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当前,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活动频发,已严重危及国家、地区安全。在境外势力的长期干预、支持下。近年来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猖獗,多集中在新疆、西藏、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并呈现出向全国扩展的趋势。但究其根源,西部地区在民族、宗教、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均为我国恐怖主义犯罪活动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因此,对我国西部地区(本文仅指甘、青、新、藏四省份)民族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政策进行检视,以便更好地对我国恐怖主义犯罪进行防控和打击,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 标签: 西部地区 恐怖主义犯罪 刑事政策
  • 简介:恐怖活动犯罪是当下中国的重大现实问题之一。我国现行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刑法制裁体系特点是从严从重惩治恐怖活动犯罪,侧重于打击有组织的恐怖活动,注重对恐怖活动犯罪的经济制裁,并且以普通的刑事罪名抗制恐怖活动的实行行为。完善我国恐怖活动刑法制裁体系,应进一步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功效,完善刑法典中恐怖活动犯罪的罪名体系,增设独立的“恐怖行为罪”,并适时依据有关国际公约增设相关特别恐怖活动罪名;协调刑法与反恐怖法的关系,二者相互配合,共同打击恐怖活动犯罪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宽严相济 恐怖行为罪 反恐怖法
  • 简介:当前,恐怖主义犯罪已经国际化,对世界和平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恐怖主义犯罪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国际、国内背景,本文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恐怖主义犯罪的现实因素,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对反恐斗争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背景 趋势 对策
  • 简介:为应对反恐形势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应运而生,本法与刑法在打击恐怖活动犯罪刑事领域具有承继关系。对恐怖活动犯罪的认定是打击恐怖活动犯罪的首要环节。就这一环节《反恐怖主义法》对恐怖犯罪的行政认定标准体系更趋多元,加之与刑法认定模式的重叠性,使对恐怖活动犯罪认定工作的可操作性不强。具体表现为参照标准多元现象突出、对主观标准不明确。对此我国应以行为要件及证据要件两者为标准,共同构建系统综合、单一化的行政认定参照标准,同时以行为人自身背景、行为特征、恐怖活动特征作为把握主观心态的标准。解决好这一犯罪认定的基础问题,是使我国反恐不断走向法治化的必备要件。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刑法》与《反恐怖主义法》比较 行政认定 司法认定
  • 简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犯罪形式,理应成为引渡制度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在全球化时代的宏观背景下,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现象已越来越呈现出跨国性加剧、多元化发展、智能型运作等新的发展趋向,并伴生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对现代引渡法律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加速暴露了法律制度不健全、不匹配、不适应等缺陷,给引渡进程的顺利完成制造了诸多障碍。面对新形势下的涉恐引渡困境问题,需要重点从法律层面就利益关系理顺、合作体系完善、操作程序简化等环节予以剖析和探讨。

  • 标签: 国际反恐 引渡合作 新趋向 困境
  • 简介: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就是以民族主义为思想基础,采用暴力等手段打击无辜者以制造社会恐慌,以为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治或取得政治优势目标服务的犯罪。我国的恐怖主义犯罪主要是由民族主义引发的,突出表现为西藏“独立”和新疆“东突”问题。在防范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中,政治和刑法手段只能活标,社会政策则是治本之策。通过完善和加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经济、语言、教育、移民和宗教等政策,消解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思想基础的民族主义情绪。

  • 标签: 民族型恐怖主义犯罪 防范对策 政治手段 刑法手段 社会政策
  • 简介:确保国家安全、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是公安机关的根本职责所在。要深刻认识恐怖主义对我国安全形势影响的新常态,明确反恐任务的严峻性、复杂性和紧迫性,保持严打态势,深入分析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以及公安机关在反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强化反恐意识,探索行之有效的反恐对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保驾护航。

  • 标签: 公安机关 反恐 策略
  • 简介:恐怖活动犯罪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因而仅靠一国难以有效防范和惩治。"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是国家间进行刑事合作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打击恐怖活动犯罪意义重大。我国在惩治恐怖活动犯罪的国际合作中适用"或引渡或起诉"原则时,应当处理好其与我国刑法中普遍管辖的关系,同时依法择一选择"引渡"或者起诉的方式进行国际刑事司法合作。

  • 标签: 或引渡或起诉 恐怖活动犯罪 普遍管辖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的调查程序面临着保障国家安全与保障公民个人权利、行政权与司法权、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价值冲突,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必须对以上三种冲突予以平衡。尤其要重视为过度构建保障国家安全而导致行政调查权力的扩张滥用、实体正义凌驾于程序正义之上,以及忽略司法权对人权保障的救济机制等问题的出现。

  • 标签: 《反恐怖主义法》 调查程序 保障人权
  • 简介:随着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迅速发展,网络恐怖主义已成为一个新的潜在威胁。ICT具有的易用性、开放式的任意自由快速传播信息、可远程控制和访问关键信息目标等功能,为网络恐怖主义造成更大范围的破坏提供了机会。基于生命周期循环模型(CLC)的网络恐怖犯罪是由准备、观察、选择、实施和治理控制等五个环节构成的。治理控制网络恐怖主义的战略对策包括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完善预警系统,严格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技术对策包括CSIRTS、入侵防御、网络监控、拦截和堵塞、灾难恢复和取证。

