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在新生儿缺氧缺血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缺氧缺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采取常规治疗,设为参照组(27例);一组采取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设为研究组(28例)。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变化及出生后的神经系统及智力发育情况。结果:监测结果显示,治疗72h后,两组患儿心率比较,研究组低于参照组,,P<0.01;但两组患儿其它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评估示,在患儿出生后1周、4周,研究组患儿神经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智力发育指数评估示,在患儿出生后3个月、6个月,研究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1。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应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效果显著,对改善其神经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间收治的缺氧缺血新生儿患者50例,根据护理参与情况随机分配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新生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护理组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程度,护理组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2.00%,对照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为56.00%,护理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明显超过对照组,组间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患儿实施循证护理方法,不仅能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患儿的总体治疗疗效,并且能有效的控制患儿的病情,对新生患儿的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加了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缺氧缺血新生儿给予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接收的92例缺氧缺血并新生儿进行分组研究,按照临床上所采取的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循证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46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循证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有效率以及护理前后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结果循证组的护理有效率45例(97.83%)显著高于常规组38例(82.61%),两组护理前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无十分显著的差异(P﹥0.05),护理后循证组的智能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常规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缺氧缺血新生儿给予循证护理,不仅能够促进患儿的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同时,还能够提高护理有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的预后治疗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缺氧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有病例数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家庭护理干预对比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智力指数、运动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家庭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缺氧缺血病患儿的身体康复。

  • 标签: 早期家庭护理干预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整体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缺氧缺血病患儿30例,依据护理模式差异性将所有患儿均分两组。予以基础护理的15例患儿为参照组,予以整体护理的15例患儿为研究组,最后比对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MDI和PDI指数,研究组改善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证实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比对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比对后差异呈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配合整体护理可以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和发育可以显著提高,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普及。

  • 标签: 整体护理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疗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的护理,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资料完整的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重度患儿4例,占12.5%。治愈25例,治愈率78.12%,好转3例,好转率为9.4%,自动出院4例,占12.5%。结论对患儿进行积极救治及早期护理,可最大程度降低患儿病死率、并残率,观察病情是协助医生诊断治疗的主要环节,护理是综合治疗的关键环节,恰当的护理方法是疾病恢复的保证。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从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0例缺氧缺血新生儿患儿纳入此次研究工作,按照数字随机分方式将其划分成2组,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有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儿PDI评分、M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比较分析,实验组PDI评分、MDI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不仅可以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同时预后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提供统计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新生儿科接收的131例缺氧缺血新生儿作为调查样本,利用电脑排序随机分为实验组(n=65)和对照组(n=66),实验组采用循证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样本的护理效果以及对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样本护理总有效率为80.30%,实验组为92.31%,P<0.05;对照组样本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为71.21%,实验组为89.23%,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新生儿缺氧缺血病得到有效缓解,并发症率也有所降低,同时相较于常规护理,家长对循证护理结果也表示出更高的满意度。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为提升当前新生儿护理质量,将68例已经被确诊为缺氧缺血的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与实验,采用双盲法对68例患儿进行分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在研究中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经对比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过程中采用循证护理可以有效的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证据。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共计100名缺氧缺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院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法,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远期预后(智能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包括脑炎、抽搐、吸入性肺炎在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12%),P<0.05;观察组患儿的智能发育指数(105.61±10.12)及运动发育指数(98.50±8.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91.93±0.21;86.50±8.10),P<0.05。结论:通过应用循证护理法可以改善缺氧缺血新生儿的远期智能发育水平和运动发育水平;同时,可降低在住院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可以提高缺氧缺血病患儿的近期和远期预后,值得在临床上加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 应用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HIE)护理中循证护理模式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HIE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总计72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6例,分别给予两组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支持,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患儿意识障碍、肢体功能与惊厥状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肢体功能、意识障碍与惊厥状况评分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HIE中,循证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症状发生率,改善意识、肢体功能障碍与惊厥症状,可推广相关护理方式。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循证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中作用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缺氧缺血新生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PDI和MDI评分情况。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化护理效果更优(P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循证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缺氧缺血新生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新生儿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经过不同护理方式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在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效果。方法 抽选72例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奇偶数法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评估患儿智力与运动功能发育状况。结果 同参照组的77.77%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更高,为94.44%,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亚低温治疗仪治疗效果显著,患儿预后效果良好,智力与运动发育指数较高,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循证护理应用于缺氧缺血新生儿中的护理质量影响分析。方法:该次分析对象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内本院收入的50例缺氧缺血新生儿,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随机组别划分,分别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循证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以此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运动发育指数和智力发育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组间数据差异满足(P<0.05)。观察组中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组间数据差异满足(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利于保证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安全,可加以积极推广运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护理质量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评估循证护理在HIE患儿中的应用价值,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方案。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HIE患儿60例,并将其分为研究组(n=30)接受循证护理干预和对照组 (n=30)常规护理干预。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和AE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中的治疗有效率为83.33%(25/30),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30),P < 0.05。此外,研究组中A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0.00% VS 13.33%),P < 0.05。结论:循证护理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AE发生率,有利于改善HIE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潜力。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循证护理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使用亚低温治疗仪的效果。方法 抽选72例于2019年7月至2021年3月来我院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奇偶数法均匀分成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亚低温治疗仪治疗,统计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评估患儿智力与运动功能发育状况。结果 同参照组的77.77%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更高,为94.44%,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原理(P<0.05)。结论 给予新生儿缺氧缺血病患儿亚低温治疗仪治疗效果显著,患儿预后效果良好,智力与运动发育指数较高,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治疗仪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