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氢吗啡酮应用于术中镇痛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患者72例,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包括对照组与观察组36例,观察组患者缝皮前15min取氢吗啡酮静脉注射,对照组缝皮前不给予镇痛药物,对两组患者时候不同时间段内疼痛表现、哌替啶药物使用情况与用药不良反应情况观察。结果疼痛评分观察,术后1h组间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h、术后8h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对照组(33.33%),与观察组(5.56%),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8.33%)与对照组发生率(5.56%),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镇痛药物选择氢吗啡酮,对缓解术后疼痛感、降低哌替啶药物使用率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应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术后镇痛 氢吗啡酮
  • 简介:摘要氢吗啡酮为半合成强效阿片麻醉药物,能够通过对中枢神经μ-阿片受体进行刺激,起到镇痛效果,因其与吗啡相比,能够在有效镇痛的同时降低副作用,故目前已逐渐替代吗啡作为术后镇痛药物。以下本文就以氢吗啡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从氢吗啡酮的药理作用入手,在此基础上对氢吗啡酮替代吗啡在改善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展开综述。

  • 标签: 氢吗啡酮 吗啡 术后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采用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与体会。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ICU进行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及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60例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并采取常规护理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镇静镇痛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8例,达到B级的有2例,无C级病例;对照组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达到A级的有50例,达到B级的有4例,C级病例6例;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对采取镇静镇痛药物治疗的ICU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安全护理,能显著提高镇静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药物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无痛分娩过程中椎管内麻醉的主要风险及产程不进展等情况的应急处理对策和机制。方法将120例孕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记录产妇在产程中对疼痛的反应程度和主动参与分娩的能力,对比研究给予药物的剂量和时机,使镇痛用药更趋个体化。结果椎管内麻醉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显著。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对新生儿的影响。结论研究并开展椎管内分娩镇痛,减轻孕产妇分娩疼痛,减低新生儿的窒息率,进一步降低母婴死亡率和并发症率,达到优生优育效果

  • 标签: 椎管内麻醉 分娩镇痛 个体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ICU收治的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83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镇静镇痛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镇痛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的治疗时间,镇静药物使用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在优质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6年6月-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共92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研究组(n=47例,行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常规组(n=45例,行无麻醉状态下自然分娩),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对照。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时间(167±26.5)min、第二产程时间(45±10.6)min、新生儿窒息发生率4.26%、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6.38等均低于常规组(233±20.4)min、56±12.8、17.78%、20.0%(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过程中,对其行腰硬联和麻醉分娩镇痛,能明显缩减其分娩时间,降低新生儿窒息及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几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腰硬联合 麻醉 产妇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在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60例,其中瘢痕子宫硬膜外镇痛分娩孕妇30例为研究组,瘢痕子宫未镇痛分娩孕妇30例为对照组,观察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催产素使用率、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有无子宫破裂、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疼痛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催产素使用率增加,第二产程时间延长,但无一例发生子宫破裂,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掌握瘢痕子宫阴道分娩指征,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实施硬膜外镇痛分娩可有效降低孕妇疼痛,提高孕妇试产信心,降低剖宫产率,且并不增加子宫破裂及新生儿窒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镇痛分娩 瘢痕子宫 阴道分娩 子宫破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患者300例,随机分观察组180例,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术毕接硬膜外自控镇痛泵48小时。对照组术后给予哌替啶50mg镇痛。观察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硬膜外镇痛泵用于阑尾切除术后镇痛可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疼痛,对肛门排气无影响,可使患者早活动,预防术后肠粘连,促进恢复。

  • 标签: 阑尾切除术 镇痛泵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及分析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不同镇痛方法对其术后康复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2016年1月-2016年12月间接收的剖宫产孕产妇300例,参考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3组甲组共100例,术后行静脉镇痛;乙组共100例,术后行硬膜外麻醉;丙组共100例,术后予非甾体药口服镇痛。观察两组孕产妇术后的镇痛效果与康复情况。结果甲组、乙组的术后镇痛0级率与丙组相比明显更高,镇痛1级率、2级率明显更低(P<0.05);甲组、乙组孕产妇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泌乳时间与丙组相比显著更短(P<0.05);甲组、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乙组相比明显更低(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方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安全性较高,且有助于促进产妇的术后康复。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 镇痛 静脉镇痛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控镇痛泵在腹部手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0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40例腹部术后采用自控镇痛泵,镇痛效果满意,患者视觉VAS评分低于6分35例(87.5%)。伴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34例,自我感觉精神状态较好无需处理。结论自控镇痛泵在腹部手术中的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腹部手术 术后疼痛 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普外科患者行术后镇痛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32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各1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VAS)、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VAS评分、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均低于常规组,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154例(96.25%)显著高于常规组142例(88.75%),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结论对普外科患者术后镇痛的过程中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还能够缩短患者的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后镇痛 普外科患者 护理干预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镇痛中导乐仪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7月—2018年6月本院接诊的单胎足月妊娠初产妇100名,将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50)。观察组采用GT-4A导乐仪镇痛法,对照组不接受分娩镇痛。分析两组分娩活跃期的疼痛程度,比较剖宫产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时间为(326.59±94.26)min,比对照组的(396.74±97.25)min短,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为4.0%,比对照组的16.0%低,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导乐仪对产妇进行分娩镇痛,可显著减轻其疼痛程度,降低剖宫产率,促进产程进展,建议采纳。