  • 标签: 网络犯罪 网络恐怖主义 生命周期循环模型 治理对策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中的预备犯、举动犯、持有犯等体现了现代风险社会刑法的活性化、法益保护早期化与反恐法网的严密化,立法理念逐渐由结果无价值向行为无价值转变。重视规范机能和积极的一般预防的行为无价值在其视角转向行为背后的重大法益时取得了正当性的依据,其比结果无价值更具有生命力。恐怖主义犯罪立法上的表述与行为无价值理念相吻合,确保了严密的反恐刑事法网,故在司法上应该以二元的行为无价值以及《刑法》第13条“但书”为指导,确保法律反恐的递进性以及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相对平衡性,这个神圣的天平应该是“倾斜”而不是“倾倒”。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法益早期化 抽象危险犯
  • 简介: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加剧,近年来个体恐怖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但直到目前我国还没有将个体恐怖犯罪列为单独罪名,并缺乏对这一犯罪的界定,这导致该犯罪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制。以制造社会恐怖为目的,是个体恐怖犯罪的本质。其成立要件包括:犯罪主体方面,犯罪人具有相对剥夺感,并将被剥夺感归结为他人或者社会,犯罪人通过自身努力难以改变不平衡心态;犯罪动机方面,犯罪人出于不平衡心态、报复社会或者基于其他缘由而实施恐怖活动;犯罪对象方面,其侵害的对象无特定目标,针对的是整个社会,具有不加选择、滥杀无辜的特点;犯罪手段方面,具有手段的残忍性。

  • 标签: 个体恐怖犯罪 界定 典型案例 本质 成立要件
  • 简介:张琬奇编造虚假恐怖信息案(一)简要案情2007年3月23日19时许.被告人张琬奇因和前男友宫某某之间有经济纠纷.到宫某某承包的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歌舞厅欲收取当日的营业款。遭到拒绝后.张琬奇使用手机拨打“110”报警.谎称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内有炸弹.造成公安机关出动多名警力赶赴现场进行排查.并疏散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内群众200余人。

  • 标签: 信息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 典型案例 北京大学 2007年 体育馆
  • 简介:美国"9.11事件"清楚地向世界表明,恐怖组织及其所从事的恐怖犯罪行为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破坏,给人们心灵留下难以忘怀的伤痛,甚至蒙上了长久的阴影.其实,恐怖犯罪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罢了.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反恐怖战争似乎已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但是,如果不从根本上分析恐怖犯罪的原因,显然难以彻底消灭恐怖组织及其恐怖犯罪活动.作者认为,恐怖组织的出现,以及恐怖犯罪行为的发生,都是不同文明和不同文化冲突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朗的今天,充分注重各国、各民族、各区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尊重各国和各民族的传统;协调各种文明和文化的冲突,才是治理恐怖犯罪的根本策略.

  • 标签: 恐怖犯罪 根源 文明冲突
  • 简介:极端主义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其核心内涵在于它的价值理念的极端性与行为手段的极端性。而作为全球的现实威胁与危害最严重的暴力犯罪恐怖活动犯罪,一如既往的受到严厉的打击。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极端主义犯罪不是以政治指向性为必要条件,但极端主义犯罪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极可能演变为恐怖主义犯罪。然而极端主义犯罪作为一种新型犯罪,它具有不同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其他特点。因此,分析它们之间的区别不但能为解读这种新模式的立法现象提供理论根据,而且有益于具体罪名在极端主义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的适用。

  • 标签: 恐怖主义 恐怖主义犯罪 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犯罪
  • 简介:利器砍杀式极端暴力和恐怖犯罪的社会危害性极大,应对此类犯罪,应突出民众主体原则、教育原则和专群防范相结合原则,以提高民众自我防范能力为目的,做好前期防范性准备,同时以减小民众遇袭风险为目的,重视警惕性防范建设,特别是要以减小民众伤亡为目的,强化民众的应急性防卫能力。

  • 标签: 利器砍杀 暴力和恐怖犯罪 民众 防范
  • 简介:恐怖主义犯罪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地区安全的极大威胁,各国应致力于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犯罪。联合国制定的反恐诸公约中,越来越强调预防和打击恐怖犯罪的各项合作,我国已经加入了其中的绝大多数。我国也是深受恐怖主义危害的国家,非常重视反恐的国际合作。应当完善立法,特别是应当尽快设立反恐怖犯罪的专门法典,以更好地应对恐怖犯罪

  • 标签: 恐怖主义犯罪 国际合作 立法完善
  • 简介:恐怖活动犯罪具有极其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此类案件中证人承担了比普通刑事犯罪中的证人更大的危险和压力,作证率极低。立法必须明确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中证人不做证的法律后果,不出庭作证的具体情形及证人保护的主体,证人保护的范围,同时设立对恐怖活动犯罪中证人身份信息保密制度,污点证人制度,明确证人作证应当享有的特殊权利,从多角度对证人进行保护,切实打消证人作证的顾虑。

  • 标签: 恐怖活动犯罪 证人保护 立法思考
  • 简介:现实中,“危机”通常指一种确定而又不预期的危难状态。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认为,危机就是严重威胁社会系统内部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构架,并在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必须作出关键性决策的事件。近年来,新疆暴力恐怖活动逐渐升级并呈多点爆发,袭击目标从面向公众扩大到针对基层政权及执法部门,

  • 标签: 暴力恐怖活动 教育现状 危机 恐怖犯罪 公安民警 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