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过程中循证护理的有效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108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使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54例,循证护理干预)与对照组(54例,普通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高血压控制总有效率分别是85.19%、68.52%,观察组控制效果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强社区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社区高血压患者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分别应用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其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 2017年 12月 -2019年 11月,在我院治疗的 72例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伴有焦虑症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36例,使用盐酸舍曲林片治疗;观察组 36例,使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8.89%,对照组为 83.33%,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 13.89%,对照组为 16.67%,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效性及安全性相当。

  • 标签: 抑郁症 舍曲林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PET/CT是集功能、形态学检查于一体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肿瘤良恶性鉴别、分期、转移监视等方面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尤其在乳腺病变中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PET/CT在乳腺癌诊断、淋巴结评估及术后复发与转移等方面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本文简要介绍该技术在乳腺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 CT 淋巴结 肿瘤复发 肿瘤转移
  • 简介:目的:探索影像组学在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手术的7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单灶患者的病灶超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研究并判断有否淋巴结转移,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7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27例,超声术前发现4例;淋巴结未转移50例,超声术前发现47例。通过影像组学方法判断病灶淋巴结有无转移,对照病理结果,准确率为73.1%,灵敏度为71.4%,特异度为74.0%。结论:影像组学在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中有明确价值和极大潜力。

  • 标签: 甲状腺癌 影像组学 淋巴结转移
  • 简介:真菌广泛存在自然界空气与土壤中,经呼吸道寄生在人体呼吸器官。上颌窦是人体一组最大的鼻窦,其开口位置较高,不利于分泌物引流,上颌窦炎症迁延不愈变为慢性,黏膜肿胀肥厚、出血和滥用抗生素等均易导致真菌感染。一般消炎药抗感染治疗不仅无效,而且可导致病程迁延不愈。因此,及早明确诊断,了解病变的细节及窦口的情况尤为重要。

  • 标签: 鼻窦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评价DSA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和/(或)MRI平扫、头颈CTA和/(或)MRA,颈部、脑血管超声及DSA,170例发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63例无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病史;-22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结果:185例中,颈动脉、椎动脉和/(或)颅内动脉存在不同程度狭窄者156例,轻度、中度、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例、53例、32例、20例,其中颈总、颈内动脉狭窄分别为8例、41例,椎动脉狭窄52例,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狭窄分别为19例、24例、12例,43例颅内外血管2处以上存在狭窄,25例并可见大小不同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38例重度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行支架成形术,术后供血动脉直径恢复正常.29例DSA检查阴性,颅内外血管均不存在狭窄.结论:DSA能够能准确判断颅内外血管狭窄的位置,评估狭窄的程度,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脑缺血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的256层CT血管造影资料。结果:60例中35例显示肠系膜血管病变,其中23例为肠系膜动脉狭窄,1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所有患者的血管造影均能清晰显示出血管狭窄的部位、程度、范围以及该血管分布区肠管的扩张积液、肠壁的水肿增厚。结论:256层CT肠系膜血管成像能准确快速地检出肠系膜血管病变,安全、简便、创伤小、费用低,能直观地显示病变血管及其供血区域,为手术提供较准确的定位,还有助于与其他导致腹痛的疾病鉴别。

  • 标签: 肠系膜动脉 肠系膜静脉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护理配合中使用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5年 4月— 2017年 6月我院接收的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 78例,均分为 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预见性护理。对 2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有明显差异( 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措施对急诊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急诊异位妊娠手术预见性护理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更好地把 SPOC教学模式应用到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教学中,教师对比了学院 2015级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 46名学生以及 2016级采用在线课程学习方法的 68名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成绩,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经过在线课程学习的 2016级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以及综合成绩都较 2015级未参与在线课程学习的学生的分数高,从而得出结论: SPOC教学方式有着明显的教学效果,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有很大的作用,优化了教学过程。

