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纳入的50例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展开本次研究,分析影响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下颌平面不同、治疗前前倾角不同、治疗前间隙/宽度比值、是否拔牙治疗等前倾角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口腔正畸治疗患者,影响其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需要对此进行充分重视并制定解决对策,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下颌第三磨牙状态改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由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视学学会金相与显微分析分会和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蔡司·金相学会杯"高校大学生金相大赛暨第三届"莱州华银·金相学会杯"高校大学生材料综合技能大赛定于2017年7月22~25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现发布第三轮会议通知,以明确赛事相关的各项重要信息,内容如下。1.比赛时间:2017年7月22~25日,其中22日熟悉赛场,23日报到和举行开幕式,24~25日比赛。2.报到地点:南京理工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大厅3.

  • 标签: 金相学 南京理工大学 会议通知 中国体视学学会 材料科学与工程 报到地点
  • 简介:中华医学会辽宁省分会第三次手外科学术会议于2000年8月12日至13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召开。这次会议是在省医学会直接领导与组织下、在朝阳市卫生局、市医学会及朝阳市院领导亲切关怀及各位代表努力下,经过紧张的学术交流,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任务。这次到会的代表90余人,收到交流的学术论文122篇。文章内容涉及手外科基础研究、断(肢)指再植、手再造、皮瓣、肌腱、周围神经、骨与关节、畸形、关节镜、电生理、康复及护理等,内容很丰富。本次会议有如下特点:

  • 标签: 辽宁 手外科学术会议 朝阳市 交流形式 学术内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对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73例交通性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病症好转,不存在异常现象。对所有患者的并发症现象对比,其中1例患者出现闭塞的现象,1例患者出现发热的现象,不良反应率为2.7%,整体不良反应率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整体恢复率为100%。结论对交通性脑积水患者采用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脑积水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式翻瓣术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1月的 60例进行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比组和研究组,各 30例。对比组采用传统翻瓣术,研究组实施改良式翻瓣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2h的肿胀度和张口限度,并总结围术期护理措施。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肿胀发生率和张口限度都优于对比组( P<0.05)。结论:改良式翻瓣术应用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拔除术中,对缓解患者肿胀和张口限度有积极影响,医护的紧密配合亦是提升患者预后的有效保障,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改良式翻瓣术 下颌阻生第三磨牙 围术期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同时对于临床的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接受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治疗的80例患者,统计其服药方式、使用频度等应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成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用药方法和剂量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中口服用药25例(31.25%),针剂用药55例(68.75%),使用频度为12.18%。80例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占比6.25%。临床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种,分别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和头孢他啶,静脉滴注和肌内注射为成人治疗的主要用药方式,这种药物的药理特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结论:掌握好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对于合理应用这类药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第三脑室底造瘘术与分流术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112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进行本次实验观察,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6例患者使用第三脑室底造瘘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56例患者使用分流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手术时间、复发率以及并发症状等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36.7±13.4)min,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5.4±20.5)min;治疗组中有3(5.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状,对照组有9例(16.1%)患者出现并发症状;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对照组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复发,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54例)和94.6%(5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在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比分流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提高患者的预后.关键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分流术;梗阻性脑积水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538-01

  • 标签:
  • 简介: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分别与甲硝唑,替硝唑配合后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的MIC值均小于配合前各药的MIC值,有协同作用,其中氧氟沙星与甲硝唑,环丙沙星与替硝唑配伍的抗菌活性最大。

