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基础理论体系是指导一个行业发展的基石.录井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标准体系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但对基础理论体系却一直没有明确的分析与归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录井技术的深入应用与研究.为促进录井技术的长足发展,将录井的行业特点、服务定位与分析测试理论、油气地质理论、石油工程理论相结合,归纳出3大录井基础理论体系.分别为信息采集理论、油气评价理论和工程应用理论.这3大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对推动录井学科建设、促进录井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录井 基础理论体系 信息采集 油气评价 工程应用
  • 简介:国内对煤层气的研究已有20年的历程,但至今尚未建立完善的煤层气目标区精选体系,这也制约了我国煤层气大规模工业化开发的步伐。在收集了大量煤层气基础资料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煤储层地质因素对煤层气丰度和开发效果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煤层气目标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利用无量纲化指标处理方法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目标区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最后以国内部分矿区为例进行了综合评价、排序,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煤层气 目标区 精选 综合评价
  • 简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从污染减排实际出发,分析污染减排和污染减排监测、统计、考核“三大体系”建设及实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成效,提出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 标签: 污染减排 三大体系建设 建议
  • 简介:以聚合物HTP和活性碱NPS复配,制得碱/聚合物复合驱体系,考察了溶解氧、金属离子、H2S、剪切作用和温度对碱/聚合物复合驱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中氧含量足以导致复合驱体系丧失流度控制能力;金属离子对其体系粘度具有很大影响;H2S对体系粘度伤害严重,但H2S吸收剂AS几乎可完全消除其影响;复合驱体系对剪切作用敏感;温度升高,复合驱体系粘度下降。本研究可为增强碱/聚合物复合驱体系的粘度稳定性提供依据。

  • 标签: 碱/聚合物复合驱 粘度 稳定性 影响因素
  • 简介: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丙烯酸、淀粉等为原料,合成制备钻井吸水堵漏剂ZJL,并根据正交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以吸水率为评价指标筛选的堵漏剂体系为:65℃下,4.00g土豆淀粉+中和度75%+0.075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交联剂)+0.045g过硫酸钾(引发剂)+3.00g钠基蒙脱土,体系的吸水倍率为268.44g/g,吸盐率为53.62g/g;以吸盐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的堵漏剂体系为:60℃下,3.50g土豆淀粉+中和度75%+0.065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050g过硫酸钾+3.00g钠基蒙脱土,体系的吸水倍率为254.81g/g,吸盐率为97.36g/g。

  • 标签: 高吸水树脂 钠基蒙脱土 堵漏剂 吸水性能
  • 简介:以Y企业安全管理岗位专业培训课程体系为例,分析了基于岗位胜任能力模型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建设路径和方法。Y企业建立了安全管理岗位胜任能力模型,分析了不同层级安全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划分职位层、确认能力要素、提炼典型行为、开发课程、形成课程库、建成课程体系等6个步骤,建立了适合Y企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 标签: 安全管理 岗位专业培训 岗位胜任能力 课程体系 步骤
  • 简介:管道风险评价作为管道风险管理的基础,其目的是通过计算某段管道或整条管道系统的风险值对各个管段(或各条管道)进行风险排序,以识别高风险的部位,确定那些最大可能导致管道事故和有利于潜在事故预防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确定管段维护的优先次序,为维护活动经济性的决策提供依据,最终使管道的运行管理更加科学化。对油气管道风险评价现状及评价方法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我国油气管道风险评价技术的对策。

  • 标签: 油气管道 风险评价 评价方法
  • 简介:硫化烷基酚盐是内燃机油中起清净分敞作用的一类重要添加剂。选择有代表性的国内外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样品,从常规理化分析、与基础油相容性,清净性、抗氧化性、分水性等方面进行了评价,以了解国内酚盐产品的性能水平,促进国内添加剂生产厂家改进产晶质量。

  • 标签: 硫化烷基酚钙 性能评价 清净剂 酚盐 国内外 内燃机油
  • 简介:重磁电勘探在寻找油气资源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近年在仪器装备、技术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的进步,基本实现了野外采集、数据处理、资料解释的数字化,增强了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和手段。尤其在一些工作条件困难,需要经费很多的地区,重磁电为主体的综合勘探技术能够实现地震勘探前或钻探前的评价,可以节约经费,减少盲目性,降低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勘探成功率。

