正祛邪,急则治标为基本原则。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

  • 标签: 通因通用法 放射性肠炎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