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的规定,结合本刊文稿中常见的一些不妥情况,将计量单位的书写规范介绍如下。

  • 标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目的:评价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级38名护理本科生为试验组,按照改革后的护理学基础一门课程5个模块进行教学,5个模块分别是模块Ⅰ-感性认识护理、模块Ⅱ-护理学基本理论、模块Ⅲ-一般性护理知识、模块Ⅳ-治疗性护理知识、模块Ⅴ-护理技能综合培训。2010级49名护理本科生作为对照组,按照改革前的专业思想教育——了解临床、护理学导论、基础护理学、集中见习与岗前培训4门独立课程进行教学。结果:实施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改革后,2012级护生结课时的平均成绩为(86.50±5.02)分、优良率占49.4%、课程总体满意度评分为(98.40±0.71)分,平均成绩、优良率与改革前实施传统课程设置的2010级护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课程满意度高于改革前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学基础课程模块改革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实现减课程(4门减至1门)及减课时(总学时由290学时调整至260学时)的目标,应用后保持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且得到学生高满意度反馈。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模块化课程 课程改革
  • 简介:目的探讨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情况下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需考虑的个体因素。结果4例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均不显影。6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后即刻造影显示: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栓塞2例。1例覆膜支架植入后6个月DSA显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随访3-15个月,所有病人恢复良好,无再出血;DSA随访7例,无复发病例。结论介入栓塞术治疗椎动脉夹层动脉瘤安全有效,栓塞治疗需根据病人情况、影像学资料制定个体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椎动脉 弹簧圈 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精神病人社区康复与防治一体对防止精神病人复发是重要措施之一。方法采取点到线的管理方法,使患者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结果通过从点到线的管理,充分发挥医生,家庭在防治精神病人病情复发,恶化,衰退的作用。结论防治一体是目前防治精神病人复发的重要措施,是使复发率降到最低限度的可靠办法,也是精神病防治医生,在病人出院前的工作重点。

  • 标签: 精神病 社区康复 防治措施 治疗
  • 简介:活血瘀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摘要总结了几种常用的活血瘀药物及其相关的一些研究。同时,还简要介绍了这几种活血瘀药物的一些作用机制。

  • 标签: 丹参 川芎嗪 活血化瘀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社会和职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有较高的自杀、自伤甚至是伤害亲人的危险,占自杀患者的50%-70%,根据WHO统计报告,抑郁症还是我国排在疾病负担首位的精神疾病。据有关报导,重性抑郁障碍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而心境恶劣障碍则以心理治疗为主,主要可行的是认知治疗,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抑郁症 护理技术 心理治疗
  • 简介: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在我国,每年死于脑血管病的人数近150万,患病的近1300万,全国每年新增病例大约200万.其中脑梗死患者占62.4%之多。有香港学者报道,中国的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口,其是我国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脑梗死的相关研究也已引起国内外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脑梗死
  • 简介:目的:探讨丙咪嗪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障碍的疗效差异,寻找更为可靠的缓解躯体症状的药物。方法:以HAMD为工具排除中重度抑郁症患者(HAMD>20分),将符合CCMD-3的躯体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符合条件者共39例,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相同的剂型的小剂量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治疗,研究采用病人单盲法以消除心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效率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21,P<0.005),其中治疗组15例,占68.2%,对照组3例,占17.6%。结论:小剂量丙咪嗪治疗躯体障碍疗效明显僵于阿米替林,两药虽同属于三环类抗抑郁剂,但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提出障碍与抑郁症的躯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小剂量 丙咪嗪 治疗 躯体化障碍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在急诊科新护士规范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9月至2011年3月进入急诊科的新护士28人设为对照组,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进人急诊科的新护士31人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培训方法,实验组在传统培训的基础上接受同伴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护士在知识、技能、奖惩以及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得分。结果:实验组护士的知识、技能、综合能力的得分和受表彰的例数均高于对照组,投诉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教育有助于提高新护士规范培训的效果。

  • 标签: 同伴教育 护士 规范化培训 急诊科
  • 简介:目的制备再程序脂肪干细胞(ADSCs),并在体研究再程序ADSCs移植入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后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大鼠ADSCs,并利用慢病毒包装神经元生成素2(Ngn2)基因转染ADSCs制备再程序干细胞。体内实验将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SCI对照(A)组、单纯ADSCs移植(B)组和Ngn2-ADSCs移植(C)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运动功能,并通过HE染色、免疫组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脊髓组织学改变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而观察实验动物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Ngn2-ADSCs移植组在运动功能评分、胶质瘢痕的形成、脊髓损伤后病理变化和分泌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VEGF蛋白含量明显优于其他组。结论Ngn2-ADSCs移植后能有效地存活,并分化为神经细胞,抑制胶质瘢痕形成,减小脊髓损伤空洞,增加BDNF和VEGF表达,最终促进SCI大鼠的运动功能恢复,较单纯应用ADSCs能更好地促进SCI修复。