  • 标签: SPOC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探讨外生性肝癌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及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外生性肝癌患者的MSCT资料,患者均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12例行CT后处理重建,主要重建方法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formation,MPR)。结果:26例患者26个外生性肝癌病灶中,最大径为2.8~16.5cm,平均6.7cm。位于肝右叶14个、肝左叶9个、尾叶3个;位于脏面21个、膈面5个。5个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1个与邻近肝叶分界不清但无明确瘤蒂。CT平扫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与肝脏边缘相连、向肝外生长的实质性肿块,22个瘤内见不规则更低密度坏死区,7个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影,3个瘤内见弧线状钙化影。增强扫描动脉期26个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瘤内可见不规则强化血管影,25个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扫描肿瘤呈低密度。23个瘤灶增强后可见包膜。12例MPR重建后均显示肿瘤与肝脏在解剖学上相连。结论:外生性肝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点,MSCT多期扫描及MPR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癌 外生性 CT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特征,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四肢畸形的技巧。方法:对2012年1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为胎儿四肢畸形的病例进行分析,与产前漏诊病例对比。结果:超声诊断并引产证实胎儿四肢畸形8例,其中伴随其他系统畸形4例。产前漏诊四肢畸形17例,均不伴随其他系统畸形。结论:超声检查在骨发育异常、手足缺失、伴其他部位畸形方面较易明确诊断,而对指趾缺陷及肢体姿势异常有较高的漏诊和误诊率。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四肢畸形
  • 简介:影像学检查是肿瘤检查的重要方法,但传统的检查方法已难以满足临床需要。随着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及PET/MRI的研制成功,实现了解剖显像与代谢显像结合,大大提高了肿瘤的诊断效能。因此,多模态影像技术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标签: SPECT/CT PET/CT PET/MRI 图像融合 分子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米非司酮在妇产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院内妇产科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治疗效果做总结分析。结果子宫疾病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紧急避孕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终止妊娠者治疗总有效率90.00%,恶性肿瘤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异位妊娠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其他疾病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90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恶心,1例发生呕吐,1例发生头晕,1例发生腹痛,共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结论在妇产科疾病治疗过程中,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适当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有效率较高,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米非司酮 妇产科 应用效果
  • 简介:由于泌尿器官均由软组织构成。缺乏自然对比,肾有排泄禽碘对比剂的能力,尿道又与外界相通,因而泌尿系造影为泌尿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CR系统使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成为现实。利用IP采集影像信息,经过模数(A/D)转换,由计算机进行图像后处理,

  • 标签: 尿路造影术 数字X线成像
  • 简介:鼻前庭囊肿是发生在鼻前庭底外侧份、鼻翼脚根部软组织内和上颌骨骨质表面的囊肿,使鼻翼脚、鼻前庭底及相应的口前庭唇龈反折处软组织呈局限性球形隆起,临床较为少见。现收集我院2005年6月至2013年2月经手术病理或穿刺证实的13例鼻前庭囊肿患者的临床、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结合文献,总结分析鼻前庭囊肿的螺旋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 标签: 非牙源性囊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伴随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图像智能识别技术可较大程度地降低医师工作量、提高诊断准确性的观点在业界已达成共识。但在肿瘤综合诊疗方面,人工智能能否给予医师更好的帮助尚无定论。目前,国内外肿瘤影像领域的人工智能绝大多数仅集中于单纯的图像识别,缺乏医学数据的积累和对影像报告的分析,人工智能与肿瘤影像结合模式的探讨方兴未艾。

  • 标签: 人工智能 计算机辅助诊断 肿瘤影像
  • 简介:摘要 : 目的分析心源性胸痛患者应用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3 月广东省东莞塘厦医院收治的心源性胸痛病患者 140 例,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各 70 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诊治,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诊治。比较 2 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和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急诊停留时间和首次心电图时间均短于常规组 (P < 0 . 01) 。观察组患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检出率高于常规组 (P < 0 . 01);2 组患者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 05) 。结论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对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能有效识别高危胸痛患者,利于后续尽早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心源性胸痛 急诊高危胸痛风险评估表 检出率
  • 简介: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1997年、1999年WHO报告其为癌症死亡率的第1位。临床上将肺癌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两大类。由于小细胞肺癌对化疗、放疗敏感而首选化疗、放疗,而非小细胞肺癌Ⅰ~Ⅲa期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Ⅲb期放疗为主,Ⅳ期化疗为主。因此,肺癌病理类型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同,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时确定肺癌的病理类型十分必要。

  • 标签: 支气管镜检查 超声检查 介入性 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