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主动网络是一种可编程的分组交换网络,通过各种主动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使传统网络从被动的字节传送模式向更一般化的网络计算模式转换,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动态定制及网络新服务的能力。关键词网络;传输;安全中图分类号TN915.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0)03-0000-01AnalysisofNetworkTransmissionTechnologySecurityLiuZengming,ChenYanjiao(HarbinPharmaceuticalGroupPharmaceuticalFactory,Harbin150000,China)AbstractActivenetworkisaprogrammablepacketswitchingnetwork,throughavarietyofactivetechnologyandmobilecomputingtechnologies,traditionalnetworkbytetransfermodefromthepassivetoamoregeneralizednetworkcomputingmodeltransformation,improvethenetworktransmissionspeed,dynamiccustomizationandnewservicesabilityofnetwork.KeywordsNetwork;Transport;Security一、网络安全主动网络的基本思想是将程序注入数据包,使程序和数据一起随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网络的中间节点运行数据包中的程序,利用中间节点的计算能力,对数据包中的数据进行一定的处理;从而将传统网络中“存储—转发”的处理模式改变为“存储—计算—转发”的处理模式。二、影响网络的安全因素(一)执行环境执行环境感觉其受到的威胁可能来自其它的执行环境、来自主动分组或者来自主动代码。因为在一个主动节点中可能存在着多个执行环境,如果其中一个执行环境过多的消耗主动节点资源,那么必然对其它执行环境的运行造成损害。同样一个恶意的主动代码在执行环境中运行的时候,该恶意主动代码可能更改执行环境参数、超额消耗执行环境所授权使用的资源、进行执行环境所未授权的存取控制操作,导致执行环境不能有效的或正确的为其它主动代码提供服务。(二)主动节点主动节点希望保护自己的资源,不希望未经过授权的主动分组使用自己的节点资源,确保自己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可获得性,保护自己节点状态的完整性和保护自己状态反对未授权暴露。主动节点可能感觉受到的威胁来自执行环境,因为执行环境会消耗主动节点资源或更改节点状态参数等。(三)用户用户或源节点希望保护自己主动分组中的传输数据和代码,确保主动分组中数据和代码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因为其它非法或恶意的用户主动代码可能通过在主动节点上运行来查看其主动分组的数据、代码和运行状态等,所以主动应用用户会感觉威胁来自其它用户的主动代码或主动分组主动应用用户还把执行环境和节点看作威胁源,因为防止未授权的主动节点查看和修改其主动分组的数据、代码和运行的状态。(四)主动分组主动代码可能向主动节点发出存取控制操作请求,其目的是为了处理和传送;主动代码可能向主动节点发出存取请求,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服务;主动代码也可能请求存取一个主动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处理或删除和更改这个分组,这些意味着主动代码应当能够识别它所想处理的主动分组。三、网络的安全保护措施(一)主动节点的保护1.主动分组的认证任何主动分组都具有一份证书,该证书由一个可信任的证书中心发布。证书用来保证对该证书签名的持有者为主动分组负责;2.监视和控制可以通过设定访问监视器,它可以根据策略数据库中的安全决策来决定访问是否被授权,通过安全策略来允许主动分组访问和使用主动节点资源和服务;3.限制技术时间限制、范围限制以及复制限制,这些限制在阻止主动分组过度占用节点资源方面是必要的。(二)主动分组的保护1.在主动网络中,主动分组可能会导致一些在现有的传统网络中不易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如毁坏节点资源、拒绝服务、窃取信息等。为了保护主动分组的安全,可以采用加密、容错、数字签名技术等安全技术;2.加密指主动分组不含有明文代码和数据,防止在传输过程中代码和数据被破坏;3.容错技术就是备份、持续和重定向。备份意味着在每个节点都进行复制。持续是指分组临时被存储以防节点失效,这样即使节点崩溃,分组仍然存在存储器中。由于备份和持续会消耗大量的内存和带宽,对大部分分组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只有非常重要的分组才这样做;4.数字签名技术对于主动分组进行完备性检测常采用公钥签名或X.509证书形式。接收方收到主动分组后,利用CA公钥验证CA数字签名以保证证书的完整性,然后从证书中获得主动分组发送者的公钥,验证主体的身份。四、网络安全传输方案的设计(一)合法节点之间的安全传输在主动网络中,传输过程中,路径上的主动节点要执行主动分组中含有的代码,对主动分组进行计算处理,主动分组在完成传输之前,究竟会有多少个节点参与到通信中来,以及这些节点究竟是哪些节点,它们分布在什么位置,这些信息是无法事先确定的。(二)有不可信节点参与的安全通信由认证中心CA给每一个合法节点签发一个不含该节点公钥的数字证书,另外由认证中心保管各个合法节点的公钥。通信过程如下1.A对要发送的分组m应用一个散列函数H得到报文

