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王鹏运为晚清词坛大家,其词有乙、丙、丁、戊、己、庚、辛七稿,后选编为《半塘定稿》二卷、《半塘剩稿》一卷。按其成书情况可相应分为七稿九和《半塘定稿》、《剩稿》二个系列进行考察。半塘七稿九特别是其早期词版本情况极为复杂,以其家刻本最为精审;其手稿本流布不广,文献价值和文学研究价值尤高。《半塘定稿》、《剩稿》以朱祖谋刻本最佳。

  • 标签: 王鹏运 词集 七稿九集 考辨
  • 简介:张忠纲先生领衔主编的《杜叙录》搜罗了自唐至2008年的杜诗文献以及大量的海外文献,惠泽学林,其功甚大。然而该书毕竟涉及文献众多,难免疏漏,今就所见,依其例,订误三条,补遗十八条。

  • 标签: 《杜集叙录》 补正
  • 简介:一首不被阅读的诗,一首不被阅读的诗,是一首在遗忘中静静死去的诗,因不被阅读,得以保全一具完尸。

  • 标签: 组诗 阅读
  • 简介:印章与兵符为古今金石收藏鉴赏雅玩品之大宗,古代多将其纳入金石类藏品中著录,专门记述者较少,此即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编者为朱象贤撰《印典》一书所作提要中云‘古来专著’书言篆刻者较少。

  • 标签: 《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虎符 官印 典籍 中华
  • 简介:这里发表的是我国著名现代作家、古文物学家沈从文(1902.12.28~1988.5.10)写给天津作家王林(1909.4~1984.7.2)的一封书信,又是《沈从文全集》遗漏的一封弥足珍贵的书信。此信是用毛笔小楷直行书写于8行朱丝栏笺纸上的,密密麻麻的共计写了10页。书信原件现由王林的亲属珍藏着。

  • 标签: 沈从文 书信 解读 现代作家 文物学 王林
  • 简介:2007年离开外交部部长职务后,不下二十个境内外出版社和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朋友约我写回忆录,有的还试着以天价稿酬吸引我,我都半开玩笑地婉拒:等我老成一点儿再说吧!现在我还太幼稚.许多事儿拿捏不准…为此,不知得罪了多少人,令多少朋友失望。

  • 标签: 李肇星 自序 序言 无序 2007年 外交部
  • 简介:因为住得近了(搬到清华南边的蓝旗营,有门可通其内),身体"亚健康",我开始强迫自己,像遛狗—样,每天早上,牵着自己到清华园里遛一圈。除了遛腿,也遛脑筋。所谓"遛脑筋",就是散步散到"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摇头晃脑念一阵再背一阵,检验自己的记忆力。这是常常让我想起王国维先生的地方。他的墓,我也去过,在西山脚下的福田公墓,不是孑然独处,而是和其他普通人,站—横排,向右看齐,旁边有个漂亮女孩做伴。还有一个让我想起他的地方是饭

  • 标签: 王国维 王静安 罗振玉 亚健康 殷墟卜辞 国学
  • 简介:游寿先生生前,我曾投信向她请教诗书,却又无缘面识荆州,回想起来是为憾事。

  • 标签: 游寿 书法 荆州
  • 简介:<正>历居山里的故事很多。赶个就好比过年。山里的人不多,像拿升芝麻,星星点点地撒在大山的角落里,根本就见不到什么人家。平日里也忙,斗笠盖一丘、蓑衣搭一块的田亩,都高高低低地挂在山坡谷底,一家人得去种、去收,还得守。赣东北的红土地对着脸,鄱阳湖上的太阳晒着背,山里人忙得像阳山岗上的树叶子,终日被风吹得团团转。累得捶腰的时候,去赶赶集,就是山里人的一种向往了。集市隆兴,于是大水坑的就赶一、四、七:峁山镇占了二、五、八;阳山岗就有了三、六、九;逢十,段家就当大集。山里的嫂子都好能干,夜里的纺车白天的灶。孤单时,嫂子爱听木屋外的檐雨。听那梳着雨声的风,那织着风声的

  • 标签: 赣东北 红土地 大集 飘飘洒洒 会读书 夜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西班牙哲学家乌纳穆诺说,“所以能决定一个人,所以能造成一个人,这是缘于统一性与连续性的原则。……一个人可以有巨大的改变,甚至是完全的改变,但是这一项变动必须发生在他个人的连续性之内。”基于此,当我们总体考察唐弢的创作实绩时,我们发现,唐弢成为一个蔚为大观的杂文家,恐怕很大程度上赖于时代的造塑。唐弢“初弄笔墨写的是诗”,而且“喜欢李

  • 标签: 唐弢 乌纳穆诺 杂文家 创作实绩 弄笔墨 总体考察
  • 简介:沙河数尽沙堤树几枝,看山不厌马行迟。举头日色深红处,知是长安渐近时。寄薛一瓢南海有隐士,疑是青城君。道姓称黄石,问家指白云。精心通"九略",逸气横三军。弃其孙与子,孤处空江。独携天台女,飘飘金霞裙。梅花开玉窗,众仙时一醺。我亦虱其间,芳讯闻氤氲。无端自谪落,从兹仙凡分。风车不可驭,元理无由闻。何时青鸟来?同骖鸾鹤群?

  • 标签: 手稿 袁枚 隐士
  • 简介:聊斋俚曲是蒲松龄运用淄川方言和清代流行的时调俗曲创作的说唱文学剧本。共十五种。它在文学、语言学、音乐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俚曲中借用了当时流行的曲牌近五十种,为乐曲研究提供了依据。如果说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那么聊斋俚曲则是民俗文学中的一颗明珠。2o06年,聊斋俚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标签: 《聊斋俚曲集》 文言短篇小说集 非物质文化遗产 书介 《聊斋志异》 文学剧本
  • 简介:<正>咏雪十首(二首)扁舟访戴几经秋,碧海龙沙忆昔游。三素云迷残月影,五花判出满天愁。谁家缟素歌《黄竹》?想见刀光压蔡州。更笑骊山松柏祭,水银江海浪悠悠。依稀海色似青瑶,隐隐红灯夜夜箫。万点凉波冲碧瓦,九天咳唾落丹霄。分颁似散琼林库,擎重还须老树梢。那得天元长禁粉,六宫不许一尘飘。

  • 标签: 三素云 凉波 丹霄 花判 琼林库 夜箫
  • 简介:第一部分:1938年6月21日至9月8日一九三八年六月廿一日晴热廿二日夏至。下午,侍父至孙琢良处配眼镜,以前所御被窃去矣。

  • 标签: 俞平伯 日记 文学评论 现代文学
  • 简介:王树鹏,黑龙江哈尔滨人,东部战区陆军文艺创作室油画创作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油画全日制研究生。《擦枪》获纪念中国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七十周年全军美术展览优秀奖,《出征》参加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并有多幅油画作品入选全国全军美展。作品多以军事题材为主,多次在国内、国外美展中展出。

  • 标签: 作品 美术创作 军事文化 军事题材 哈尔滨 黑龙江
  • 简介:对于元代文学,历来标举元曲(实指戏曲),但诗歌在元代并没有停滞不前。元灭金至明建国的百余年间,尤其是仁宗恢复科举、重用文人以来,诗风日盛。仁宗至文宗朝,四方俊彦,萃于京师,笙镛相宣,风雅迭唱,而其中以虞、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成就最著。"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都穆《南濠诗话》)四人中,又数虞为巨擘。"盖继元遗山而为文坛祭酒者,诚非

  • 标签: 虞集 元诗 元遗山 元代文学 诗歌 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