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研究了扭转挤压做为一种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可行性,并将其与普通正挤压进行比较。在室温下对AA1050铝合金成功进行了扭转挤压和正挤压。采用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Explicit模拟挤压过程。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压中,所需载荷要比正挤压所需小。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扭转挤压中,试样承受了较高等效塑性应变,在挤压最后阶段扭转挤压试样中应变分布较之正挤压更为平滑,均匀。

  • 标签: AA1050铝合金 大塑性变形 扭转挤压 等效塑性应变 应变分布 变形能
  • 简介:研究Zr添加对Al-Mn-Si-Zn合金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电化学性能影响。透射电镜观察表明,Zr合金化可使退火态合金析出相更加细小、弥散,但是对模拟钎焊态合金影响较弱。拉伸实验结果表明,添加Zr能够显著提高退火态合金力学性能,但是对模拟钎焊态合金影响不大。电化学实验结果则表明,Zr元素添加可降低退火态合金抗腐蚀性能,但是对模拟钎焊态合金影响不大。

  • 标签: 铝合金 Zr合金化 析出相 腐蚀 力学性能
  • 简介:采用平面和曲面两种压边圈来研究压边圈类型对5182-O铝合金板材室温拉深性能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OM)来研究铝合金板材显微组织。结果表明:使用平面压边圈极限拉深比为1.7,而且拉深杯出现了严重制耳。相比之下,使用曲面压边圈,板材极限拉深比提高到2.0。曲面压边圈提供压边力能弱化制耳,阻止板材法兰起皱,这是因为板材在曲面压边圈作用下,在不同方向流动更均匀。

  • 标签: 5182-O铝合金 拉深 压边圈 制耳 起皱
  • 简介:本研究通过使用光电直读光谱仪,采用类型标准化法对2024铝合金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建立工作曲线,并确定最优化分析线和工作条件,考察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试验条件下,8种元素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n=10)均小于5.58%。该方法用于2024铝合金实际样品分析,测定结果与ICP分析测定结果相一致。利用光电直读光谱仪建立类型标准化工作曲线分析检测快速准确、仪器稳定,可用于日常分析。

  • 标签: 类型标准化法 铝合金 化学成分
  • 简介:利用有限元法对5A06铝合金薄板拉伸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模拟结果为依据设计平面双向应力加载试件。基于声弹性理论,在单、双向加载条件下,采用临界折射纵波法(LCR)对铝合金薄板进行单、双向应力检测试验研究,得到平面应力下单向和双向应力曲线。对比分析单向加载条件和双向加载条件下应力曲线及应力系数,结果说明:LCR波在试件中传播声时是由平行与垂直方向应力共同决定,垂直方向应力作用约为平行方向应力33%,垂直方向应力对应力系数影响不可忽略。

  • 标签: 铝合金 临界折射纵波 双向残余应力
  • 简介:采用EBSD技术研究Al-(Mn)-Fe-Si合金等温退火后再结晶晶粒结构。统计研究表明,在无沉淀反应条件下,在大于临界直径(约1.1μm)颗粒相周围形成P取向({011}?566?)晶粒频率约为2%。晶粒总数量密度与P、立方取向({001}?100?)晶粒数量成线性关系。再结晶晶粒总数量密度及典型取向(P、ND旋转立方{001}?310?、立方)晶粒数量密度随轧制应变量增加而增加,并服从指数规律。

  • 标签: 再结晶织构 铝合金 颗粒激发形核 EBSD
  • 简介:分别采用液态挤压铸造和半固态挤压铸造工艺成形ZL104铝合金连杆,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连杆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液态挤压铸造相比,半固态挤压铸造连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提高了22%和17%。半固态挤压铸造过程中,随着重熔温度增加,平均晶粒尺寸和形状因子都增大;随着模具预热温度升高,平均晶粒尺寸增大,形状因子先增加后减小;这两种情况下连杆抗拉强度和伸长率都先增加后减小。但随着挤压压力提高,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且形状因子增大,连杆力学性能明显提高。此外,成形半固态挤压铸造连杆最佳重熔温度、挤压压力及模具预热温度分别为848K、100MPa及523K。

