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5 个结果
  • 简介:系统生物学是一门学科紧密交叉的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利用高通量实验技术获得的海量数据,整合不同类型的信息构建生物系统模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揭示生命的本质及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系统生物学为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手段,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生物学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应用。

  • 标签: 系统生物学 高通量 心血管疾病 网络模型
  • 简介:随着胆道结石发病率的上升和人群嗜酒者的不断增多,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的营养支持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是AP治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讨论近年AP营养支持方面的几个问题。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胰腺炎治疗 营养支持 胆道结石 发病率 嗜酒者
  • 简介:自噬(autophagy)是一种溶酶体参与的、复杂的分解细胞内蛋白和亚细胞结构的过程。通常,细胞处于“饥饿”或其他应激的情况下,通过降解细胞内蛋白和细胞器为细胞的基本代i射提供能量。基因分析发现,调控自噬过程的基因在进化中高度保守,从酵母、果蝇到脊椎动物和人都可以找到参与自噬的同源基因;并且这些基因在胚胎发育和肿瘤发生中发挥作用。形态上,自噬以细胞内形成空泡样结构为特点,将蛋白、亚细胞结构包裹,或直接与溶酶体结合而降解。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自噬 亚细胞结构 基因分析 细胞内 同源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鼻吸氧在气管切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人工鼻吸氧)和对照组(常规导管内吸氧),每组34人,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每天护理项目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堵塞率。结果实验组的康复时间为(9.0±2.8)d、每目的护理项目次数(气道湿化、雾化、吸痰、拍背)为(10.0±2.6)人次;对照组为(12±3.6)d和(28.0±4.5)人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气管套管堵塞率为5.8%和2.9%,对照组为29.4%和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鼻吸氢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护理的工作圣.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气管套管堵塞率。

  • 标签: 人工鼻 吸氧 效果
  • 简介:心血管病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已波及全球,是许多富裕国家的主要灾难之一。20世纪80年代,冠心病居美国死亡人数及死因顺位前10位死因之首,占死亡人数的24.1%。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达到10~26/10万。随之而来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量的不断增加,美国每年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数超过100万,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 导航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应用 心血管病 死因顺位
  • 简介:结核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可以在很多场所传播,例如家庭和工作场所。传染性肺结核的密切接触者中大约30%-40%会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然而,结核患者的传染性因人而异,一些结核患者的传染性很强,可

  • 标签: 中的感染 感染控制措施 控制中的
  • 简介:随着消化内镜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内镜超声(EUS)的应用,使得胰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在US、CT、MRI等技术的基础上得到了提高。同时,ERCP和EUS相关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获取胰液、胰腺细胞或组织标本成为可能,进行胰腺疾病的病理学、细胞学或分子生物学诊断得以实现。从而提高了胰腺疾病的诊断率和胰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水平。

  • 标签: 胰腺疾病 疾病诊断 内镜技术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分子生物学诊断 诊断水平
  • 简介:2013年《科学》杂志提出了6个当年最值得关注的科学领域进展,其中之一便是单细胞测序。如果将成千上万个细胞一起进行研究,就会模糊对细胞之间异质性(heterogeneity)的认识。一般认为,当研究深入到单细胞层面时,研究者可能失去对整个系统的把控,但如果在整个系统挑选多个单细胞进行研究,则可能重建出整个系统,并能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单细胞测序 肿瘤 转录组异质性
  • 简介: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非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 标签: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 简介: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临床表现为心境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随有食欲降低、性欲减退、睡眠障碍等躯体症状。它是当今世界上广泛流行的疾病之一,又是引起自杀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观察,其病因多由于情志所伤,如郁怒、忧愁悲哀或思虑太过等,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与肝心脾三脏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抑郁症 逍遥散治疗 情感性精神障碍 阴阳气血失调 肝失疏泄 行为改变
  • 简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氧化应激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硫氧还蛋白(Trx)系统其中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参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以对抗氧化应激,其是由Trx、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和还原型辅酶Ⅱ(NADPH)以及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组成的多功能小分子蛋白系统,因此在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扮有重要角色。本文综述了硫氧还蛋白系统和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