  • 标签: 分娩镇痛 应用价值 导乐仪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分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本院自然分娩62例,经单盲随机法分组。对照组31例,不给予镇痛;余31例入组实验组,给予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分娩配合度评分高,产痛程度轻,第一产程和总产程较短,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统计学意义。组间第二产程、第三产程和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硬膜外阻滞镇痛麻醉对提高产妇分娩配合度、减轻产痛有积极意义,产程明显缩短,值得推广。

  • 标签: 分娩 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镇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性镇痛药在现代临床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麻醉的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持续给药进行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麻醉性镇痛药物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麻醉性镇痛药物对患者进行麻醉,麻醉疗效确切,并发症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物 现代临床麻醉 麻醉效果
  • 简介:(辽阳中心医院ICU辽宁辽阳111000)摘要将辽阳中心医院ICU2010年、2011年收治的96例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超过48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2010年组和2011年组,回顾观察采用每日唤醒疗法的疗效。认为唤醒期间严密监测患者神志变化,患者清醒期间鼓励其肢体运动与自主咳痰。加强气道管理,结合体位,促进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有利于减少镇静药的剂量、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ICU停留时间[1]。

  • 标签: 镇痛镇静 每日唤醒疗法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20-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骨科行髋部骨折手术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静脉给药,观察组采用股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摆放体位时的镇静、镇痛评分以及血压、心率情况。结果两组摆放体位时的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OA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两组在摆放体位时MAP、HR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和舒芬太尼用于髋部骨折患者蛛网膜下隙阻滞前摆放体位时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但舒芬太尼有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优先选择股神经阻滞。

  • 标签: 髋部骨折 蛛网膜下隙阻滞 摆放体位 股神经阻滞 舒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行联合镇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年龄在12~18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已行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使用自控镇痛泵(PCA)镇痛;并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规范联合镇痛管理,联合氟比洛芬酯(商品名为凯纷)镇痛;并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术后48h疼痛评分比较,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术后2d夜间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实施联合镇痛,同时给予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确实加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 标签: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联合镇痛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的镇痛方式对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止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芬太尼进行术后止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氯胺酮进行术后镇痛,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以及相关表现。结果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疼痛情况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另外,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ODI功能障碍指数为(83.108±5.345)%,观察组患者为(12.097±6.916)%,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术后给予患者静脉滴注芬太尼以及氯胺酮能有效的缓解患者疼痛情况,较好的保持患者镇静状态,适合在临床上广发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术后镇痛 芬太尼 氯胺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这段期间内,选择来我院进行分娩的200例产妇作为此次研究对象,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给予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100例试验组产妇分娩时给予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最终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结局。结果试验组产妇剖宫产率(21例,21.00%)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6例,6.00%),两组间进行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产妇的血清D—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椎管神经阻滞麻醉分娩镇痛有利于提升产妇顺产率,减少对产妇凝血系统影响,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锥管神经阻滞麻醉 分娩镇痛 分娩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对降低低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会阴损伤的效果。方法将4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单胎头位)按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予常规分娩期心理护理、使用拉玛泽呼吸减痛法、导乐分娩,鼓励采取自由体位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后会阴情况。结果会阴侧切率观察组23.0%、对照组40.0%,会阴完整率观察组16%、对照组2%,会因Ⅰ度裂伤观察组61%、对照组56%,会阴Ⅱ度裂伤观察组无、对照组2%,两组均未出现会阴Ⅲ度裂伤。结论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可明显降低低危初产妇的会因损伤率。

  • 标签: 初产妇 分娩 会阴损伤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