  • 标签:
  • 简介:IVR是InteractiveVoiceResponse的简称.译成中文是: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这项技术最初是为了降低早期呼叫中心(callcenter)的成本而开发的.所谓呼叫中心是指需要应答大量客户来电的部门.比如大型公司的客户服务、电信公司的服务电话、出租车公司的订车电话等等.因此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接触过IVR。这些部门每天都会接到成千上万个电话.为此不得不准备一支庞大的应答队伍全天候值班.但他们很快发现.

  • 标签: IVR 市场分析 交互式语音应答 RESPONSE 服务电话 呼叫中心
  • 简介:社会网络分析是一门新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是研究与分析社会网络的有效工具。考虑到在线社会网络与计算机技术的关联性,本文分析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社会网络分析课程的必要性。首先介绍互联网下社会网络的发展,总结当前社会网络分析课程在各院校的开设情况,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主要内容及教材选择几个方面探讨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社会网络分析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 标签: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分析方法 新课程 学习目标
  • 简介:建立小区智能化系统和相关技术产品的标准规范,影响着智能小区建设技术的健康发展和实际应用,由于小区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很短

  • 标签: 小区智能 应用分析 技术应用
  • 简介:0引言随着信息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网络技术的不断研发,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无限便捷与欢乐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现如今,计算机网络安全已经威胁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的防范刻不容缓。1网络安全概念现代社会中人们将计算机定位到生活必须品,也就是说计算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以及各行各业中不可获缺的一种设施。

  • 标签: 网络安全 计算机科学 生活必须品 信息安全 网络技术 被动攻击
  • 简介:则网络中的风险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和相应的影响有关,风险因素主要有,对n个因素A1

  • 标签: 网络安全风险分析
  • 简介:分析了梁摆系统的耦合振动,梁和摆均考虑为线性.研究发现该系统含有非线性动力行为,在某些条件下会发生叉形分叉.用结构动力学理论建立了梁摆系统的耦合振动方程,用摄动法求出了系统的近似解,分析了该系统的动力响应及分叉.最后用MATHMATIC软件对分叉点前后动力响应进行分析

  • 标签: 耦合振动 分叉 摄动法
  • 简介:要把CDMA网建成移动通信的精品网络,联通在建设CDMA网络,笔者想针对中等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如何加快CDMA网络的建设

  • 标签: 加快网络 建设分析 网络建设
  • 简介:支承舱是运载火箭与航天器之间的重要连接结构,支承舱的振动特性是力学环境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从振动环境控制的角度进行支承舱结构动力学分析,阐述了一种基于支承舱振动特性研究的改善航天器力学环境的方法.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引入了材料级性能试验.计算并比较了不同材料支承舱结构对航天器振动环境的作用,比较了连接面形式对振动环境的影响.基于分析结果给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标签: 振动环境 振动控制 支承舱 振动测试
  • 简介:目前,我国正面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关键时期,保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与安定团结的局面是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

  • 标签: 监控系统 应用 平台 监狱 社会发展 社会环境
  • 简介:本文在论述了雷达系统维修性预计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维修时间仿真方法的不足,提出利用维修流程框图对雷达系统的维修时间进行预计,并进行了具体的仿真分析

  • 标签: 雷达系统 维修时间 仿真
  • 简介:本文首先把传统IT资源使用方式与云计算资源使用方式作了对比,分析了云计算的资源使用模型的特点和几种适合云计算模型的应用场景,对比了不同计算模式下的差异,并从资源利用率的角度展望了云计算未来的发展趋势。

  • 标签: 计算模型 资源使用 资源利用率 使用模型 计算模式 发展趋势
  • 简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产品、多普勒雷达资料、日本和欧洲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8月4日至5日沈阳地区的大范围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讨论了天气过程环流背景、大气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的动力和热力触发机制以及水汽条件。结果表明:暴雨是由副高后部暖湿空气和贝加尔湖冷空气的共同影响产生的。

  • 标签: 暴雨 环流背景 副热带高压 对流 切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