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复方黄柏液涂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88例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静脉输液后给予复方黄柏液涂外涂。比较两组胺碘酮输注期间局部疼痛程度、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及静脉炎严重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胺碘酮输注期间局部疼痛程度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分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可有效防治胺碘酮输注后静脉炎,减轻静脉炎严重程度,有效缓解患者胺碘酮治疗期间的局部疼痛,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盐酸胺碘酮 静脉炎 心律失常 复方黄柏液涂剂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并观察护理敏感指标在降低CT增强检查碘对比外渗率中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22年1月开始实施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现将2021年收治的4450例患者(常规护理方案)与2022年收治的5550例患者(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观察两组患者CT增强检查前后的舒张压和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再进行组间对比。 结果: 对比CT增强检查后的舒张压和心率,甲组患者波动较大,乙组患者较为稳定,明显乙组更优,数据结果P<0.05,组间差异性存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外渗率,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54%高于乙组13.91%甲组的外渗率0.52%亦高于乙组0.11%,同样乙组更优,组间比较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增强检查患者在敏感指标控制护理方案实施后对稳定舒张压和心率效果显著,利于不良反应的减少,同时还能有效降低碘对比外渗率,应用效果较好。

  • 标签: 敏感指标 降低碘对比剂 CT增强检查 不良反应 外渗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外渗的预防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在2020年1月~2021年2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自制乌梅麦冬饮喷在妇科全麻术后患者口干症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纳入标准的80例妇科全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1月-6月收治40例妇科全麻术后患者为对照组,采用温开水喷湿润口腔方法缓解口干症;2020年7月-12月收治40例妇科全麻术后患者为实验组,采用自制乌梅麦冬饮喷湿润口腔方法缓解口干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口腔舒适感与口干程度,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统计。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口腔舒适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而口渴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自制乌梅麦冬饮喷在妇科全麻术后患者口干症的应用,能够有效的降低妇科全麻术后患者口渴感,提高患者口腔舒适感。

  • 标签: 妇科 全麻术后 口干症 乌梅 麦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糠酸莫米松喷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伊始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通过电脑程序作用下在该时间段内我院接受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560例作为入组成员,区分为了两个群组,分别为对照组统共280例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进行治疗,以及观察组统共280例使用糠酸莫米松喷雾进行治疗,对患者最终产生的治疗成效进行两组组别之间的比较。结果:获得更高临床疗效的一个组别为观察组(P<0.05);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事件概率更高的一个组别为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患有过敏性鼻炎症状的患者而言,对其通过使用糠酸莫米松喷雾进行疾病治疗,能够获得与理想状态更为接近的治疗成效,拥有更高的用药安全性,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际使用的方式。

  • 标签: 糠酸莫米松喷雾剂 过敏性鼻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CT增强扫描,予以细节护理措施,研究造影外渗结果,对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总共选取了162例患者在这次研究中进行实验与观察,将其各自分为81例Y组以及81例X组,Y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措施,X组患者接受细节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造影外渗事故率结果以及不良反应率结果。结果:最终得知,在造影外渗事故率统计中得知,Y组患者造影外渗事故率为14.81%(12/81),X组患者造影外渗事故率为3.70%(3/81),对比造影外渗事故率结果得知组间P值大小(P<0.05),故而统计学意义满足标准要求;X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Y组,对比结果同样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P<0.05),因此统计学意义满足标准条件。结论:在对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中,予以细节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减少造影外渗事故率,体现出了良好的预后效果,理应得以扩大应用范围。

  • 标签:    护理干预措施 研究分析 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细节护理干预用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11月-2022年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并接受CT增强扫描的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选取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例进行细节护理干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造影外渗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外渗率9.52%,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人数3例,发生率7.14%,对照组并发症人数10例,发生率23.81%,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结论: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时,采取细节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减轻造影外渗情况,并且预防并发症发生,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细节护理干预  CT增强扫描  造影剂外渗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T检查时控制敏感指标在预防碘对比外渗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限自2021年6月起、至2022年7月,研究对象总数为200,结合病例信息分组,每组例数100,研究组严格控制敏感指标、对照组予常规干预,比对两组检查病人碘对比外渗情况。结果:研究组检查时并未出现碘对比外漏事件,毒性反应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4%/10%),CT增强检查时患者心率和血压更平稳,P值<0.05。结论:门诊护理人员严格控制CT增强检查敏感指标,可避免碘对比外渗等不良事件的产生,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敏感指标 CT增强检查 碘对比剂外渗 预防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预防CT增强扫描碘造影的不良反应,应该结合患者实际的检查情况,展开有效护理措施的探讨分析,通过优化护理效果,不断改进护理质量,在临床中推广最佳的护理方案。方法:抽选100例研究对象并进行科学的分组,分组分析CT增强扫描碘造影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发生风险。结果:对照组50例患者的CT增强扫描碘造影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实验组50例患者CT增强扫描中未见碘造影不良反应的发生,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分别为(98.01%)和(72.05%)。结论:有效预防CT增强扫描碘造影不良反应的关键在于,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患者不良反应的实际发生情况,制定出更加安全的护理方案。