  • 标签: 喹诺酮类药物 甲哨唑 替硝唑 配合 抗菌活性 实验研究
  • 简介: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与中华骨科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三期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项目编号:20080407034)拟定于2008年6月8-9日在上海举行。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 术后感染 学习班 治疗 诊断 上海交通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分析针刺、艾灸及痛点弹拨联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74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和实验组37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针刺、艾灸治疗,实验组在给予患者针刺、艾灸及痛点弹拨联合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68%,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的43例患者中,治疗后VAS和PP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大,P<0.05。结论针刺、艾灸及痛点弹拨联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轻患者的疼痛,并且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针刺 艾灸 痛点弹拨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从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用药两个方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进行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11月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的100张处方单,对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方面第三代高于第一代却低于第二代(P<0.05)。结论  当前临床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中第三代的合理性最高,绝大部分医务人员都了解其用药指征,但是在实际用药过程中,不能忽视不良反应情况,确保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中第三代药物安全使用。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哈尔滨市19家县级公立医院的现状以及技术效率进行研究,为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制定相关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现状分析和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哈尔滨市2017年19家县级公立医院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其技术效率。结果哈尔滨市19家县级公立医院平均技术效率为0.88。结论哈尔滨市县级公立医院发展较好,低效率相对较少。

  • 标签: 县级公立医院 现状分析 技术效率 随机前沿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哈尔滨市中学生家长饮酒现状、饮酒相关知识知晓率,对子女饮酒态度等情况,从家长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中学生饮酒相关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哈尔滨市 2个城区及 2个县的 46所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中学生家长饮酒行为普遍,对于饮酒相关危害知识知晓率,初中家长高于高中和职业中学家长;母亲高于父亲和其他监护人。在不同学校类型上,职业初中、高中和职业中学学生家长持反对态度比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应加强中学生家长饮酒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宣传教育,从家长方面正确引导中学生饮酒行为,特别是其他监护人和职业中学学生家长应是宣传教育的重点。

  • 标签: 饮酒 行为 知识 态度 中学生家长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主办,陕西省医学会、陕西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承办,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协办的“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三届全国乳腺学术会议”将于2011年3月25日--27日在西安召开。大会组委会邀请国内著名乳腺影像学界专家与各位同道一起就会议主题“乳腺影像诊断技术规范化及优选”和国际、国内乳腺影像学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将授予参会者国家级I类继续医学教育学分。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 乳腺 征文通知 会议 学术 西安交通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临床运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并制定出相应的风险预防机制。方法:从 2015年 2月 ~2016年 1月这段时间内我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后出现不良发应的病人中选取 20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对药物过敏的病人有 74例,所占比率为 37%;神经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52例,占比率为 26%;消化系统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35例,占比率为 17.5%;出现血液系统方面不良反应的有 29例,占比率为 14.5%;其他方面出现不良反应的有 10例,占比率为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明显的效果,应该根据病人的体质以及实际病情,对药量以及用药方法进行调节,加强风险预防机制的制定并加以实行,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 风险预防机制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评价其风险预防机制。方法收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因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并进行归类整理,研究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结果在2013年1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共有360例因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主要发生过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及二重感染等不良反应。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在治疗感染方面具有确切的疗效,但临床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掌握药物的适应症、剂量及使用方法,同时要严格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药物 临床不良反应 原因 风险预防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6月到2014年11月接受治疗的4例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采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回顾我院往年采用传统入路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住院观察时间为10.30±2.5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传统入路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50.0%,住院观察时间为16.42±2.0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住院观察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传统入路手术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第三脑室底垂体瘤患者,采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治疗方法,疗效显著,住院观察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经额底纵裂入路手术 鞍上第三脑室底垂体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状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585例,其药物治疗方案均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不良反应发生及应对情况。结果585例患者中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后,其感染情况均得到有效控制;其中25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4.27%;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12例(48.00%)、消化道不良反应8例(32.00%)、血液系统不良反应3例(12.00%)、泌尿系统反应2例(8.00%)、循环系统不良反应1例(4.00%);其中1例同时过敏反应及消化道反应,发生率4.00%;经及时停药、给予地塞米松+VintC等药物进行对症治疗后,均得到明显好转。结论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相对于第一代、第二代头孢类抗生素而言,抗菌作用更强、抗菌谱也更广,但依然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因此应严格掌握其使用指征,发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药,迅速开展针对性治疗,有利于保障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还需加强药物使用及监督管理制度,促使临床使用更加合理。

  • 标签: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