  • 标签: 硫氧还蛋白系统 氧化应激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探讨在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的Fas抗原的表达情况以及CsA干预对其损伤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ConA(20mg·kg^-1)于BALB/c小鼠作为试验组;提前半小时予以CsA(25mg·kg^-1)后再按试验组处理作为CsA组。观察血清ALT、AST含量动态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试验组血清ALT、AST进行性升高,在12h时与对照组、CsA组比较均P<0.01。试验组有大量Fas抗原表达的肝细胞,且数量逐渐增多、信号逐步增强。对照组和CsA组血清ALT、AST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Fas配体-抗原系统介导了ConA所致肝损伤,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是其肝细胞损伤的重要机理。

  • 标签: FAS抗原 CONA 肝细胞损伤 T淋巴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在神经变性疾病患者的脑内神经元内包含体,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是最常见的,它可能介导了神经元的死亡和认知障碍。本研究作者发现表达可抑制的人tau变异型的小鼠产生了进行性年龄相关的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神经元丧失以及行为缺陷。抑制转基因tau后,记忆功能恢复,神经元数目稳定。但令人吃惊的是,这时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依然累积。这样来看,神经原纤维缠结(NFTs)不足于导致此种病理模型的认知衰减或神经元死亡。

  • 标签: 记忆功能 小鼠模型 神经变性 神经原纤维缠结 TAU 脑内神经元
  • 简介:目的:研究皮层下单灶卒后的执行功能损害特点,探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北京版)评估该类患者执行功能的合理性。方法:选择具有单一的丘脑、基底节、侧脑室旁白质卒病灶的脑损害者31例与健康对照者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线测验(TMT)、Stroop色词测验(CWT)、语义相似性测验(ST)评估其执行功能。结果:①皮层下单灶卒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在信息处理速度和准确性、抑制干扰能力、推理转换能力上具有显著差异。②左侧卒组主要表现为抑制干扰能力损害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右侧卒组只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③丘脑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抑制干扰能力受损;基底节区组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和推理转换能力受损;侧脑室旁组基本表现为信息处理速度减慢。结论:①皮层下单灶卒后的执行功能损害较广泛,且损害模式一致表现为执行速度减慢。②MoCA量表评估皮层下单灶卒后执行功能损害有一定局限性,建议限时检测或评估耗时指标。

  • 标签: 皮层下卒中 执行障碍 评估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 简介:尽管胰腺癌影像学诊断水平明显提高,但是早期患者往往缺乏临床症状而没有进行影像学检查。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CA19-9在胰腺癌的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不高,尤其对于早期胰腺癌诊断价值不大,所以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然是个难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迅猛发展,蛋白质组学应运而生。本文应用SELDI—TOF—MS技术探测胰腺癌患者血清蛋白质组学的变化,以期发现特异的蛋白类肿瘤标志物,从而实现胰腺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血清蛋白质组学 早期胰腺癌 诊断水平 指纹谱 分子生物学技术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6年12月完成乳头溢液乳管切除术58例,其中应用静脉留置针定位溢液导管手术47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乳头溢液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每例患者都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和AECG资料并进行了随访.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结果在132例患者,死亡21人.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RR:1.02;95%CI:1.01~1.03)、低射血分数(RR:0.963;95%CI:0.948~0.982)、心率过快(RR:1.05;95%CI:1.04~1.07)、心率范围较小(RR:0.973;95%CI:0.961~0.984)、阵发性房颤(RR:1.21;95%CI:1.15~1.28)和非持续性室速(RR:1.31;95%CI:1.22~1.37).结论AECG所监测的心率范围、阵发性房颤以及非持续性室速是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AECG在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中有参考价值.

  • 标签: 心力衰竭患者 动态心电图 预测价值 LOGISTIC回归模型 预后 阵发性房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