  • 标签: CT增强扫描 碘造影剂 不良反应 预防分析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知识转化在预防和处理肿瘤患者碘造影外渗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本院肿瘤科发生碘造影外渗的20例患者,进行观察、处理和分析。结果  经过处理20例患者仅1例患者发生皮肤溃疡。 结论  知识转化能够让最新最佳的科学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指导有效的临床决策。

  • 标签: 知识转化 肿瘤患者 碘造影剂外渗 预防和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CT检查患者造影外渗的干预效果。方法:在我院2021.01-2022.09期间接收的CT检查患者中筛选研究样本,样本总数为62例,遵照双盲法进行分组,31例归入基础组并选取基础性护理,31例归入研究组并选取预见性护理。比较二组护理后的护理服务水平、造影外渗发生率、患者满意率。结果:从护理服务水平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从造影外渗发生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低于基础组(P<0.05);从患者满意率分析,研究组护理后高于基础组(P<0.05)。结论:将预见性护理运用到研究患者诊断后,可提升护理服务水平,减少造影外渗情况,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借鉴。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CT检查 造影剂外渗发生率 患者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风险护理管理在CT增强扫描中高压注射造影渗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一组观察组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对比两组高压注射造影渗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实验证明,观察组造影渗漏和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风险护理管理 CT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造影剂渗漏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预防CT增强扫描造影外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于我院医学影像科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00例纳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CT增强检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造影外渗。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影外渗发生率和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造影外渗发生率0.00%(0/50),显著低于对照组4.00%(2/50)的外渗发生率(P<0.05)。观察组100.00%的满意度调查结果高于对照组96.00%的满意度(P<0.05)。结论 在CT增强扫描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造影外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CT  造影剂 预防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部位注射对比在上腔静脉CTA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22年1月-12月我院接受上腔静脉CTA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直接组(给予左上肢静脉对比注射法)和间接组(给予双下肢静脉对比注射法),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直接组穿刺部位图像质量优于间接组(P<0.001)。结论:相比双下肢静脉对比注射法,应用左上肢静脉对比注射法于上腔静脉CTA中效果理想,提供高质量、直观的影像图像,利于诊治及预后。

  • 标签: 双下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左上肢静脉对比剂注射法 上腔静脉CTA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头孢类注射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及护理。包括对使用头孢类注射发生过敏性休克的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抢救及护理措施,观察抢救效果。认为快速、准确的判断以及及时、正确的抢救护理可提高头孢类注射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头孢类注射剂 过敏性休克 抢救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及造影过敏的护理干预。方法:以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收治的 50例胰脑血管造影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 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 96.00%比对照组 76.00%高, 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并发症及造影敏感性有明显影响。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术后并发症 造影剂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 研究分析应用品管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吸入使用依从性中的效果。方法:选取 80例本院于 2019年 10月 -2020年 5月收治的 COPD患者 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常规吸入治疗 7d后成立品管圈,按照圈内制定的方案管理并引导患者,并对比品管圈开展前后患者吸入使用依从性的情况。结果:品管圈开展前,患者吸入使用依从率为 71.25%,开展后升至 97.50%,以上两组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通过在 COPD患者吸入治疗的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进一步提高患者在吸入使用方面的依从性,进而改善吸入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品管圈 COPD 吸入治疗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分析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肝癌癌痛,并探究不良反应护理方法。方法:本次100例研究者,均是来自2020年3月~2021年3月,本院肝癌癌痛的病人,针对于100例病人采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观察其不良反应情况与应用的护理方法。结果: 100例肝癌癌痛病人经芬太尼透皮贴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排尿困难:4例、恶心呕吐:3例、低血压:5例、呼吸抑制:3例、便秘1例。其2例为皮肤瘙痒。 结论:根据以上表述,将芬太尼透皮贴应用于肝癌癌痛病人的治疗中,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状况、临床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肝癌癌痛 芬太尼透皮贴剂 不良反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调查及观察口服营养补充应用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长期血液透析患者68例(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对患者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进行评估,筛查出营养不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口服营养补充的观察组(26例)与传统营养教育的对照组(26例),观察患者营养指标。结果: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76.47%,其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率45.59%,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营养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可通过口服营养补充的方式改善其营养状况,且有利于饮食合理性的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长期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调查 口服营养补充剂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