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结果表明,白肋烟上部叶烟碱含量与株高、茎围、节距、叶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移栽-现蕾时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与烟叶产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烟碱积累与烟株打顶后时间关系可用二次方程拟合且相关极显著.烟碱积累速率同品种的成熟性密切相关,晚熟品种较早、中熟品种烟碱积累速率低且随时间变化显著降低;生产上宜选用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NC3、KY8959.

  • 标签: 白肋烟 品种 烟碱 研究
  • 简介:综述了卷烟烟气体外毒理学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采用体外毒理学方法评定卷烟烟气的基因毒性和细胞毒性的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 标签: 卷烟烟气 体外毒理学 基因毒性 细胞毒性
  • 简介:2009年9月27日至9月30日,第63届世界烟草科学研究大会在美国福罗里达州阿米莉亚岛成功召开,参加此次大会的有来自26个国家的260名各大烟草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教授、专家及烟草科研人员。会议由美国罗瑞拉德(Iorillard)烟草公司主持召开。

  • 标签: 烟草科学研究大会 世界 烟草公司 科研院所 科研人员 美国
  • 简介:研究尝试采用国际上新兴的青枯菌演化型分类框架并结合传统的生化变种鉴定方法,旨在探究福建省烟草青枯病菌系的构成,从而揭示青枯病的流行规律,为指导烟草青枯病的抗病育种提供理论依据。2008~2009年,分别于福建省南平、三明以及龙岩地区田间烟草病株上分离获得了45个烟草青枯病菌株。经青枯菌演化型复合PCR检测,45个菌株均能够扩增得到片段大小分别为144bp和280bp的两条特异性扩增条带,从而表明全部分离菌株均系青枯菌演化型I型即亚洲分支菌株。继而基于45个分离菌株对3种双糖和3种己醇氧化利用能力的检测结果,鉴定出其中43个菌株属于青枯菌生化变种III,1个菌株属于生化变种IV,1个菌株属于非标准型生化变种(能利用山梨醇和甜醇,不能利用3种双糖和甘露醇)。该研究结果部分揭示了造成国外引进的烟草品种青枯病抗性水平下降或丧失的可能原因。

  • 标签: 烟草 青枯菌 演化型 生化变种 福建
  • 简介:应用同时蒸馏萃取、气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卷烟制丝烘丝工序中挥发性、半挥发性香味物质的变化进行研究,结合烟丝的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优化了烘丝工序中4个参数,得出较佳的参数水平为:注入蒸汽量为1600kg/h、物料流量为4100kg/h、工艺气为13500kg/h和负压水平为800Pa。

  • 标签: 同时蒸馏萃取 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烘丝工序 香昧物质 感官质量
  • 简介:为了探究口含烟烟碱(NIC)在人体胃部的吸收特性,配制了特定浓度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溶液使其pH=2.0,并在该条件下配制不同浓度的烟碱溶液样品,随后用该样品作用于胃蛋白酶,利用多种光谱方法(分子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圆二色谱)和分子模拟对接技术观察添加不同浓度烟碱前后胃蛋白酶的光谱变化,初步研究了NIC与胃蛋白酶(Pepsin)相互作用机理。光谱与分子模拟对接结果表明:1)NIC与Pepsin之间为静态荧光猝灭机制;2)NIC与Pepsin之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自发的发生相互作用;3)NIC与Pepsin之间存在着一个高亲和力的结合位点;4)NIC和Pepsin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使Pepsin中氨基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增加,同时使得Pepsin多肽链的C=O、C-N和N-H发生了变化,进而导致Pepsin的构象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同时NIC的加入对Pepsin活性呈明显的增强效应。以上研究结果对口含烟产品开发、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 标签: 烟碱 胃蛋白酶 光谱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理
  • 简介:研究外源氯化血红素(hemin)处理对碱胁迫下烟株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以云烟87为材料,从抗氧化系统、渗透调节系统、离子含量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来探讨hemin对烟草抗碱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外源施加1μmol/Lhemin和2μmol/Lhemin能促进碱胁迫下烟株的生长;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还原酶(APX)活力,同时增加叶绿素、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含量,提高根系活力;还可以减少烟株体内Na^+积累,增加K^+、Ca^2+、Mg^2+吸收。相对定量PCR结果表明,hemin处理后NtPDR1、NtPDR3、NtNAC和NtGSH1基因表达上调。综上所述,hemin缓解烟株碱胁迫伤害是激发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加强离子转运及调节相关基因表达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碱胁迫 烟草 氯化血红素
  • 简介:通过对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施氯处理,分析了土壤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年降雨量在1459.1mm的情况下,至采烤结束时,0-20cm土层各处理耕层土壤氯含量均低于耕作层氯含量的本底值9.85mg/kg,土壤的残氯量与施氯量多少无关;各处理20~40cm土层,施入土壤中的氯在该土层中有积累现象,积累量随着施氯量的增加而增加;40-60cm土层各处理氯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均低于相应土层的本底值;60~80cm土层中不同处理底层土壤的氯量浓度相近,各处理施入的氯对底层土壤氯含量无明显影响;皖南旱地黄红壤烟区,不施氯肥状况下每年每公顷耕层土壤有7.11kg的氯损失;随着KCl用量的增加,土壤流失的氯量也随之增加,亏损值不断降低。在不施KCl的情况下,土壤流失的氯量为10.9905kg/hm^2,也就是说年平均每公顷有氯10.9905kg离开农田系统。