  • 标签: 铝合金 半固态挤压铸造 半固态显微组织 抗拉强度 伸长率 连杆
  • 简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电磁场下AA3003/AA4045铝合金复层管坯水平连铸制备过程。为了考察电磁场对复层管坯水平连铸过程影响,建立一个三维分析模型并对有无施加电磁场时两个水平连铸过程分别进行全面地模拟与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施加旋转电磁搅拌后,铝合金熔体紊流作用增强,糊状区范围增大,糊状区温度梯度减小且温度场变得均匀,铝合金熔体固相率下降。这些改变有利于复层管坯组织细化及复合界面元素扩散。采用与数值模拟相同工艺参数进行实验,结果证实在电磁场作用下复层管坯组织得到细化并且复合界面的元素扩散作用增强。

  • 标签: 铝合金 复层材料 管坯 水平连铸 电磁搅拌 数值模拟
  • 简介:第一批φ266mm铝合金棒缓缓地从铸井中吊出,标志着铸造厂φ266合金棒试生产一次成功。这是目前铸造厂继φ120、φ150、φ174、φ203之后又一新规格。

  • 标签: 铝合金 铸造厂 试生产 山西
  • 简介:在含有10%硫酸、5%硼酸和2%磷酸混合电解液中,对2024-T3铝合金进行阳极氧化处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能。使用电化学阻抗频谱分析研究阳极氧化处理后合金腐蚀行为。利用塔菲尔图和盐水喷雾技术进行对比发现,与只用磷酸或硫酸和硼酸电解液相比,使用含有10%硫酸、5%硼酸和2%磷酸混合电解液阳极氧化处理后2024-T3铝合金,具有更好耐腐蚀性和持久性。该电解液可以替代普遍用于阳极氧化铝合金铬酸盐浴。

  • 标签: 阳极氧化 2024-T3铝合金 混合电解液 EIS
  • 简介:通过3种不同热处理工艺使一种Al-Mn-Fe-Si合金获得了不同固溶液和不同尺寸及数量弥散析出相,包括铸造态,一种富含高密度、细小、弥散相状态,另外一种状态则仅有少量、相对粗大弥散相。采用EBSD技术系统研究冷轧后退火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以及初始组织状态对再结晶动力学、再结晶晶粒形貌和织构影响。结果表明,再结晶动力学、最终微观组织和织构由加工条件和合金初始组织和固溶度决定。高密度弥散析出相阻止形核,显著阻碍软化过程,最终得到粗大狭长晶粒以及P和ND-rotatedcube织构。在没有预先存在细小、稠密弥散相并且在退火过程中弥散相析出数量很少时候则能更快完成再结晶并得到均匀、细小等轴晶以及显著立方织构。

  • 标签: 铝合金 Al-Mn-Fe-Si合金 再结晶动力学 微量化学 析出相 再结晶织构
  • 简介:研究2124铝合金在蠕变时效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力学性能和微观组织影响。结果表明,蠕变量和蠕变速率随着时效时间、温度、应力增大而增大。硬度随着时间和应力增加呈类似于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实验温度185~195℃范围内,温度对硬度影响不大。当蠕变条件为200MPa、185℃、8h时,试样得到最佳力学性能,此时试样基体内同时存在强化相S"相和S'相。透射电镜观察表明外加应力能促进析出相析出和长大,基体中没有发现明显应力位向效应。

  • 标签: 铝合金 蠕变时效行为 时效强化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工艺参数
  • 简介:提出一种基于有限体积法二维数学模型,以研究20mm厚2219铝合金板在电子束焊接过程热传递、流体流动以及匙孔动力学行为。采用一种能够实时跟踪匙孔深度自适应热源模型来数值模拟电子束加热过程。由表面张力、热毛细力、反冲压力、流体静压力以及热浮力等诱导不同涡旋热和质量输运作用与匙孔演变相互耦合。详细分析了一系列物理现象,包括电子束焊接过程中匙孔钻取、塌陷、重新打开、准稳态过程、回填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温度变化。结果表明,深度方向降低电子束热流能减慢反冲压力匙孔钻取速度,并促进准稳定状态出现。在准稳定状态出现之前,匙孔会发生塌陷并加剧涡旋流体输运复杂性。最后,所有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来验证数学模型可行性。

