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对疫苗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选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我院接受的计划免疫儿童9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度无明显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儿童家长认知评度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家长对疫苗接种作用、注意事项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计划免疫儿童家长能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知度增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计划免疫 疫苗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乙肝疫苗与球蛋白对宫内乙肝病毒感染的控制问题。方法选取100例检测乙肝呈阳性的孕妇分成4组,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只用乙肝疫苗及空白组进行对照,每名孕妇都做HBV-DNA和HBsAg的检测,以及新生儿出生时立即进行静脉血中的乙肝系列的检测,来了解宫内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在全程只用乙肝免疫球蛋白组和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组的新生儿在宫内感染的几率为(3%VS3%),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只用乙肝疫苗组的感染率与对照组的感染率为(11.7%VS14.2%),乙肝疫苗组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使用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不但可以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的携带率,而且可以节约成本。

  • 标签: 乙肝 乙肝免疫球蛋白 宫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6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儿童接种次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儿童接种后对其进行随访,并记录和统计随访结果,针对出现不良反应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儿童局部胳膊红肿6例、儿童发热9例、儿童局部硬结3例、儿童过敏性皮疹2例、儿童接种上肢水肿3例、儿童接种部位化脓1例;加强免疫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00%,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儿童的1.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种次数呈现出反比关系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次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儿童在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之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应当根据总结归纳的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预防接种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南京市浦口区2009年8月龄—14岁及下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在血清学和流行病学效果。方法通过采集0岁~、1岁~、3岁~、5岁~、7岁~、10岁~、15岁~、20岁~年龄组人群血清,检测麻疹抗体,分析比较抗体水平和SIA前后0岁组、1-14岁组和15岁及以上组的麻疹发病例数增减情况。结果SIA后全区麻疹抗体阳性率91.12%,各龄抗体阳性率在30%-92.96%,达到保护水平(800IU/ML)的阳性率为64.75%,不同年龄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别,SIA前后的1-14岁年龄组发病例数减少80%-100%。结论全区麻疹强化免疫安全有效果,达到全省同期水平,全区15岁及以上年龄组麻疹抗体水平偏低而发病例数偏多,证明该年龄组是消除麻疹的重点人群,应开展以麻疹疫接种为主要手段综合防制工作。同时还要继续加强后续的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AttenuatedLive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ImmunizationActivities,SIA)和监测工作,确保全区2012年消除麻疹。

  • 标签: 麻疹减毒活疫苗 强化免疫活动 保护水平Nanjing pukou 1 4 years old and younger children measles vaccine aggrandizement immunity effect assessmen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婴幼儿接种百白破疫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84例于2015年2月—2016年7月期间来我院进行百白破疫苗接种的婴幼儿,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包含42例婴幼儿。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常规疫苗接种护理,观察组婴幼儿给予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婴幼儿的发热、局部红肿、硬结、无菌化脓等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在百白破疫苗接种过程中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婴幼儿的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程度,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婴幼儿 百白破疫苗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加强免疫 接种率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预防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计免门诊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3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80例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接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接种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疫苗接种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接种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 标签: 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流行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疫苗接种对托幼园所和中小学校水痘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选择;兰州市城关区2010年—2016年托幼园所、中小学校中确诊患水痘的患儿1000例为研究对象,以此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分析总结分布特征。结果469例患儿无水痘疫苗接种史,531例患儿有水痘疫苗接种史,其接种时间距发病时间30天~1年的患儿18例、1~3年的患儿97例、3~5年的患儿102例、5~10年的患儿181例;无水痘疫苗接种史患儿4岁为发病高峰年龄,有水痘疫苗接种史患儿6岁为发病高峰年龄。结论疫苗接种可有效推迟水痘发病高峰年龄,更有效缓解了患儿的临床症状,但尽管有免疫策略,仍无法防止水痘于托幼园所、中小学中传播。

  • 标签: 水痘 疫苗接种 托幼园所 中小学校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宫颈癌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分析资料,通过病理检查报告以及病情问诊记录档案,研究分析影响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对中国18~25岁健康女性注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安全性以及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果是否有一定的敏感性。结果实验组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转移概率以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疫苗的注射使用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结论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分娩次数、性生活习惯、婚姻史、病毒、真菌感染、吸烟以及子宫糜烂、裂伤、外翻等,通过接种二价HPV疫苗联合巴氏涂片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同时接种注射安全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但是宫颈癌疫苗在未来不仅需要改进价格、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还应当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 标签: 宫颈癌 发病相关因素 宫颈癌疫苗 巴氏涂片法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于成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展开分析,同时分析当前接种乙肝疫苗(HepB)现状情况,详尽的探究HepB免疫策略。方法通过实施描述流行病学的方式,针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乙肝病例的年龄别发病情况(2010年-2016年)展开观察及分析,并且查询1979年、1992年、2006年期间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结果通过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出了,我国的成年急性乙肝报告发病率在一直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且容易感染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存在极高的感染风险。结论国内在对于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以及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之后,需要展开成年重点人群(18岁至60岁)乙肝疫苗的接种,进而做到将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进行显著的降低。

  • 标签: 成年 乙型病毒性肝炎 流行病学特征 疫苗免疫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方法选择本市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职的县级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79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接种工作人员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可接受性。结果本次所有参与调查的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均完成调查问卷,从事乙脑疫苗接种工作的时间为1~29年,平均时间(14.39±12.17)年;18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危险,11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发病非常严重;每个月乙脑预防疫苗接种花费的时间为1~4天,平均时间(2.51±1.17)天,3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乙脑或疫苗不可与麻疹等疫苗同时使用,76名认为按照上级规定进行;家长拒绝给孩子进行乙脑免疫接种的原因有认为乙脑疫苗的效果不佳,担心小儿发生不良反应;74名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认为应加强乙脑疫苗的宣传可以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结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对疫苗临床反应的掌握程度较高,但是对乙脑及其危害性的认识程度较低,应加强乙脑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接种率以减少乙脑的发生。

  • 标签: 预防接种工作人员 乙型脑炎疫苗 可接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镇雄县健康人群的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核心抗体HBcAb情况,了解镇雄县健康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水平及疫苗接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镇雄县三个乡镇中的328名健康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28名研究对象进行血清检测,分析镇雄县乙肝疫苗接种情况。结果8个月~4岁、5岁~9岁、10岁~14岁这三个年龄段疫苗接种概率分别为95.58%、87.50%、85.71%;15岁~49岁年龄段随机抽58例检查,58例疫苗接种概率为31.03%。结论我国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呈现低龄化趋势,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下一代健康问题,我国乙肝疫苗接种宣传效果较好。

  • 标签: 乙型肝炎 抗体水平 疫苗接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生素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5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在近期注射过肺炎链球菌疫苗后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抗生素联合肺炎链球菌疫苗在小儿肺炎链球菌感染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比较好。

  • 标签: 抗生素 肺炎链球菌疫苗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对儿童疫苗正确接种及接种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我院门诊进行疫苗接种的儿童280名,将实施常规预防接种的儿童纳入对照组,将增加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的儿童纳入观察组,140名/组。将两组儿童的接种情况以及儿童家长的相关知识知晓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儿童的接种推迟时间(3.26±1.02d)、平均接种率(80.00%)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儿童的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数据相差不大,P值大于0.05;观察组儿童家长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存在高度差异(P<0.05)。结论在儿童疫苗接种期间对儿童家长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是提高疫苗正确接种率和接种质量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儿童 疫苗接种 接种质量 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