  • 标签: 土壤氯动态 分布 烟区
  • 简介:对51份烟叶样本主流烟气中27种有机酸进行了测定,通过味觉活力值分析技术,鉴定出烟气中的关键酸味物质,以此建立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并与感官评价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甲酸、乙酸、棕榈酸、琥珀酸、乳酸、苹果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是主流烟气中主要的9种有机酸,异戊酸、辛酸、苯乙酸、苯甲酸、己酸和戊酸在不同样本中含量变化较大,而琥珀酸、乳酸、草酸、苹果酸和肉豆蔻酸的变化较小。(2)甲酸、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乳酸和琥珀酸等8种有机酸在51份样本中的味觉活力值即TAV均〉0.1,是烤烟主流烟气中关键的酸味物质,大小排序是异戊酸〉乙酸〉戊酸〉甲酸〉丁酸〉琥珀酸〉异丁酸〉乳酸,其它19种有机酸的贡献率可以忽略不计。(3)以8种关键酸味物质味觉活力值为基础,提出并建立的烟气酸味指数模型,在主流烟气酸味强度评价方面与感官评价之间取得了较高的趋势一致性,佐证了关键酸味物质研究的科学性,为卷烟烟气味觉特征剖析和调控技术提供支持。

  • 标签: 有机酸 味觉阈值 味觉活力值 烟气酸味指数
  • 简介:为探明繁蜂棚中蚜霉病的病原种类及防治技术,采集繁蜂棚中感病蚜虫和空气中的真菌,通过显微形态和转录间隔区(ITS)扩增证实繁蜂棚内寄生蚜虫的病原真菌为蚜虫枝孢霉(Cladosporiumaphidis);密封试验箱内的消毒试验结果表明:在0.5g/m3和1g/m3剂量下,三氯异氰尿酸的总杀菌率可达92.31%和92.31%,对蚜虫枝孢霉的杀灭率分别达80.00%和83.33%;二氧化氯的总杀菌率可达97.88%和83.35%,对蚜虫枝孢霉的杀灭率分别达100%和93.33%;利用含三氯异氰尿酸钠的熏蒸剂熏蒸繁蜂棚,对蚜霉病的防治效率达69.65%。