  • 标签: 脂肪干细胞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早期个体手术方法,以总结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近5年收治的年龄在60岁以上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230例,针对个体差异,采用大骨瓣开颅手术和小骨窗显微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230例,两种手术方法比较血肿清除率、死亡率、术后并发症、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差异,但是术中输血量小骨窗显微手术组显著少于大骨瓣开颅手术组,且小骨窗显微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缩短。结论选择性采用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或小骨窗显微血肿清除术,对老年性高血压出血患者,应该根据临床情况来决定,选择个性手术方式,在适宜时机进行手术治疗,提高老年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实施规范护理对肝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收治的肝癌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分析总结2种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睡眠质量、生命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癌患者实施规范护理可减轻术后疼痛,改善睡眠质量。

  • 标签: 肝癌 规范化护理 术后疼痛 睡眠质量
  • 简介:本文报道活血瘀法治疗心因性夜间哮喘一例,分享中医治疗心因性哮喘的辨证论治思路与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活血化瘀 心因性哮喘 案例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TheApplicationofInformationKnowledgeandBeliefBehaviorPatterns,IKAP)模式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负性情绪及睡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分别为(76.32±3.22)分与(76.80±3.1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13.21±2.11)分,对照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为(39.02±2.43)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13.21±4.33)分,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HAMD评分(8.44±4.10)分,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HAMA评分分别为(10.22±1.12)分与(17.80±3.22)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中应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IKAP)模式护理干预效果理想,可显著改善患者负面情绪,避免产生癌因性疲乏,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及睡眠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 乳腺癌化疗 癌因性疲乏 负性情绪 睡眠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个体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和5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以是否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为以优化凝血功能的个体治疗组(41例)和普通治疗组(42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手术方式、再出血、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个体治疗组的MA值为(30.85±10.49)mm,AA抑制率(67.50±5.16)%;普通治疗组的MA值为(54.83±8.34)mm,AA抑制率(34.64±6.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体治疗组中有36例患者系血小板功能障碍,予以血小板输注;输入前后的MA值与AA抑制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3个月时GOS评分分类中恢复好与死亡率比较,个体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脑的出血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状态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时机,可以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观察大鼠BMSCs在颅内的分布及向肿瘤的趋能力.方法分离、纯化、培养大鼠BMSCs,检测其表面抗原,并构建稳定表达海肾荧光素酶(RL)的BMSCs(BMSCsRL);采用立体定向手术,在Fischer大鼠脑实质接种PKH26标记的9L胶质瘤细胞:接种胶质瘤细胞后7d应用立体定向仪于胶质瘤对侧脑实质接种BMSCsRL.通过Xenogen活体动物体内成像系统监测BMSCsRL在颅内的分布情况,同时通过Transwell板观察体外BMSCs向肿瘤迁移的情况.结果从大鼠骨髓分离的BMSCs的CD90和CD44阳性率为99%;BMSCs有向肿瘤组织趋的能力,体外实验发现迁移的细胞数量随9L细胞的增多而增多,在体实验中通过生物发光成像技术观察到在接种后0,7,14dBMSCs向肿瘤组织迁移,且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交界处最为明显.结论BMSCs对胶质瘤有明显趋化性,能从远处向胶质瘤组织迁移并定位于其中,提示BMSCs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细胞载体用于神经胶质瘤的靶向治疗.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间充质干细胞 趋化作用 活体监测
  • 简介:高级糖基终末产物(AGEs)是由蛋白质非酶促反应生成的不可逆的终产物,高级糖基终末产物受体(RAGE)是其体内重要的受体。通过临床、动物实验及病理研究发现,AGEs与认知功功能损害的发生有关,对神经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对β-淀粉样蛋白(Ap)、TAU蛋白及a-突触核蛋白(a—Synuclein)等修饰、炎症反应和脑血管损伤是AGEs参与认知损害发生的重要机制。通过药物拮抗AGEs的作用可能是治疗认知障碍的一个有效途径。

  • 标签: 认知功能障碍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 高级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
  • 简介:2002年第一届脑血管病学组成立后,学组专家共同编写了《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截止到2006年底进行了全国30个省的推广工作。各地反映非常热烈,达到了规范、统一各地临床医生治疗脑血管病治疗手段的效果。2007年8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和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向卫生部科教司共同申请《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进入卫生部十年百项的计划并获得批准实施,《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项目的正式批文已在卫生部的网站上公布。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又补充递交了《急性期脑卒中的规范治疗技术方案应用与推广》项目的任务书和继续教育学分申请表(国家级一类学分)。

  • 标签: 急性期脑卒中 规范化治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脑血管病学 脑血管病治疗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调查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临床护理中个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将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个性护理,另选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73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往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肺功能方面,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护理评价方面,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给予个性护理,能够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借鉴。

  • 标签: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临床护理 个性化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对辽宁省两所教学医院护理本科课间见习教学的带教教师严格遴选、规范培训,实施聘任制、动态管理及新模式课间见习管理等措施。实施后带教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对学生的管理能力及学生的学习成绩均有所改善或提升(P〈0.05)。规范课间见习教学管理模式对师资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临床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 标签: 护理本科生 课间见习 管理模式 规范化 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