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游泳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社会适应行为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顺产第一胎新生儿400名,按是否游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名。通过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社会适应行为及神经心理发育的测定,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新生儿在生后第4、28天的比较中,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新生儿在生后3个月的比较中,2组(高常+正常)与(边缘+轻度+中度)构成比问差异有显著性(P〈0.05);无论是精神发育指数(UDI)还是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比较,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游泳在新生儿神经行为发育、社会适应行为及神经心理发育等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游泳 神经行为发育 社会适应行为 神经心理发育 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护生独立交接班对提高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护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不改变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对实验组护生进行有要求的独立交接班。结果护生独立交接班方式的护理教学效果显著好于在工作中巡视病人、旁听病房全体人员交接班、与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和阅读病历等方式。结论护生独立交接班可提高护理教学的效果。

  • 标签: 护生 交接班 护理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创伤骨科病人护患关系信任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骨科住院112例急诊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6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同时再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均在术后第6~7d采用护患关系信任度量表,调查护患关系信任度.结果两组病人在护患关系信任度总分上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护患关系5个类别排序方面,观察组平均得分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护患关系信任度41个项目上,有32项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有8个项目,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能增加护患交往频数与语言沟通,丰富了护士业务知识和护理技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信任感,有助于发展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护患关系 骨科病人 信任度 创伤 P〉0.05
  • 简介: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动脉压的持续升高可导致靶器官如心脏、肾脏、脑和血管的损害,并伴全身代谢性改变[1].随着血压升高,最终会导致多系统、严重的器官损害,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包括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视网膜受损和肾脏受损等.

  • 标签: 高血压 服药依从性 护理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辅助排痰对儿童哮喘急性发作时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方法干预组雾化后由护士拍背、指导有效排痰;对照组雾化后由患儿自行排痰;对比2组雾化后排痰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雾化后,排痰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也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辅助排痰能有效提高雾化吸入治疗效果和肺功能的恢复,应重视雾化后的护理和指导工作。

  • 标签: 儿童 哮喘 雾化吸入 辅助排痰
  • 简介:早期实施康复对缩短病程、降低致残率已有肯定证实,但由于我国康复师资源的缺乏,使多数医院达不到最佳的康复效果。我科2004年1~8月对35例抗凝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实施早期康复教育,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抗凝治疗 患者 缺血性脑卒中 功能恢复 康复教育 康复效果
  • 简介:外周静脉穿刺是护士进行侵入性操作最多的临床技术,穿刺部位的选择及对既往静脉穿刺和相应静脉损伤的评估十分重要。特别是老年患者皮下组织松弛、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常因静脉穿刺引发相关并发症和心理恐惧,造成再次穿刺困难。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起到了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穿刺、保护血管的作用。它是患者随时补液、给药的开放式的静脉通路,也是特殊功能性实验检查和临时应急采血样的问接途径。国外在这方面有相关的报道,2005年8月USA.EmergNurs杂志报道了DuganL等做的一项研究,即从新置入的外周静脉导管途径取血,用不同型号导管、不同时间、不同部位抽取血样,对影响溶血率的因素进行了阐述。国内袁小平等对此也有一些研究和可行的方法,但是,就静脉留置针间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问题,尚未见更多报道。我们发现应用静脉留置针问接采集的血标本,结果有时会有明显出入,尤其是加有抗凝剂的特殊血浆标本。我们对准备行抗凝治疗的老年患者,为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得到确切的血标本结果,选择静脉条件较差、

  • 标签: 外周静脉留置针 老年患者 血标本 影响的研究 外周静脉穿刺 外周静脉导管
  • 简介:目的观察妇科手术后不同拔尿管时间对病人下床排尿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妇科手术后需留置尿管的病人分为3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手术后留置尿管24h拔尿管,实验1组留置尿管48h拔尿管,实验2组留置72h拔尿管,比较3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拔尿管后不适症状发生率为46.0%,实验1组为8.0%,实验2组为5.0%;对照组与实验1组比较,对照组与实验2组比较,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1组与实验2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48h拔尿管比24h不适症状发生率低,而72h拔尿管由于留置时间长,影响膀胱的生理充盈和排空,易引起尿潴留及对尿道口刺激,建议妇科手术后48h拔尿管较合适。

  • 标签: 留置尿管 拔尿管 排尿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儿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3年5月27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儿童的留置时间与静脉炎、感染、堵管、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的关系.结果静脉炎是导致PICC留置时间不足1月的最主要原因,而1个月以后影响PICC留置的主要因素为堵管、感染.结论控制并发症可延长儿童PICC管留置时间.

