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4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提出一种可摘式磁力矫治设计,试用于替牙期功能性AngleⅢ类错 的矫治,取得肯定疗效,该设计不同于普通舌簧 垫矫治,不通过改变切牙唇舌倾斜度以矫治前牙反 ,而是利用磁力使下颌后退以改善颌关系,上下颌矫治的分体设计可增加矫治戴用时间,较少影响口腔功能,克服了某些连体设计的功能性矫治的缺点。

  • 标签: 磁力矫治器 功能性Angle Ⅲ类错合
  • 简介:目的:探讨腭骨外固定两维牵张在腭裂修复中关闭骨裂隙和后退腭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并制作两维硬腭骨牵张,在离体犬颅骨模型上制造人工腭裂模型,根据机械移动原理和牵张成骨原理,在硬腭后部设计2块可相对移动的转移盘,在一定范围内使骨块向内和向后移动,进行两维牵张成骨,并进行了手术模拟。结果:研制的两维缝牵张可将转移盘前后方向移动16mm,近中方向左右各移动4mm,牵张固定牢靠,转运盘稳定,牵张控制准确,在离体模型上可实现关闭裂隙、后退硬腭的设计要求。结论:设计的外固定两维牵张可以向后、内牵张腭骨,从而达到关闭裂隙和硬腭后退的目的。

  • 标签: 外固定牵张器 牵张成骨 腭裂
  • 简介:1972年出现直丝弓矫治开始,直丝弓矫治便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而不同的托槽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对正畸治疗的理解,以及治疗目标各不相同,因此赋予了直丝弓矫正不同的数据,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矫治体系。本文将介绍国内外几大主流直丝弓矫治:Andrews、Roth、MBT、Alexander以及国产Z2直丝弓矫治设计的理论基础、托槽数据的变化及其正畸疗效,有助于读者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直丝弓矫治的发展与变化。

  • 标签: 直丝弓矫治器 托槽数据 正畸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Benex牵引在微创拔牙中的应用方法、护理配合、清洗消毒与养护。方法回顾总结应用Benex牵引对64例患者93颗患牙进行拔牙术的护理配合、消毒灭菌和养护。结果采用Benex牵引拔牙不扩大牙槽窝,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轻,效果满意。在Benex牵引器使用的护理配合中,护士不仅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及时检查器械的性能,随时关注医生的操作进度,掌握传递器械的时间,及时配合,还要作好心理护理。结论在应用Benex牵引进行微创拔牙术过程中实施良好的护理配合,不仅可以真正体现的微创拔牙理念,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

  • 标签: Benex牵引器 拔牙术 微创技术 护理
  • 简介:本文介绍标准型生物调节的构造、作用原理与适应症,使用时机与方法,以及其他相关问题。

  • 标签: 矫治器.功能 上颌骨 错
  • 简介:活动矫治是一种常用正畸矫治,只有固位良好,才能发挥作用。目前活动矫治常用单臂环、箭头卡和邻钩固位,这在临床应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单臂环对于乳牙或者倒凹不足的牙齿固位效果欠佳;采用邻问钩或箭头卡虽然能够获得较好的固位效果,但这容易压迫牙龈乳头,造成患者不适。

  • 标签: 活动矫治器 固位装置 设计方法 固位效果 正畸矫治器 临床应用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威胁的疾病。患者因睡眠时反复上气道塌陷、通气不畅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生活质量下降。长期间断性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将影响心血管系统、内分泌和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使各脏器功能失调,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

  • 标签: 下颌前移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HS 口颌系统 患者 睡眠结构紊乱
  • 简介:目的:探讨let-7c在体外对大鼠骨髓充质干细胞(BMMSCs)增殖及成牙/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rno-let-7c过/低表达慢病毒载体并且体外转染大鼠BMMSCs,筛选最适转染滴度;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MSCs转染后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实时定量RT-PCR验证rno-let-7c转染效果;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rno-let-7c过/低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及成牙/成骨指标(RUNX2/OSX/OCN/DMP1)的表达。结果: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BMMSCs最佳条件为MOI=3,成功构建rno-let-7c过/低表达的BMMSCs模型。let-7c过/低表达对大鼠BMMSCs增殖和凋亡均无明显影响(P〉0.05)。与阴性转染组相比,过表达组IGF-1R表达下调,成牙/成骨指标表达下调,而低表达组IGF-1R表达上调,成牙/成骨指标表达上调(P〈0.05)。结论:let-7c对大鼠BMMSCs增殖及凋亡无明显影响,可以抑制其成牙/成骨向分化。

