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标本溶血对临床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与处理措施的观察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到12月在门诊进行体检的100例正常人的血标本,将正常标本作为对照组,溶血标本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标本的检测结果。结果溶血对于生化检验结果有着明显的影响。结论在进行检验的过程当中应该尽可能防止溶血,对标本应该妥善处理以及保存,严格把握血液质量,减少误差,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真实准确性。

  • 标签: 标本溶血 常规生化检验 影响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心电图(动态、常规)诊断冠心病效果。方法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6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心电图,观察组选择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动态心电图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冠心病诊断效果。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常规检验在诊断尿路感染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间收治的尿路感染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行尿常规检验,记录其检测结果,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三项尿常规检验指标(WBC、LEU、NIT)单独或者串联、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约登指数等。结果三项指标并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的敏感性最高为88.0%,三项串联诊断尿路感染的特异性最高,为97.5%,WBC单独诊断的总体准确率和约登指数均最高,分别为79.5%和55.4%。结论尿路感染的诊断过程中使用尿常规检验不仅操作简便,时间短,而且有良好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理想的快速筛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尿路感染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健康教育结合常规护理在咽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治疗咽炎患者84例(2016年5月16日到2017年4月16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健康教育联合常规护理),各42例,对比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咽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联合健康教育的观察组患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咽炎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结合常规护理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标签: 咽炎 健康教育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用于诊断肾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06月—2018年06月于我院血透科就诊的肾性贫血患者为观察组,共180例,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180例人员为对照组,均开展血常规检验,对比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C、Hb、MCV、MCH、MCH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B组的RBC、Hb、MCV、MCHC和RDW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有助于促进临床诊断和鉴别准确性的显著提高,保证患者能够早日进行对症治疗,致力于贫血状况的改善和患者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诊断与鉴别诊断 肾性贫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其血常规检测结果,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月期间自愿参与机采血小板的102名献血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每2周1次的频率机采血小板,分别对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常规进行检验,观察其变化。结果献血员献血前、献血后4周和献血后24周的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等多项血常规指标水平对照相仿(P<0.05)。在多次机采血小板期间,献血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结论多次机采血小板对献血员血常规并无显著的影响,不会损害献血员的身体健康,是一种安全的血液捐献方式,能够为临床医疗服务提供重要的支持。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献血频次 血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间收治的贫血患者20名,按照贫血情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缺铁性贫血(1组)、一组为巨幼贫血(2组),每组各10名,另外再选取我院同一时间段收治的体检结果为健康的对象10名为3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验,并对三组对象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组对象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等各项血常规检验指标在进行对比后,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 检验 贫血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患者按照诊断方法的区别命名为对照组(常规心电图)、观察组(动态心电图),每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心肌缺血阳性诊断率分别为84.13%、63.46%,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阳性诊断率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等阳性诊断率分别为41.26%、46.03%、49.20%、46.03%、50.79%,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临床通过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其诊断准确率明显较高,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良好的依据。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涂片在血常规检测中的重要应用。方法择取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60例患者,先为其进行自动血液分析仪检验,再为其实行血涂片镜检。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结果160例患者使用血液分析仪检验,发现80例(50%)为阳性,经血涂片镜检之后,其中真阳性与假阳性各40例;发现80例(50%)为阴性,经血涂片镜检之后,其中真阴性76例,假阴性4例。故血液分析仪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91%、65.52%。结论作为一种过筛式检查,血常规可能出现不准确结果,单以血液分析仪进行检验是不够的,必须要以血涂片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标签: 重要性 血涂片镜检 自动血液分析仪 准确率 血常规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妊娠期贫血孕妇60例为实验组,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产检孕妇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检验,综合分析各组的检验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33.07±0.92)pg、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9.21±1.96)%,比对照组的(26.28±1.47)pg、(12.75±1.16)%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力度,可及时发现妊娠期贫血者,让患者能够及早接受对症治疗,从而有助于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建议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妊娠期贫血 对症治疗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检出率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冠心病患者80例,将80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心电图组和动态心电图组,每组40例。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阳性、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室性期间收缩早发、房室传导阻滞、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早发这几项的检出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各个指标检测率均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具有更高检出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敏CRP(hs-CRP)联合血常规检验运用在儿科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3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感染类型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组(n=30)、病毒感染组(n=40)以及细菌性感染组(n=60),均行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对三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毒感染组和肺炎支原体感染组的hs-CRP和WBC水平均低于细菌性感染组(t=10.772,P<0.05);但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组和病毒感染组的WBC和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意义(t=0.173,P>0.05);同时,与单一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相比,超敏CRP联合血常规的检验准确率较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和超敏CRP检验联合运用,可以对患儿感染情况进行准确判断,有助于合理选择药物。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检验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方法针对90例患者,首先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后,再应用高频心电图测试;观察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诊断,记录结果后,使用常规心电图测试,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共90例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应用到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但是应用到心脏病变中依然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必须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心脏病 结果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针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择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我院接诊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包含3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与参照组患者大致相当,组间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诊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相较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水平,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化患者在患病和接受治疗过程中的生理舒适程度和生存质量,提升患者的整体性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医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广运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护理 常规护理 临床效果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断肢再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手足外科收治的40例断肢再植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区别,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的住院满意评分、出院满意评分明显较高;其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较少(P<0.05);观察组、对照组血管危象发生率分别为5.00%、25.00%,观察组血管危象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相对于常规护理来说,优质护理用于断肢再植患者临床中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 标签: 断肢再植 常规护理 优质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分别采取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4)和对照组(n=44),分别采取锁定钢板与常规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有利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锁定钢板 肱骨近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常规康复治疗与运动康复疗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和运动功能,评价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83.3%、96.%,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更好(P<0.05);在治疗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FMA、MBI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FMA、MBI评分改善效果明显更好(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运动康复疗法,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运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卒中康复治疗 常规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疗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无痛胃镜与常规胃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1月收治的胃肠道疾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胃镜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明显低于对照组5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心率和血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术中心率、血压均显著高于术前、术后,P<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治疗胃肠道疾病,患者痛苦少,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胃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