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持续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患者道湿化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期间收治的78例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双盲分组法将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间断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持续道湿化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道湿化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对比分析得知,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痰液湿化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持续道湿化与间断雾化吸入相对比,前者更能够有效满足气管切开患者对于道温化要求,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运用与推广。

  • 标签: 持续气道湿化 间断雾化吸入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人工道湿化护理在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表现。方法:选择医院在2022年7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20例建立人工道的重症患者,经抽签法处理相关人群,分出对照和观察两个小组,其纳入的患者人数相同。对照组和观察组所用的护理方式不同,两者接受的护理依次为常规人工鼻湿化护理、恒温恒湿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湿化护理,随后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与道受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与道受损发生率等数值均较对照组优异(P<0.05)。结论:对于接受人工道的重症患者,为其提供人工道湿化护理模式,给出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在患者疾病症状改善中发挥较大的作用。

  • 标签: 重症患者 人工气道湿化护理 气道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肺癌患者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比较两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气道 肺癌晚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2004年6月~2006年8月,我们在院前急救中采用口咽通气管、球囊-面罩和气管插管等3种方法建立人工道,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院前急救 气道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临床工作中儿童道异物的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入院时的病情判断评估和急救、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抢救患儿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气道异物 急救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硬度封闭式吸痰管与人工道患者道损伤性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0年12月,共120名观察对象参与,均为我院接收的人工道患者,借助计算机随机数字模型将患者分为五组:A组,吸痰管邵氏硬度(78度),B组:吸痰管邵氏硬度(80度),C组,吸痰管邵氏硬度(83度),D组,吸痰管邵氏硬度(85度),E组,吸痰管邵氏硬度(87度),以吸引效果、道黏膜损伤表现为比较标准,对不同硬度封闭式吸痰管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吸痰有效率70.00%,B组吸痰有效率84.00%,C组吸痰有效率94.00%,D组有效率95.00%,E组吸痰有效率94.00%,其中D组吸痰有效率最高;吸痰管应用后,A组道黏膜损伤率10.00%,B组道黏膜损伤率12.00%,C组道黏膜损伤率12.00%,D组道黏膜损伤率21.00%,E组道黏膜损伤率31.00%,其中A组道黏膜损伤率最低。结论:吸痰管邵氏硬度85度时吸痰效果最好,但道黏膜损伤率最高,吸痰管邵氏硬度78度时气道黏膜损伤率最低,因此临床应当根据患者的视觉情况谨慎选择封闭式吸痰管硬度。

  • 标签: 不同硬度 封闭式吸痰管 人工气道 气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对性的人工道护理对降低患者道内痰痂发生率的效果。方法:抽选出2023年1月~2024年1月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建立人工道),从中随机抽选出80例患者,并且以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展开针对性人工道护理。对比2组患者痰痂、道阻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道内痰痂发生率和气道阻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的人工道护理服务,可以明显降低患者道内痰痂发生率,有利于解除痰液粘稠度,并且减少道阻塞发生,对患者的病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针对性 人工气道护理 痰痂发生率
  • 简介:摘要:液芯片一种芯片技术与流式细胞术相结合的新技术。是基于 xMAP( flexible MultiAnalyte Profiling)技术的新型生物芯片技术平台,它是在不同荧光编码的微球上进行抗原 -抗体、酶 -底物、配体 -受体的结合反应及核酸杂交反应,通过红、绿两束激光分别检测微球编码和报告荧光来达到定性和定量的目的,一个反应孔内可以完成多达 100种不同的生物学反应,是继基因芯片、蛋白芯片之后的新一代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平台。在这个灵活和开放的平台中可进行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检测。较传统的固芯片的优势在于检测准确、信息质量稳定、可重复性好。正在进入了临床诊断领域。

  • 标签: 液相芯片 医学检验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食品在长期储放过程中由于受到空气中的氧作用,很容易变味,变色,尤其是在食用油与油脂类型含量相对较高的食品中。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食用油和油脂被氧化,很多的食品中会加入添加剂,让食品能够存放更长的时间。充分使用液质谱检测食品添加剂的实际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让食品添加剂的实用效果变得好,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液质谱检测方法在食品添加剂中效果相关问题的分析,予以有关单位参考与借鉴。

  • 标签: 液相质谱 食品添加剂 真菌毒素 实际效果
  • 简介:摘要:近年些来,伴随国内经济的增长,超高效液色谱(简称UPLC)也在逐渐发展,并且以其优势特点在医药分析中备受关注。同时,UPLC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西药分析需求,所以迎来了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分析了UPLC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在西药分析中关于这种方法的应用内容。

  • 标签: UPLC 西药分析 有效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在2022年6月-2023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心理医学科进行双向情感障碍躁狂相治疗的52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在进行治疗过程检测患者的血脂水平,依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脂异常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探究组26例发生血脂异常,对照组26例未发生血脂异常,患者均依据其病症状况进行相应药物运用,分析两组影响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水平的因素。结果:分析:探究组患者TG水平为(2.23±0.35)mmol/L,对照组为(1.46±0.30)mmol/L,t值为8.517,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TC水平为(5.46±0.36)mmol/L,对照组为(4.07±0.41)mmol/L,t值为12.990,P值为0.000;探究组患者LDL水平为(2.61±0.53)mmol/L,对照组为(2.15±0.60)mmol/L,t值为2.929,P值为0.005;探究组患者HDL水平为(0.81±0.17)mmol/L,对照组为(1.17±0.26)mmol/L,t值为5.909,P值为0.000,探究组血脂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数据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探究组年龄为(42.26±5.72)岁,对照组为(42.31±6.03)岁,t值,0.030,P值为0.975;探究组性别男/女为17/9,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0.082,P值为0.773;探究组病程≧3年/<3年为20/6,对照组为12/14,卡方值为5.200,P值为0.022;探究组发作次数≦5次/>5次为5/21,对照组为16/10,卡方值为9.665,P值为0.001;探究组心境稳定剂/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为12/14,对照组为3/23,卡方值为7.589,P值为0.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躁狂发作次数、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使用探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向情感障碍躁狂患者血脂异常经单因素分析表明,病程、发作次数和临床用药是影响患者血脂水平的的主要因素,在临床中需要良好开展心理干预,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合理进行临床用药,并注意定期检测血脂水平,有效预防血脂异常的发生。

  • 标签: 双向情感障碍 躁狂相 血脂异常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