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构建含MDR1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并检测其在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中的活性表达。方法:PCR克隆人MDR1基因启动子片段,通过亚克隆将启动子分别插入到pMD18-T载体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Enhancer载体中,建立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MDR1,并经测序及酶切确定扩增序列;脂质体基因转染法将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SGC7901-PrP,并测定其荧光素酶活性。结果:PCR克隆出MDR1启动子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正确,pGL-MDR1转染入朊蛋白高表达胃癌细胞系的荧光素酶活性,较转染入pcDNA3.1空载体细胞系相比升高3-5倍。结论:成功构建含MDR1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上调朊蛋白表达可激活MDR1的转录活性。

  • 标签: 多药耐药基因1 启动子 朊蛋白 胃肿瘤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 简介:目的建立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循环肿瘤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定量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与5ml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混合,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后的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A组)和非富集组(B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其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水平.抽取22例初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和22例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标本分为免疫磁珠富集组(C组)和非富集组(D组),健康者标本设为E组,比较三组hTERT-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A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例结直肠癌患者中,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D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C组hTERT-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E组(P<0.05).结直肠癌患者hTERT-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部位和肿瘤浸润深度无显著相关(P>0.05),与患者淋巴结有无转移和TNM分期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联合应用免疫磁化分选技术和RT-PCR的检测方法,通过测定hTERT-mRNA表达水平可定量检测外周血肿瘤细胞,检测灵敏度优于单纯RT-PCR检测方法.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hTERT-mRNA的表达水平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显著相关.

  • 标签: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免疫磁化分选技术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目的:构建miR-15a-5p和miR-16-5p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利用此载体分析并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3'-UTR区域的确切结合位点,探讨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方法:通过Pubmed和miRBase数据库分别寻找到CCND1基因3'-UTR区域碱基序列和miR-15a-5p、miR-16-5p的碱基序列。找出理论结合位点后,构建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并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方法验证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通过基因测序表明,本实验成功构建了CCND1a/Ma和CCND1b/Mb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将上述载体应用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发现CCND1b组的荧光素酶表达强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15a-5p和miR-16-5p与CCND1基因的3'-UTR区域存在结合位点,其具体结合位置在CCND1b区。这在理论上意味着miR-15a-5p和miR-16-5p可以抑制CCND1基因的表达。

  • 标签: CCND1 miR-15a-5p miR-16-5p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