  • 标签: 烟蚜茧蜂 大棚 熏蒸 蚜虫枝孢霉 蚜霉病
  • 简介:国内卷烟市场竞争激烈,生产企业需要科学、准确地评价一款产品在市场的表现,以帮助决策。评估需考虑品牌、市场、产品品质等多个因素。卷烟产品的口味、包装指标依靠人的感官体会,无法直接测量。为使评价更加合理,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在大样本量的市场测试基础上进行计算。根据运算结果设定各级指标权重,最终获得量化的评价分值,直观显示各个因素对产品表现的影响。指标权重和量化评分可以帮助企业客观评价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劣势,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 标签: 卷烟产品 感官指标 结构方程 产品评估 指标权重
  • 简介:人工诱发不同病级烟草普通花叶病,接种后第3d采用ASDFieldspecFR2500光谱仪对叶片进行光谱分析和相应色素含量测定。运用单变量线性或非线性拟合分析技术,选取部分样本建立色素含量估测模型,并利用其余样本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以蓝边面积(SDb)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是估测叶绿素a含量的最佳模型;以蓝边面积(SDb)为自变量的指数模型是估测叶绿素b和叶绿素a+b含量的最佳模型;以绿峰幅值(Rg)为自变量的线性模型是估测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最佳模型,其估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相对误差为-9.131%,-22.975%,-11.408%,-5.855%。

  • 标签: 烤烟 烟草普通花叶病 高光谱 色素含量 估测模型
  • 简介:利用2002年抽样调查的220个烤烟样品,对我国烤烟中的氮、钾、磷、钙、镁、锰、铜、锌、硼、钠、铁、氯、烟碱、还原糖等14个指标的含量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除钙、钠、锌、硼、还原糖、烟碱外,其余指标在品种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在样本数较多的K326、云烟85、云烟87、NC82、NC89中,K326的钾含量为1.79%,显著地高于云烟85、NC82、NC89,NC82、云烟87的氯含量分别为0.39%、0.32%,显著地高于K326、云烟85、NC89中的氯含量;2)氮、硼、烟碱含量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降低,而钾、铁、还原糖则从上部烟叶到下部烟叶显著地依次升高;3)烟碱含量地域之间的差异不明显,而其余指标在地域之间的差异极显著,但不同指标在品种之间的高低顺序不同.河南烟叶的钾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省份,贵州烟叶的氯离子含量显著地高于其他地方,湖南烟叶的还原糖含量显著地低于其他所有地方;4)我国烟叶氮、磷、钾、钙、镁、锰、氯、铜、锌、硼、钠、铁、烟碱、还原糖含量落在巴西烟叶范围之内的理论概率分别为0.525、0.598、0.485、0.338、0.462、0.839、0.449、0.384、0.275、0.586、0.621、0.586、0.739、0.684;还原糖、烟碱、钾、氯含量符合"国际型优质烟叶"质量标准的概率只有0.389、0.660、0,531、0.309.

  • 标签: 烟叶 矿质元素 化学成分 分布函数
  • 简介:以对化感物质具有高敏感性的莴苣(Lactucasativa)种子为指示材料,研究了烟草品种K326形成的顶、腋芽等残体腐解液的化感潜力,同时将残体腐解液(各组分)分离后分别进行化感潜力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1)烟草残体腐解液对莴苣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表现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2)腐解液及其组分对种苗各部分生长的抑制强度表现为:胚根〉胚轴〉子叶;3)将烟草残体腐解液分离后进行的生物测定表明,其酸溶性组分的生长抑制作用强度〉碱溶性组分〉中性组分,在烟草残体腐解液中酸溶性组分的化感物质是形成生长抑制作用的主体,而中性及碱溶性组分中的化感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生长具有促进效应。

  • 标签: 烟草 化感作用 腐解物 莴苣
  • 简介:为探索卷烟规格对卷烟主流烟气指标检测及判定的影响,建立了标准烟支体积折算法,即以标准烟支的有效燃吸体积为基准对其他规格烟支主流烟气指标进行修正。研究表明:(1)经标准体积折算后,使不同规格卷烟的主流烟气指标有了较为科学的可比性,有利于检测口径的统一;(2)国际品牌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要好于国内大部分卷烟产品,但国内少数低焦油产品也已具备了很高的降焦减害水平,说明国内卷烟在降焦减害方面仍有很大潜力可挖。

  • 标签: 主流烟气 体积折算系数 卷烟规格
  • 简介:近年来,中国烟草产业既面临着国外烟草产品进入的冲击以及控烟履约的双重压力,又担当着为国家财政增税的重任,其发展已不能单纯依靠国内需求拉动,更应该积极面向全球需求,开发国际市场。为了精确地测度我国烟草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构建了国际市场占有率(IMS)、贸易竞争力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三个指标,以计量经济手段分析了我国烟草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主要特征及问题。研究发现,我国烟草及烟草产品的整体竞争力较弱,但烟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竞争力。