  • 标签: 留置时间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并发症 儿童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1例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由护士进行系统的指导功能锻炼,对照组则实施无系统的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后,以BASFI对2组患者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功能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功能恢复有显著作用,应加强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的系统锻炼。

  • 标签: 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 锻练
  • 简介:目的探讨在产房开展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方法2001年2月对100例产妇实施功能制护理分娩(对照组),同年6~8月选取年龄、孕周与实验组相近的100例产妇实施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实验组),比较两组产妇总产程分娩时间、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妇对助产士的满意度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总产程平均缩短64.69min(P<0.05);剖宫产率降低19%(P<0.01);产妇产后平均出血量及新生儿窒息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产房护理人员从17人减至15人;产妇对助产士的满意度从76%提高到98%;从无五星级护士到86.6%的助产士被评为五星级护士.结论一对一责任制陪伴分娩提高了产时护理质量,提高了助产士的自身素质及产妇满意度.

  • 标签: 一对一责任制 陪伴分娩 护理 分娩时间 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结果的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200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近视眼患者用NCT进行眼压测量。结果29眼测量结果中出现不准确提示,分析原因可能与角膜表面异常,NCT头部不清洁等因素有关。结论用NCT测量角膜表面磨镶术后眼压可受某些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可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 标签: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眼压测量法 眼内压 护理
  • 简介:术后疼痛是一种刺激,当患者把术后疼痛估计得过于严重时可产生恐惧性的心理应激反应。有研究表明,术前心理应激水平与术后疼痛成明显正相关系。Johnson提出“准确性期待理论”,即一个人在遇到紧张事件时产生的痛苦情绪是由当时的经历与此前的预期之间不一致造成的。如果在常规术前教育的基础上增加疼痛教育,使患者在对术后疼痛有了认识的前提下,形成比较准确的期待。为此,我们对择期手术的患者进行疼痛教育,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疼痛感受 疼痛教育
  • 简介:1975年统计我国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为1.07%。心脏病患儿活动受限,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必须手术才能根治。有研究显示:医疗恐惧是住院儿童常见的心理反应,可降低患儿对医疗护理的依从性。此外,医疗恐惧还可加大心灵的创伤、延迟生长发育。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术前对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地减轻病人对手术的恐惧,提高对术后疼痛的耐受力,并可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手术患儿 医疗恐惧 量化健康教育 施健康教育 活动受限
  • 简介:目的观察脑温变化对高血压性脑出血(HIH)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HIH高热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93例患者,碎吸术后均用点式温度计进行脑温直接监测,点式温度计的放置时间为4~5d,记录时间为2h/次.93例患者,分为3组,A组32例,将患者头部置于颅脑降温治疗仪(HTI)头盔内密闭,头盔内温度控制在0±2℃.B组31例,将患者头部两侧及顶部放置数个冰袋.C组30例,采用其他物理降温等护理方法.3组药物降温方法相同.以3组患者出院为统计界限、以3组脑温,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为观察指标.结果3组比较A组脑温明显降低(P<0.05),B组较C组脑温显著降低(P<0.05).NDS3组比较,A组较B、C两组降低更显著(P<0.01);B组较C组明显降低(P<0.05).3组ADL比较,A组较B、C两组降低更明显(P<0.01);B组较C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脑温变化高低直接影响HIH患者预后,HIH患者头部降温应首选HTI.

  • 标签: 脑温 高血压性脑出血 预后 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降眼压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健康教育组,B组为对照组.给A组病人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加实施健康教育,给B组病人只应用常规降眼压药,分别监测治疗24h、48h后两组病人的眼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24h后,A组病人的眼压低于B组,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48h后A组病人的眼压低于B组,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是促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眼压下降的有效措施之一.

  • 标签: 卫生教育 青光眼 闭角型 眼内压
  • 简介:目的探讨饮食治疗对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法,对20例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分别在饮食干预前及饮食干预后的第5天、第12天测空腹血糖及晚餐后2h血糖,观察血糖变化.结果老年Ⅱ型糖尿病患者在饮食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较饮食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严格的饮食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老年 Ⅱ型糖尿病 饮食治疗 血糖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降纤酶不同静滴速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探讨降纤酶的最佳静滴速度.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静滴速度分别为10滴/min、20滴/min和30滴/min,输液时间分别为2.5h、1.25h和0.83h,以7d为统计界限.结果3组患者7d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B两组较C组降低更明显(P<0.05).A、B两组凝血时间(BCT)较治疗前延长(P<0.05),C组治疗前和与A、B两组比较明显延长(P<0.01).血小板(PLT)粘附试验(PAdT)、PLT聚集(PAgT)、纤溶酶原(PLG)较治疗前A、B两组降低较显著(P<0.01),C组与A、B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组均对PLT计数、出血时间(BT)无影响(P>0.05).A、B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C组较A、B两组临床疗效明显降低(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静滴速度以20滴/min为最佳.

  • 标签: 降纤酶 静滴速度 急性脑梗死 血液学指标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常出现营养状况恶化,而营养状况恶化与病情加重的程度呈明显正相关。因此,目前认为对颅脑损伤患者,在经过早期的急救后,一旦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早给予营养治疗。2004年12月-2005年3月对5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观察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神经功能的康复状况,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脑梗死患者 重症脑梗死 功能康复 营养指标 营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