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些年,光动力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提升,能够有效针对临床中大多数难治性皮肤疾病展开治疗。我国每年仍存在大量皮肤疾病患者遭受疾病折磨,光动力治疗的出现不仅可以缓解他们的痛苦,改善疾病现状,而且在短时间内能让患者恢复到日常生活中,在此类疾病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期间,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来调整光源和照光参数,因此,对光源和照光参数的选择在光动力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上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阐述如何正确调整照光参数以及光源,并对现阶段的研究进行总结,现内容如下。

  • 标签: 皮肤疾病 光动力治疗 光源和照光参数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尖锐湿疣采用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诊治的80例尖锐湿疣患者,通过电脑系统随机分组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上实施足叶草素霉素酊治疗,A组实施光动力联合疗法治疗,统计分析其治疗疗效。结果: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2.5%)明显高于B组(7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联合疗法在尖锐湿疣应用中,可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提高治疗疗效,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尖锐湿疣 光动力联合疗法 治疗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我们对某旋转血泵的内部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其内部血液流动规律,评估了血泵的血流动力学性能,并得到了不同转速下的流量-压升特性。此外,我们也分析了叶轮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并根据幂律规律研究了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仿真结果显示,在相同转速下,随着流量的增加,血泵对血液的破坏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小流量的情况下,血泵的溶血值达到最大。这提醒我们在临床应用中,应特别关注血泵在儿童病例中的应用。

  • 标签: 旋转血泵 血流动力学 性能仿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尿路梗阻疾病泌尿外科治疗中术前下尿路动力学检查对术后前列腺症状评分、尿动力学指标影响性。方法:随机抽选入院手术治疗良性下尿路梗阻疾病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行对比性临床研究,将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3例)行常规术前检查,研究组(44例)联合术前下尿路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积分、尿动力学指标,术后膀胱出后梗阻发生率组间差异。结果:(1)研究组术后1月、3月时IPSS评分及术后膀胱出后梗阻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显著,P<0.05。(2)研究组术后3月时Vmax、Pdet高于对照组,Pves、Pmax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良性下尿路梗阻患者术前尿动力学检查的开展,可合理评估患者手术收益,为术后治疗提供指导,合理优化手术效果及临床预后。

  • 标签: 下尿路梗阻 泌尿外科手术 尿动力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RCT对职业性工尘肺病早期影像筛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粉尘作业健康监护对象69例HKV及HRCT,对照GBZ70-2009国家尘肺病标准片分别对HKV片和HRCT划分出无尘肺、观察对象、尘肺病壹期、尘肺病贰期。结果HRCT在早期影像诊断能精确显示肺微小结节,准确判定密集度,以及尘肺病合并症改变,可减少漏诊和误诊。结论在粉尘作业健康监护中,HRCT检查不仅能提高尘肺病的诊断正确率,而且能发现尘肺病继发改变,利于该病早期影像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工尘肺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60例稳定期工尘肺(II或III期)家庭病床患者分两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肺康复及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两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动脉血气、生存质量(QOL)、6min步行距离、呼吸困难(Borg呼吸困难评分)及肺康复依从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Borg评分、QOL评分、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无创组患者的肺康复依从性与康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康复联合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患者肺康复依从性,这是肺康复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比单纯肺康复更能改善患者动脉血气、生存质量、呼吸困难、6min步行距离的重要原因,该方案值得在稳定期工尘肺患者中推广应用.关键词工尘肺肺康复无创正压通气中图分类号R1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70-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常规护理和联用心理护理在临床治疗工尘肺合并肺心病中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1年5月来院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数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呼吸内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健康行为评分(HPLP-Ⅱ)。结果:研究组各项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研究组营养状况、心理健康、躯体活动、健康行为评分均优于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差异显著。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工尘肺合并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其肺功能指标,减轻患者焦虑,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心理护理 煤工尘肺 肺心病 健康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进行职业性工尘肺壹期诊断时,选择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探讨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间,本院疑似尘肺病患者共计200例,其中符合《GBZ70-2015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职业性工尘肺壹期123例,其余均为无尘肺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在对患者进行筛查时,分别采用血气分析与肺功能检查方案对患者进行筛查,确认患者的诊断结果,并对确认为工尘肺和非工尘肺的患者进行两组间症状对比与肺功能、血气分析指标对比。结果:经三张间隔半年以上胸部后前位高千伏片诊断证实,200例疑似尘肺患者,共计123例确诊为职业性工尘肺壹期。对照组患者与职业性工尘肺壹期患者症状表现,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均为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及PEF进行评估后,发现尘肺患者的肺功能相较于其他患者来说受损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提示尘肺患者的PO2及SPO2正常率显著低于非尘肺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检查对职业性工尘肺壹期的辅助诊断价值较为明显,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明确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后续治疗工作能够更为顺利的开展,具有良好的可医用价值,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职业性煤工尘肺壹期 肺功能 血气分析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防治工尘肺病工作中采用职业健康体检方式的具体效果及其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期间到本院开展入职健康检查的1000例工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工在入职后1年再次到本院开展健康检查,比较所有工尘肺病检出率的组间差异。结果:入职前工的尘肺病的检出例数为100例,检出率为10%,入职1年后,再次检查检出例数为48例,检出率为5.33%,入职后工的尘肺病检出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工高发尘肺病的原因主要是长期暴露在煤矿环境中产生的煤尘中,煤尘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工的呼吸道并沉积在肺部,引发肺部炎症和纤维化。防治尘肺病的重要性在于保护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煤尘对工的危害,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尘肺病的发生率,促进煤矿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结果可见,在防治工尘肺病工作中采用职业健康体检方式的效果确切。

  • 标签: 防治 煤工尘肺病 职业健康体检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特点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78例面部皱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肉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 动力性皱纹 面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运用全程护理对患者疼痛、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从2013年6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当中选出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其中一组患者仅进行常规的检查工作,作为对比组;对另外一组患者则采用全程护理干预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检查前后心理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理焦虑情绪评分相比于治疗前有了一定的下降,其中观察组下降趋势明显优于对比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比组。两组数据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过程中,利用全程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值得在临床实践应用过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尿动力检查 全程护理 疼痛 焦虑 影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02-01
  • 简介: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重要的并发症之一。1863年就有学者提出血流不足是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经过长时间大量的临床与实验研究,人们虽然对烧伤休克的原因及病理生理变化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对一般休克的临床防治也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液体复苏方案。但许多严重烧伤患者特别是延迟入院者,不仅难以避免休克,而且复苏效果也不满意,常造成组织器官较长时间的缺血缺氧,引起功能不全甚至衰竭,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寻求更为有效的烧伤休克防治方案,仍是当前烧伤救治的关键问题。

  • 标签: 烧伤 休克 复苏术 补液疗法 心肌保护
  • 简介:目的研究泛昔洛韦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小肠回流试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一阶导数光谱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循环液中酚红、泛昔洛韦及血浆中喷昔洛韦的含量。结果泛昔洛韦在药物浓度为25、50、100μg·ml^-1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304、0.313、0.288h^-1;在pH值为5.4,6.8、7.8时,全小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46、0.279、0.251h^-1;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47、0.191、0.194、0.047h^-1。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pH值对药物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 标签: 泛昔洛韦 一阶光谱导数法 在体肠吸收 一级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5-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扁平疣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扁平疣患者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