  • 标签: 热传递 流体流动 匙孔动力学 电子束焊接 质量传输 涡旋
  • 简介:通过AFM、交流阻抗谱及扫描Kelvin探针技术,研究硼酸对7050铝合金硼酸?硫酸阳极氧化膜结构及耐蚀性影响。结果表明,在硼酸-硫酸阳极氧化体系中,硼酸不会改变氧化膜阻挡层结构,但会显著影响氧化膜多孔层结构形式,进而影响氧化膜耐蚀性。在0~8g/L范围内,随着电解液中硼酸含量增加,氧化膜多孔层电阻增大,电容减小,表面势正移,孔径缩小,耐蚀性变好。在高于8g/L时,随着硼酸含量增加,氧化膜孔隙变大,阻抗变小,电子逸出功降低,耐蚀性变差。

  • 标签: 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硼酸
  • 简介:利用透射电镜(TEM)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研究高压扭转大塑性变形纳米结构Al-Mg合金微观结构演变和位错组态。结果表明:对尺寸小于100nm晶粒,晶内无位错,其晶界清晰平直;而尺寸大于200nm大晶粒通常由几个亚晶或位错胞结构组成,其局部位错密度高达10^17m^-2。这些位错是1/2〈110〉型60°位错,且往往以位错偶和位错环形式出现。在高压扭转Al-Mg合金超细晶晶粒中,用HRTEM同时观察到分别由0°纯螺型位错和60°混合位错分解产生Shockley部分位错而形成微孪晶和层错。这些直接证据证实,通常存在于FCC纳米晶中由晶界发射部分位错而产生孪晶和层错变形机制,同样可以存在于超细晶FCC金属中。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高压扭转Al-Mg合金局部高密度位错、位错胞、非平衡晶界、层错和孪晶等对晶粒细化作用,提出了相应晶粒细化机制。

  • 标签: Al-Mg铝合金 大塑性变形 高压扭转 位错组态 晶粒细化 变形机制
  • 简介:对比研究一种新型三级时效制度(T76+T6)和常规回归再时效制度(RRAT77)对7150铝合金型材耐腐蚀性能影响。选取三种腐蚀溶液(3.5%NaCl;10mmol/LNaCl+0.1mol/LNa2SO4;4mol/LNaCl+0.5mol/LKNO3+0.1mol/LHNO3),分别对7150铝合金型材进行开路电位、循环极化曲线以及电化学阻抗谱表征。讨论自腐蚀电位、点蚀电位、点蚀转换电位以及电位差值等参数对铝合金腐蚀表征适用性与局限性。电化学与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RRAT77制度,T76+T6时效制度处理铝合金在没有强度损失前提下,具备更好耐点蚀、耐晶间腐蚀以及耐剥落腐蚀能力。这是由于该新型三级时效制度处理铝合金晶界析出相进一步粗化和断续分布所致。

  • 标签: 7150铝合金 新型三级时效 循环极化曲线 电化学阻抗谱
  • 简介:注:日本素形材杂志Vol45N06期刊载了中江秀雄教授题为《铸造技术在向何处进展》文章。对铸造技术发展历史经济和最近技术与产品进行了阐述。铸造是古老技术但并不是现代进步空间很小技术。CAD.CAM技术铸造影响难以估计。现将这篇文章摘要介绍以供参阅。

  • 标签: 铸造 技术发展 CAD CAM 砂型铸件 焊接
  • 简介:研究了AlTi5B1晶粒细化和冷却速率对AlSi7Cu3Mg二次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采用阶梯铸模在不同冷却速率下制备添加晶粒细化剂合金,并利用金相和图像分析技术定量研究了合金宏观组织和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添加AlTi5B1后,整个铸件具有细小均匀晶粒组织,且在慢速凝固区域效果更显著。当冷却速率增加时,少量细化剂就可使铸件获得细小均匀组织。另外,原材料中Ti和B以杂质形式存在,不足以形成有效晶粒细化效果。利用阶梯铸造研究结果研究了重力半固模铸造16V汽油发动机气缸盖。Weibull统计结果表明,晶粒细化改善了合金塑形变形行为,提高了铸件可靠性。

  • 标签: 铝合金 晶粒细化 阶梯铸造 气缸盖 冷却速率 显微组织
  • 简介:近日,地处红河工业园区云锡机械公司合金铸造厂为企业向大型化、智能化、规模化进军打了一个“漂亮仗”:该厂为云锡卡房采选厂重点工程生产特大型铸钢件净重达12吨磨机端盖一次浇铸成功。要完成产品净重达12吨大型铸钢件,冶炼钢水量就达20吨,由此同时创下了该厂有史以来最大冶炼钢水量及最大制造产品历史记录。

  • 标签: 云机公司 合金铸造厂 冶炼 钢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