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萝卜古名芦葩,后称莱菔,近代俗称萝卜。各地皆有出产,品种极多,白萝卜最多,红色、黄色、青色较少。红萝卜原为欧洲产品,元代传人中国,旧称胡萝卜,南方称作“金笋”。各色萝卜营养价值皆较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

  • 标签: 白萝卜 人参汤 哮喘 治痰 营养价值 维生素A
  • 简介:国际在线专稿:据国外媒体报道,著名摄影师和海洋环境专家迈克尔·诺兰近日拍摄到了一组北极冰川倒塌显现出的一幅“哭泣的人脸”照片,这个“哭脸”就像是在为日益变暖的环境和冰川不断融化而哭泣。

  • 标签: 人脸 北极 海洋环境 媒体报道 摄影师
  • 简介:“我们有20分钟的写作时间,”培训班的指导员说。她在学员中传递一个篮筐,里面放着一些折叠起来的纸,每页纸上都印着一行字,“每人选择一张,读到的内容就是写作的提示。”她解释着。

  • 标签: 写作 伤害 生命 康复 培训班
  • 作者: 彭兵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医师在线》2021年第8期
  • 机构:成都市武侯区第三人民医院,四川成都640041
  • 简介:肿瘤标志物是临床上重要概念,也是作为癌症诊断的重要指标。对于体检者而言,一旦发现自身肿瘤标志物异常,应当立刻引起高度警惕,若对肿瘤标志物异常情况有异议,也可以做其他辅助检查,提高诊断的说服力。肿瘤标志物种类较多,不同种类异常表现可能提示不同疾病,具体来看看吧。

  • 标签: 身体检查;肿瘤标志物
  • 简介:目的:研究宫颈癌调强放疗(IMRT)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受照剂量的差异。方法:用WiMRT三维适形调强放疗计划系统分别进行6~9个照射角度的3D—CRT和IMRT计划设计。肿瘤量45Gy,计算出正常组织和靶区的剂量一体积直方图以及所需照射的总跳数。并根据10cm×10cm射野外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率的测量值,估算3D—CRT和IMRT放疗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漏射线和散射线剂量。结果:照射野数和照射角度一致。IMRT膀胱、直肠、阴道所受平均剂量分别只有3D—CRT的19.5%(29.3/150.3)、64.5%(538.0/833.0)和61.0%(1553.6/2546.3)。靶区平均受照剂量略高于3D—CRT。IMRT病人射野外正常组织所受散射线和漏射线剂量约为3D—CRT病人的1.5倍。结论:宫颈癌IMRT射野外正常组织受漏射线和散射线照射剂量较高,但射野内靶区和邻近器官剂量分布优于3D—CRT。

  • 标签: 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肺癌化疗患者183例,分析化疗后肺部感染病原菌和耐药性、肺部感染与未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82例,发生率为44.81%;共分离培养病原菌93株,革兰阴性菌59株、革兰阳性菌30株、真菌4株,革兰阴性菌中,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13株;革兰阳性菌中,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2.59%和85.18%;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耐药率较高,分别为84.61%和76.92%.主要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0.91%和81.8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率较高,分别为100.00%和80.00%.肺部感染组CD3^+、CD4^+和CD4^+/CD8^+低于未感染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肺癌患者化疗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耐药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且肺部感染患者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 标签: 肺癌 化疗 肺部感染 病原菌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比较通过弧形骨钻与直骨钻注入骨水泥在骨质疏松模型中分布,评价弧形骨钻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个新鲜小牛胸腰椎椎体标本(T10~L5)通过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脱钙法建立骨质疏松椎体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实验组采用弧形骨钻,对照组采用临床常用直骨钻。在透视下分别进行椎弓根穿刺,分别记录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数量及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然后在透视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记录骨水泥分布情况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骨钻尖端越过椎体中线的椎体数分别是18个和7个;弧形骨钻与直骨钻尖端至椎体中线距离分别为(4.5±0.6)mm和(1.1±1.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注入量分别为(5.5±1.4)ml和(4.1±1.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弧形骨钻组与直骨钻组骨水泥分布达到或过中线分别是19例与11例,骨水泥渗漏数分别为4例与9例。结论实验证明弹性弧形骨钻可以改变穿刺通道的方向,且能引导骨水泥的分布,实现单侧穿刺骨水泥椎体两侧都能均衡分布的目的。

  • 标签: 脊柱 骨质疏松性骨折 动物实验 骨水泥成形术 骨钻
  • 简介:目的探讨bcl-xl反义寡核苷酸(ASODN)在裸鼠人鼻咽癌移植瘤细胞中的吸收和分布。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CF和PPSC;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SODN在移植瘤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ASODN组和ASODN/Lip组MCF值分别为0.22±0.25,1.76±0.56和2.04±0.67;PPSC的平均值分别为(1.30±0.40)%,(45.5±8.63)%和(50.6±4.75)%,后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ASODN组和ASODN/Lip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到ASODN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结论裸鼠移植瘤鼻咽癌细胞可有效地摄取ASODN,且ASODN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在本实验条件下未观察到脂质体促进ASODN向细胞内转运,只是可能改变了ASODN的分布,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

