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686”项目的实施探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对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性及对社会的稳定性。方法从我省呼市地区纳入管理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0例患者其中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随访调查结果分析和肇事肇祸量表评定了解患者的病情复发和肇事肇祸倾向。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复发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对康复期患者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家属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复发率,肇事肇祸倾向也明显降低从而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 标签: 重性精神精神疾病 &ldquo 686&rdquo 项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干眼症病患强化综合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0例干眼症住院患者,随机分组后对比两组社会心理状态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社会心理状态评分方面,除了在掩饰值上两组相差较小外,其他各项观察组分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干眼症病患强化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由于眼部不适所产生的社会性下滑及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

  • 标签: 干眼症 综合护理 社会心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本研究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调查分析了不同婚育状态的适婚青年的主观幸福感、社会支持,以及两者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和单身状态在主观幸福感上无显著差异;从未婚进入到婚姻状态及孕育下一代,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有男女朋友比单身的,已婚比未婚的,有孩比无孩的,从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感觉取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并从而提升了幸福感。同时,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显著正相关,尤其是其中的主观支持。

  • 标签: 适婚青年 婚育状态 社会支持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摘要社会排斥是一种广泛受到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当个体被社会排斥后,会产生挫折从而增加个体的攻击行为。认知风格是个体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场依存的个体依赖环境感知信息。本研究探讨了认知风格作为调节变量在社会排斥下对个体攻击性产生的影响。实验选择54名大学生被试,发现社会排斥会增加场依存个体的攻击性,场依存的个体在社会排斥的情况下产生更强烈的攻击性,但同时也发现在没有被社会排斥的情况下,场独立的被试产生更强的攻击意向。

  • 标签: 社会排斥 认知风格 攻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进食障碍在中国有明显上升趋势,但是社会对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关注相对较低,加上媒体报道提倡瘦身形象进一步增加进食障碍的风险。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注意,成千上万的家庭可能会受到不良影响。了解青少年进食障碍的状况,并获得不同自我评估、社会因素下对进食障碍的影响。方法分层整群抽取安徽某市384名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调查青少年进食障碍状况,其内容包括进食障碍量表、家庭情况、自我评价和社会因素等。结果女生进食障碍评分(67.88±21.40)高于男生(57.09±21.73)(P<0.05);非独生子女进食障碍评分(65.96±22.51)高于独生子女(60.90±21.49)(P<0.05);大学生进食障碍评分(71.31±24.74)高于高中生(56.53±16.95)(P<0.05);对自己要求较低、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负担较重、与同学关系较差、遇困难从不向同学/朋友求助者进食障碍评分较高(P<0.05);非常或一般关注媒体瘦身宣传、伙伴和/或朋友有节食者进食障碍评分较高(P<0.05)。讨论青少年进食障碍评分较高,加大媒体正面宣传、心理关怀、社会支持及同伴教育,可降低青少年进食障碍的发生。

  • 标签: 青少年 进食障碍 自我评估 社会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社会支持与心理防御方式使用的相关性。方法对4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社会支持量表评定(SSRS),将结果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SSRS总分与DSQ投射、同一化呈负相关,支持利用度与被动攻击呈负相关、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结论社会支持会影响抑郁症患者一些心理防御方式的使用,提高社会支持利用度,对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会有帮助。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防御方式 社会支持 相关
  • 简介:摘要本报告通过多种渠道对徐州市的社会心理服务情况以及市民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识和期待进行了调查,并基于调查内容分析了现有工作的长处和不足,结合国内外其他城市的优秀经验,为徐州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 标签: 社会心理服务 体系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团体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作用。方法对照组、实验组各入选患者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护理、心理治疗、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团体认知干预治疗。结果12个月后,实验组社会功能状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针对社会功能的康复护理非常必要。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社会功能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社区康复是精神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专业社会组织是社区康复重要力量,专业社会组织主要通过建立的康复中心、护理站,为精神病康复提供适宜康复环境或者为精神病社区康复提供技术服务,弥补精神病管理薄弱环节或覆盖盲区。

  • 标签: 专业社会组织 精神病人 社区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用人际信任量表(ITS)与社会支持量表,对广州6所大学55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11.0进行了相关统计和分析。结果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度较高,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各因子及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结论个体的人际信任态度在大学正处于形成阶段,表现出不稳定的倾向,相关部门要把握这一时机,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进行社会干预,提高他们的人际信任度。