  • 标签: 国际市场占有率 贸易竞争力 显性比较优势 出口 国际市场
  • 简介:为明确云南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特点及其主要化学指标适宜范围,定点选取2008年该产区22个乡镇163份C3F烤烟样品,综合应用数理统计,在确定宣威产区C3F烤烟典型香型风格为清香和清香偏中间香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指标,结果表明:总糖、还原糖、烟碱、总氮、糖碱比、钙、挥发碱、莨菪亭含量对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和典型香型烤烟感官质量均有显著影响,醚提物、淀粉、两糖差、氮碱比主要影响宣威产区烤烟香型风格,铜含量主要影响典型香型烤烟的感官质量。感官质量档次在较好以上的宣威产区典型香型烤烟主要化学指标适宜区间为:总糖:26%~40%,还原糖:20%~32%,总氮:1.3%~2.1%,烟碱:1.2%~2.4%,糖碱比:9~24,氮碱比:0.70~1.30,两糖差:4~10,淀粉:2.0%~6.0%,醚提物:4.0%~6.0%,挥发碱:0.13%~0.31%,莨菪亭:0.08mg/g~0.18mg/g,Ca:1.5%~3.0%,铜:5~25mg/kg。

  • 标签: 烤烟 香型风格 感官质量 化学指标 适宜区间
  • 简介:研究了烟田地膜覆盖栽培和裸栽条件下烟田土壤中镁、硼、铜、锌、氯等中微量元素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交换性镁、水溶性硼、有效锌有一定的迁移性,但土壤对其的吸持能力相对较强,使肥料附近土壤持续维持较高的含量.土壤有效铜移动性较差,试验中3种栽培方式下,各有效铜在土层中分布较为均匀.有效氯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移动性,这在覆膜条件下表现较为明显.地膜覆盖条件下,0~2cm表土层的养分较难被烟株利用;裸栽条件下,除肥料附近土壤外,各土层中微量元素含量基本相似,且随时间变化不大.

  • 标签: 烟田 土壤养分 迁移 中微量元素 地膜
  • 简介:运用四种不同的光谱范围选择方法来建立烟草中水溶性糖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发现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有明显的差异。通过对烟草中水溶性糖的分子结构分析,结合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的特性,初步确定烟草水溶性糖近红外定量模型的建模光谱范围,以交互验证系数和交互验证均方差为评价指标进一步优化光谱范围,可以得到烟草水溶性糖在近红外定量模型中的最佳光谱范围为3850-5010cm^-1、5720-7010cm^-1和7760-7980cm^-1,总糖和还原糖定量模型的交互验证系数、交互验证均方差和预测均方差分别为0.989、0.787、0.565和0.982、0.801、0.693。

  • 标签: 近红外 烟草 定量模型 光谱范围 水溶性糖 交互验证
  • 简介:为揭示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特征。基于2015-2016年攀西烟区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烟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和WUE的时间动态特征,阐释烟田生态因子对水、碳通量和WUE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烟田WUE的日变化为日出后迅速升高,8:00~9:00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到14:00左右趋于稳定,傍晚前又有小幅度的增加;烟田WUE的季节变化呈“双峰”趋势,旺长期和成熟采收期前期较高,伸根期最低。烟田WUE与气温、净辐射均呈二次曲线关系,而与饱和水汽压差(VPD)呈负指数关系。气温、VPD和净辐射控制WIdE变化的时间节点不同,其中VPD对WUE限制节点出现的时间较早,而气温、净辐射相对较晚,这主要与总初级生产力(GPP)和蒸散量(ET)对气温、VPD和净辐射变化的敏感度差异有关。根据不同生育期WUE变化规律的研究结果,降低土壤无效蒸发,增强叶片光合能力,是提高烟田生态系统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途径。

  • 标签: 水分利用效率 水碳通量 通量观测 烟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