  • 标签: 油气资源评价 应用 重力勘探 磁力勘探 电法勘探
  • 简介:运用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F&EI)和事故树分析法(FTA)两种评价分析方法的组合模式,对兰州石化公司改造后的240kt/a在役烯烃装置安全运行风险进行现状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 标签: 烯烃装置 风险评价 控制分析
  • 简介: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对象愈来愈复杂,录井技术对复杂地质及特殊钻井条件下的油气水层解释评价难度越来越大。以大庆录井为例,就实现精细解释与定量评价目标而言,阐述了解释评价技术面临的困难,分析了困难形成的原因,明确了解决困难相应的对策。强调指出薄弱的数据处理技术是制约解释评价技术发展的“瓶颈”,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实现录井采集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其次是求取反映岩性、储集层物性、含油气水性以及地层压力等特征的多项综合性参数,建立单井纵向连续的评价剖面。最后从3个方面,探讨了“十一五”期间录井解释评价技术应分阶段开展的重点工作。

  • 标签: 录井 解释评价 烃类气体 地化 荧光 岩心图像
  • 简介:研制了一种适合于聚合物驱后含油污水处理的复配絮凝剂PC,其主要由改性聚合氯化铝PAC、新型阳离子聚合物CPM和破乳剂L-64复配,经筛选确定其最佳复配比例为m(CPM)∶m(PAC)∶m(L-64)=7∶12∶1,当絮凝剂PC加药浓度为100mg/L时,固体悬浮物含量可降至4.67mg/L;采用絮凝剂PC处理含油污水的HPAM浓度极限为50mg/L;絮凝剂PC与杀菌剂TQ~1、缓蚀阻垢剂ATMP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 标签: 复配絮凝剂 含油污水处理 PAC 固体悬浮物 聚合氯化铝 加药
  • 简介:页岩气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最早始于美国,目前已成为国内非常规气藏勘探开发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来,江汉油田分公司在川东鄂西石柱复向斜某构造钻探了中国石化集团的首口页岩气探井,解释评价研究人员应用气测录井、X射线荧光录井(XRF)等录井方法,结合交叉偶极子声波测井、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S)等测井方法,利用多种录、测井解释评价图板,在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东岳庙段解释了2层总厚度为50m的页岩气储集层,其中井段598.0~646.0m页岩气储集层经射孔及压裂作业,喜获工业气流。通过该井的解释评价,形成了有效的页岩气储集层的解释评价方法和初步判别标准,对国内页岩气储集层的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页岩气 录井 测井 解释评价 图板 方法
  • 简介:用于烃类二次运移与聚集评价的专家系统,共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1)以专家系统的方式,建立运移与聚集知识库,以此来适应油气运移理论与认识的不断发展;(2)综合运用构造发育史、沉积史和生排烃史等地质资料对烃类的二次运移方向、运移规模以及聚集进行三维状态下的评价;(3)半定量地给出评价区内区带与局部圈闭的油气聚集规模,为局部圈闭评价有效地提供油源方面的重要参数,并且取代使用排聚系数求取聚集量的方法。

  • 标签: 资源评价 油气动聚 专家系统 计算机模拟
  • 简介:以有机稀土杂多酸盐、自由基抑制剂、酚类阻聚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有机烃复配,制备了一种催化裂化抗焦剂,并在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上对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抗焦剂具有较好的提高催化裂化催化剂活性的能力和优良的抑制催化剂生焦的效果,可降低生焦量0.5%,提高轻质油收率0.8%,对汽油族组成无影响。

  • 标签: 抗焦剂 催化裂化 催化剂 生焦 轻质油
  • 简介:介绍“THORNTON”喷射火模型及其热辐射影响模型。通过该模型可以计算扩张喷射的出口速度、火焰长度、火焰面积、燃烧产生的热量、表面辐射率及热辐射通量,预测暴露在喷射火辐射通量下人的致死概率。

  • 标签: 喷射火 辐射通量 预测 致死概率
  • 简介:随着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深入,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从不同录井技术的特点出发.运用钻时、气测和核磁共振t2弛豫谱录井方法,以辽河油田小龙湾地区煤系地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实例探讨了如何运用这些录井方法对煤系地层进行系统识别与描述,建立了煤系地层的识别方法.并对煤层的物理性质进行了评价,特别是对煤系地层中煤层气产层的产气能力进行了划分。生产实践表明,以上录井方法用于该地区煤系地层评价,可做出准确的解释判断,为录井技术在其他地区煤层气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 标签: 气测录井 核磁共振 全烃 t2弛豫谱 煤层气 评价
  • 简介:分别以正辛醇、正十二醇、正十六醇和无水葡萄糖为原料合成烷基糖苷(APG),考察了其乳化能力随浓度和烷基碳链长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后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APG对原油的乳化能力增强。随着烷基碳链的增长,APG对原油的乳化能力增强,乳状液稳定性也相应增强。APG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效果较好,两者体积比为1:4时润湿力最佳,体积比为1:1时乳化力最强,体积比为1:4时起泡性最好。

  • 标签: 烷基糖苷 葡萄糖 乳化 起泡 复配 合成润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