  • 标签: 人际信任 社会支持 大学生
  • 简介:对某高校316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应对方式特点以及和社会支持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大学生从总体上说更倾向于采取解决问题、求助应对方式,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而女生比男生更多采取求助应对方式。(2)从总体上说,社会支持水平与积极应对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无明显相关.(3)大学生更重视来自主观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对解决问题应对方式贡献率较大,社会支持利用度明显影音求助应对方式的采用。(4)男生和女生应对方式存在一定差别。对于男生,客观支持和退避呈负相关,社会支持水平对解决问题贡献率较大;对于女生,客观支持和退避成正相关,社会支持对于求助应对贡献率较大。(5)在幻想应对方式上,性别和社会支持存在交互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大学生 应对方式特点 社会支持水平 社会支持利用度
  • 简介:(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技术中心站河南三门峡472000)摘要目的是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将67例住院孕产妇随机分成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干预组接受研究者制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接受一般分娩常规护理。应用主观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2组产妇进行问卷测定,并对结果进行f检验及相关分析。结论护理干预有利于增加产妇的社会支持,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产妇 护理干预 主观幸福感 社会支持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62-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对失眠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成人版)、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活事件量表(LE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53例失眠症患者(失眠组)及45例无失眠者(对照组)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失眠组患者内外向分值、对支持的利用度低于对照组(P<0.01),而神经质、抑郁、焦虑、负性生活事件、主观支持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失眠症患者具有明显的内向和神经质、抑郁、焦虑个性,且与负性生活事件有关,在药物治疗失眠症的同时,应注重心理社会因素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 标签: 失眠症 社会心理状况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独居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关联性,提出改善独居者生活品质策略。方法择取2016年10月某地区126名独居老人为研究对象。设为1组,另取同地区非独居老人224例为两组,使用SRHMS量表,实施测评,全面评价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情况。结果1组受试者的社会健康以及心理评分分别为(5.83±1.83)和(5.92±1.79),两组受试者为(6.99±1.82)和(7.02±1.53)P<0.05.1组受试者的幸福感、自信度、对生活满意度以及乐观程度显著较低,P<0.05.其参与活动性、与亲友联系程度和家庭和睦性显著较两组低25%-28%。1组的社会支持得分、社会资源/接触、社会适应得分分别为(5.63±1.82)(5.49±2.84)(6.02±1.82),两组上述得分为(6.42±1.82)(6.94±1.22)和(7.62±1.82),组间数据存在显著差异,P<0.05.1组受试者的生活以及医疗需子女接济占整个比例的23.5%和55.3%。明显比两组高。可感知子女关爱者比两组少30.0%,对治疗担忧者比两组高11.2%。曾遭遇子女忽视为两组的32.5倍。结论独居老人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情况普遍较差,社会支持有待加强,鼓励老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广泛交友,给予其必要心理慰藉和精神支持,有助于提升其心理卫生水平。

  • 标签: 独居老人 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 策略分析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校近三年以来药学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掌握毕业生真实的就业状况和就业质量,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和期望,为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服务品牌专业建设,进一步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现实依据。

  • 标签: 药学专业 就业现状 社会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2月从社区抽取老人440名作为对象,采用孤独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心理健康量表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与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入组老人男性与女性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及领悟社会支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老人男性孤独感、一般健康评分,高于女性(P<0.05);入组老人男性其他支持评分,低于女性(P<0.05);SPSSPearson 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老人心理健康与孤独感呈正相关性(P<0.05);老人心理健康与领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孤独感、领悟社会支持会对老人心理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减少老人孤独感,给予更多的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老人心理健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子宫切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社会支持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94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7例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7例患者行社会支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依从性为100.00%,对照组为80.85%,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87%,对照组为78.7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患者加强社会支持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预后,密切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子宫切除 焦虑 抑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在自杀未遂者干预中应用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室救治的自杀未遂者136例,并通过情绪稳定性量表、WHO健康量表以及BECK抑郁自评量表等综合评估后,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8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社会心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心理健康问卷以及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评定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理健康各项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应付方式各项目评分改善情况明显(P<0.05)。结论应用社会心理干预的临床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消除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心理健康。

  • 标签: 自杀未遂者 心理健康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就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施治的具体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就针对我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1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给予认知治疗。结果在该治疗方法的作用下,患者得到有效恢复。结论针对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以认知治疗展开治疗,可帮助该部分患者得到有效恢复。

  • 标签: 认知治疗 偏执型人格障碍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