  • 标签: let-7c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牙/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纯钛不同形貌表面对骨髓充质干细胞(MSC)黏附、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抛光纯钛(MP)、纳米管(TNT)、喷砂酸蚀(SLA)表面,通过扫描电镜(SEM)观察试件表面形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量表面粗糙度,表面接触角分析仪分析表面水接触角。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不同钛表面MSC形态,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早期黏附数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活性。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NT组表面见排列有序、管径约为80nm的纳米管,SLA组呈微米-亚微米二级孔洞结构。SLA组表面粗糙度(Sa=1.39μm、Sq=1.75μm)最高,TNT组(Sa=1.15μm、Sq=1.48μm)其次,MP组(Sa=0.87μm、Sq=1.14μm)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Sa=28.54、FSq=24.70,P〈0.01)。TNT组表面接触角(8.11°)最小,亲水性最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32,P〈0.01)。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MP组MSC呈方形,TNT组MSC呈长梭形,SLA组MSC呈多角形。TNT和SLA组接种30min后的细胞黏附量(132.45、176.90个/视野)高于MP组(64.80个/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5,P〈0.01),接种60min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CK-8结果显示,接种1、7d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种3、5d后,MP组细胞增殖活性最高,TNT组其次,SLA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d=175.44,P3d〈0.01;F5d=6.329,P5d=0.02)。细胞分化结果显示,7、14dTNT组ALP活性(ALP7d=156.34U/gprot、ALP14d=153.48U/gprot)均显著高于MP(ALP7d=68.21U/gprot,ALP14d=102.73U/gprot)和SLA(ALP7d=65.30U/gprot、ALP14d=86.53U/gprot)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d=4.93,P7d=0.04;F14d=6.49,P14d=0.02)。结论与微米级SLA表面相比,纳米级TNT表面呈高度亲水性,并更利于MSC的黏附、增殖和骨向分化。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生物学行为 形貌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具有潜在致死危险的复杂疾病.此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口腔矫治与其它治疗方法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作为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已被成功地应用于此病治疗.本文综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对各种口腔矫治的分类及作用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作用机制 保守治疗
  • 简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具有潜在致死危险却易为人轻视的复杂疾病[1],近年来被医学界认识,并成为多学科研究的疾病[2]。口腔科、呼吸内科、耳鼻咽喉科、老年医学科、内分泌学科、消化内科等学科组成了OSAHS治疗和研究的团队。

  • 标签: OSAHS 口腔矫治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下颌前伸 治疗 复杂疾病
  • 简介:随着成人正畸需要的增加,隐形矫治已经越来越多地被正畸医师所关注.舌侧矫治技术始于上世纪70年代,近十余年来,舌侧矫治技术的倡导者和先驱们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和探索已使舌侧矫治技术成为一种成熟、高效的固定矫治技术,同时也是口腔正畸临床领域中的一项热门技术.

  • 标签: 舌侧矫治器 舌侧矫治技术 综述 结构 个体 固定矫治技术
  • 简介:患者女,初诊年龄12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殆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患者息止骀位时正面观颜面左右基本对称,正中殆位时颏部轻度右偏。垂直向上,面下三分之一较长。侧面观基本呈直面型,上颌发育稍显不足见(图1)。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骨性Ⅲ类 前方牵引 畸形 治疗 口腔不良习惯
  • 简介:介绍一种矩形丝三联别针簧矫治马景虎,赵桂芝,柯杰三联别针簧矫治是陈华教授1972年设计的,在治疗上中切牙扭转,尤其是混合牙列期的上中切牙扭转。以往用0.5mm直径的圆不锈钢丝弯制的三联别针簧,在加力后,易产生翘动而压迫龈组织或压迫唇粘膜并妨碍上唇...

  • 标签: 三联别针簧矫治器 上中切牙 混合牙列期 方丝弓托槽 口腔医学 不锈钢丝
  • 简介:摆形磨牙远中移动矫治(Pendulum矫治)是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一种用于Ⅱ类错不拔牙治疗的矫治。本文详细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摆形磨牙远中移动矫治的构造、制作以及临床应用和适应症,并报告了典型病例。

  • 标签: Ⅱ类错 不拔牙治疗 摆形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器
  • 简介:目的:报道一例上颔左侧双生/融合中切牙的多学科联合治疗。病例报告:男,11岁.以前牙不美观为主诉来我科就诊:临床和放射检查示上颌左侧中切牙为双生/融合牙.安氏Ⅱ类(骨性).下颌后缩.深覆(牙合).下面高不足,以及上切牙唇倾。该病例多学科治疗方法包括正畸治疗.上颌左侧中切牙根管治疗.随之进行的牙周手术分离上颌左侧中切牙的近中根,以及牙冠的树脂修复。结论:牙齿形态异常在牙科门诊可能不常见.但口腔医师需认识到这类问题的本质和特定的治疗需求。这类病例的治疗可能会很复杂.并且可能包括不同的治疗手段.如牙体牙髓、外科和牙周的多学科联合治疗。

  • 标签: 融合 双生 正畸治疗 牙周手术 根管治疗 牙根分离
  • 简介:目的观测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nhancedgreenfluorescentproteingene,EGFP)并稳定表达前后兔骨髓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利用EGFP作为体内试验示踪剂的可行性.方法利用pLEGFP-N1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转染PT67包装细胞,提取病毒上清液后感染BMSCs,G418筛选及单克隆培养得到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s细胞.比较转染前后BMSCs的生长曲线,细胞活性和贴壁率.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BMSCs,其生物学特性无明显改变,荧光有效表达时间达3个月.结论利用逆转录病毒法转染EGFP可作为BMSCs体内示踪.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逆转录病毒
  • 简介:经典的直丝弓矫正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丝弓矫正的新型矫正,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