  • 标签: BCL-XL反义寡核苷酸 鼻咽癌 瘤细胞 癌移植 ASODN 脂质体
  • 简介:目的评价含CPT-11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5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使用多通道程控输液泵,选择正弦曲线形式的时辰给药化疗。胃癌及结直肠癌:CPT-11180mg/m^2,给药时间为2:00—8:00,持续输注6h,给药高峰5:00,第1天;5-Fu600mg/m^2、CF300mg/8m^2,给药时间为22:00一次日10:00,不同输液通道同时持续输注12h,给药高峰4:00,第2-5天。小细胞癌、非小细胞肺癌及食管癌:CPT-11180mg/m^2,给药时间为2:00—8:00,持续输注6h,给药高峰05:00,第1天;PDD25mg/m。常规静脉输注,第2-天,每21天为1周期,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22例可评价疗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有效率36.4%;13例可评价疗效的晚期胃癌患者中,有效率38.4%;小细胞癌2例均部分缓解(PR);非小细胞肺癌1例稳定(SD),1例进展(PD);食管癌2例PD,1例SD。所有患者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5.0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0个月。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Ⅰ~Ⅱ度75.5%(50.4%周期),Ⅲ度8.9%(3.1%周期)。中性粒细胞减少Ⅰ-Ⅱ度51.1%(40.3%周期),Ⅲ-Ⅳ度13.3%(6.2%周期)。迟发性腹泻Ⅰ-Ⅱ度28.9%(24.8%周期),Ⅲ-Ⅳ度8.9ok(3.1%周期)。结论含CPT-11辰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疗效肯定,毒性反应轻,安全性好。

  • 标签: 恶性肿瘤 伊立替康 时辰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肺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A549和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系HPMEC建立非接触式共培养血管模型,并在此模型上应用MTT方法研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周期分布,以RT—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cyclinD1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恩度能明显抑制共培养模型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肿瘤内皮细胞G0/G1细胞数增多,S期细胞显著减少;转录和蛋白检测水平cyclinD1呈剂量依赖性下调。结论:恩度能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这一作用与抑制cyclinD1表达,使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滞留于G0/G1期有关。

  • 标签: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 共培养 HPMEC细胞株 CYCLIN D1
  • 简介:目的:旨在通过研究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楼的生物力学特征,为患者提供下楼安全、有效的靶向康复指导。方法:采集研究对象下楼的三维步态数据。通过下肢运动学与动力学功能参数来综合评估其下楼梯双下肢的生物力学特征。结果:肿瘤膝关节置换术后(实验组)下楼健侧髋与膝关节屈伸角度峰值均大于患侧,实验组健侧、患侧下肢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度活动范围分别为-12°~7°、-5°~17°;膝骨性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组健侧、患侧髋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分别为14°~30°、17°~82°;KOA组健侧、患侧膝关节屈伸角度范围分别为4°~59°、3°~102°,KOA患者健侧、患侧髋关节内收外展角度范围分别为-2°~27°、-9°~38°。对照组关节力曲线出现两个波峰。实验组患者健侧关节力波峰出现在60%步态周期时刻,患侧关节力有两个波峰;KOA组患者健侧下肢关节力较小,患侧下肢关节力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实验组术后下楼梯以健侧补偿为主,术后良好的镇痛与超早期肌肉力量训练、神经肌肉适应性训练、户外运动、辅助个性化矫形器和手扶栏杆、改变步态等方式能提高下楼的安全性,提升靶向康复质量。

  • 标签: 肿瘤膝关节置换术 下楼 生物力学 运动 靶向康复
  • 简介:多重癌(multipleprimarycarcinomas,MPC)是指同一患者的单个或多个器官组织发生2个以上的原发癌。多重癌临床并不少见,其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例文献报道不等,国外平均为10.6%,国内为0.52%~2.45%,国内报道低的主要原因为尸检率低。我院曾收治1例子宫内膜癌、结肠癌、甲状腺癌异三重癌病例,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结肠癌 甲状腺癌 异时多重癌 个案报道
  • 简介:目的评价双相显像在胰腺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胰腺癌患者和10例胰腺良性病变患者进行^18F-FDGPET双相显像(早注射FDG后50-60min行早期显像,注射后120-150min行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tandarduptakevalue,SUV),并计算SUV变化率(ΔSUV)。结果胰腺癌组SUV早期显像=4.63±2.09,SUV延迟显像=5.86±2.74,ΔSUV=(24.76±15.58)%,差异有显著性(t=7.94,P〈0.01)。而胰腺良性病变SUV早期显像=2.48±0.95,SUV延迟显像=2.81±1.18,ΔSUV=(12.66±20.97)%,差异有显著性(t=2.67,P〈0.05),且胰腺癌组SUV延迟显像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t=2.25,P〈0.05)。结论胰腺恶性病变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高于良性病变,但黏液腺癌SUV延迟显像升高的幅度低于良性病变,总体而言,双相显像方法简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胰腺癌 双时相 鉴别诊断 脱氧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