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婴幼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对乙型肝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78例婴幼儿,对所有婴幼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并分析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的HBsAb阳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接受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婴幼儿在一年、两年及三年后的HBsAb应答率、HBsAb无应答率以及HBsAb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婴幼儿四周、十二周以及二十四周后HBsAb阴转率及HBsAb阴性率具有显著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够有效降低其乙肝发生率,具有十分显著的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当给予高度关注。

  • 标签: 乙型肝炎 婴幼儿 疫苗接种 预防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水痘疫苗预防小儿患水痘的效果。方法选取某幼儿园儿童300例,接受水痘疫苗预防儿童有150例,未接受水痘疫苗儿童有150例,所有儿童水痘发生情况及水痘保护率对比。结果与未接受水痘疫苗注射儿童组比,接受水痘疫苗儿童水痘发生率低,水痘保护率高,P<0.05。结论对儿童实施水痘疫苗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其自身水痘感染率,显著提高儿童水痘保护率,改善其预后情况,显著提高免疫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水痘 疫苗预防 小儿 水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接种乙肝疫苗的婴幼儿,收治时间为2016年5月到2018年1月。分析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结果婴幼儿在接种1、2和3年后的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分别为(120.01±10.27)mU/ml、(92.36±8.29)mU/ml和(49.26±7.29)mU/ml,三个时间段平均乙型肝炎抗体滴度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但是不良反应症状在24小时内可自行消失。婴幼儿在首次接种第4、12、24周后的HBsAb转阳率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婴幼儿在接种乙肝疫苗后,乙型肝炎的感染率会显著降低,值得广泛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 抗体滴度 不良反应发生率 HBsAd转阳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对降低患者心理压力、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职的3600例门诊接种狂犬疫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案。一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另一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护理人员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适合大力推广。

  • 标签: 门诊 狂犬疫苗 人群 心理分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临床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记录100例儿童无免疫应答、出现免疫应答以及出现高应答的抗体应答情况;比较不同年龄段儿童4~6岁,2~4岁,1.5~2岁,1~1.5岁,0.5~l岁,0~0.5岁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并比较男性以及女性出现免疫应答的情况。结果100例儿童中,无免疫应答率为17.00%(17/100),出现免疫应答率为83.00%(83/100),出现高应答率为49.40%(41/83);4~6岁,2~4岁,1.5~2岁,1~1.5岁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0.5~l岁以及0~0.5岁儿童(P<0.05);本研究的57例男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4.21%(48/57),43例女性儿童中,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为81.39%(35/43),不同性别的儿童出现免疫应答的发生率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儿童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应用,但抗体的浓度会随着儿童年龄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因而对于年龄偏大的儿童应该适当增加的疫苗剂量,从而提高免疫应答率。

  • 标签: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 预防接种 临床情况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对隆阳区2013年至2017年的疫苗接种情况的调查,对隆阳区这五年的疫苗接种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找出在疫苗接种上存在的不足,希望对今年隆阳区疫苗接种工作的展开有所帮助,提高全区的疫苗接种率。本文主要对辖区内村级卫生院的疫苗接种状况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

  • 标签: 免疫规划 疫苗 接种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实验研究对象为我区产科医院选取的2016年至2017年期间出生的220例足月新生儿,并按照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给予对照组新生儿常规护理方法,给予实验组新生儿袋鼠式护理,观察、评价新生儿疼痛的环节情况。结果采用袋鼠式护理方法的实验组在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产生疼痛的临床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袋鼠式护理对缓减足月儿疫苗注射所致疼痛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产科护理中推广开来。

  • 标签: 袋鼠式护理 足月儿疫苗注射 缓减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社区儿童家长疫苗及安全接种知信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进行疫苗接种的180例儿童家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家长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其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情况。结果据调查发现,在180例社区儿童家长中对接种前需向医生提供最近健康状况、发烧时不能接种疫苗疫苗的主要作用是防病、知道正确的预防接种地点、知道按接种证上预约日期接种的知晓率较高,均在90%以上;对接种后连续2天高热症状,需吃退烧药知晓率最低,仅为6.67%;同时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户口、户籍及是否会主动了解疫苗知识有较大相关性。结论社区儿童家长对疫苗及安全接种知识知晓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对其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

  • 标签: 疫苗 接种 知信行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患者,时间在2016年1月直至2016年12月之间,对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在100例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患者中,轻度不良反应所占比96.00%、中度不良反应所占比4.00%,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重度不良反应。<10岁和>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10岁~60岁年龄段,P<0.05。结论对狂犬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疫苗接种副作用,促进接种顺利开展,值得研究。

  • 标签: 狂犬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对疫苗知识的认知程度。方法选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我院接受的计划免疫儿童9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目标,通过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比较组,比较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计划免疫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儿童家长对疫苗知识的认知度无明显差异,实施干预后两组儿童家长认知评度有所提高,其中实验组家长对疫苗接种作用、注意事项知识认知度明显高于比较组(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后,计划免疫儿童家长能够更加明确的认识到疫苗接种的重要性,认知度增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计划免疫 疫苗 认知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预防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来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的儿童68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儿童接种次数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组。在这个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在儿童接种后对其进行随访,并记录和统计随访结果,针对出现不良反应儿童的接种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儿童局部胳膊红肿6例、儿童发热9例、儿童局部硬结3例、儿童过敏性皮疹2例、儿童接种上肢水肿3例、儿童接种部位化脓1例;加强免疫组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为7.00%,显著高于基础免疫组儿童的1.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接种次数呈现出反比关系儿童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次数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年龄越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结论儿童在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之后会出现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应当根据总结归纳的不良反应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预防接种 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不良反应 应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2013年某地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性,以指导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以2013年某地5个县区相关四种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为基础资料,应用秩和比法比较不同县区和不同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2013年某地五个不同县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Ⅴ>Ⅲ>Ⅰ>Ⅳ>Ⅱ,除Ⅱ与其他四个县区两两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两两县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两两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区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较差,其他县区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的排序为DPT>MV>JEV>OPV,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措施提高Ⅱ号县区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OPV、JEV和MV疫苗加强免疫接种率,提高保护性抗体滴度水平。

  • 标签: 国家免疫规划 加强免疫 接种率 综合评价 秩和比法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宫颈癌疫苗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自2017年10月—2018年1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分析资料,通过病理检查报告以及病情问诊记录档案,研究分析影响中国女性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病理特征,同时对中国18~25岁健康女性注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成本、安全性以及有效率等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果是否有一定的敏感性。结果实验组接种宫颈癌疫苗的成本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转移概率以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疫苗的注射使用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案。结论宫颈癌发病的相关因素包括分娩次数、性生活习惯、婚姻史、病毒、真菌感染、吸烟以及子宫糜烂、裂伤、外翻等,通过接种二价HPV疫苗联合巴氏涂片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同时接种注射安全性较高且成本较低,但是宫颈癌疫苗在未来不仅需要改进价格、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还应当通过临床试验获得更加准确的研究结果。

  • 标签: 宫颈癌 发病相关因素 宫颈癌疫苗 巴氏涂片法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