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和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7月我院所收治的184例结肠息肉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内镜检查。结果在268枚结肠息肉当中,炎性息肉共有109枚,占40.67%;增生性息肉共有19枚,占7.09%;幼年性息肉共有9枚,占3.36%;腺瘤性息肉共有131枚,占48.89%。结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则和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等方面有关。结论病理类型当中腺瘤性息肉较为常见,年龄较大、男性、存在便血、多发息肉、有吸烟史、息肉大于2cm、息肉分型为ⅢL以及IV型患者更容易出现癌变现象。

  • 标签: 结肠息肉 病理特征 癌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由于我国大多数老年患者患有肾衰竭,探究其在进行血液透析的治疗时所出现的感染几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分析,究其原因并为后期血液透析的感染预防及治疗给予相应的解决对策及参考意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受治理的肾衰竭患者的126例相关的医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其特征、分析感染的成因并进行整理成册。基于前期的准备工作,将他们按照是否感染分为两组,第一组为感染组共有66例发生感染的患者,第二组为未感染者共有60例未发生感染的患者,后期并对这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我院在采用血液透析治疗时老年肾衰竭患者所被感染的几率及其危险因素的产生,这些数据信息均来源于SPSS17.0软件。结果我院126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有66例,80例次,感染率占52.38%、例次感染率占63.49%;其中呼吸道感染占47.50%、消化道感染占比为28.27%、尿道感染占比为11.25%、置管切口占比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需重视术后感染的因素并且为了减少老年患者被感染在进行治疗时要采取更有效的防御措施。

  • 标签: 肾衰竭 老年患者 血液透析 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此次研究选择了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本文研究的基本资料为所有入选患者的医疗数据。采用问卷调查与患者病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机械通气、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入院方式、由资深护理人员提供服务、两种或以上器官功能衰竭均是患者出现感染的单因素(P<0.05);年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机械通气均是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为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可以从加强环境与器械无菌化管理、实施良肢位摆放干预以及强化抗菌药物用药管理等方面进行干预。

  • 标签: 脑卒中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循环脑梗死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接收的后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统计以及分析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分析其症状以及危险因素。结果后循环脑梗死常出现的症状有眩晕、头晕以及肢体无力,其次是语言不清、行走不稳以及吞咽困难。后循环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不常见因素HCY5、以往卒中病史、酗酒、肿瘤8例和心房颤动。结论后循环脑梗死患者症状有头晕、眩晕等,危险因素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以及高血压。

  • 标签: 后循环脑梗死 临床特点 相关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探究分析,根据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诊断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40例对照组为高血压组,观察组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同时分析各项指标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所具有的相关性。结果通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后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可包括年龄、吸烟史、血尿酸以及低水平的HDL-C;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较大、吸烟患者较多、血尿酸值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水平的HDL-C、年龄、吸烟史以及血尿酸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降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率。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危险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8月1日至2010年8月1日所有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79例(男131例,女148例),平均年龄(54.11±12.98岁),均采用高分辨率彩超双下肢血管探查。结果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54.12%,发病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值、低密度脂蛋白B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患病率高,发病年龄、吸烟、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糖化血红蛋白值、低密度脂蛋白B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下肢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和非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预后及脑瘫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年我院NICU,胎龄24~34周的早产儿,60例经颅脑超声检查有脑白质损伤的为A组,同期早产儿60例颅脑B超(或MRI)未发现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为B组,比较两组的预后及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A组的脑瘫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前,两组脑瘫发生的高危因素和肌张力、头颅MRI病理改变的密切相关。结论有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头围<χ--2s且肌张力高≥I+,头颅核磁结果存在PVL或基底节病变就诊时Gesell大运动发育商<55分为早产脑损伤患儿患脑瘫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脑白质损伤 早产儿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相关症状以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记录患者的年龄、烧伤后瘢痕增生情况等,采取Logistic回顾分析烧伤后需要药物干预的瘢痕瘙痒以及瘢痕疼痛等临床症状的危险因素。结果需要药物干预的瘢痕瘙痒45例,吸烟以及瘢痕柔软为危险因素;需要药物干预的瘢痕疼痛41例,年龄、瘢痕硬度以及BMI为危险因素。结论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相关症状为瘙痒以及疼痛,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以及吸烟等,后续治疗中需要注意避免危险因素,降低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烧伤 增生性瘢痕 吸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换药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办法。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门诊换药室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干预措施开展时间将其分为,对照(干预前)与观察(干预后)两组,研究干预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结论门诊换药室患者院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要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感染发生率。

  • 标签: 门诊换药室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办法
  • 简介:摘要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且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生物标志物可能作为评价房颤患者危险分层的工具,并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以预防中风、大出血和死亡率。本文将对生物标志物在房颤房颤患者危险分层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房颤 危险分层 治疗
  • 简介:摘要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常见的临床代谢问题,并且不易察觉,容易漏诊。长时间低血糖可能造成不可逆转的中枢神经损伤。本文讨论新生儿低血糖常见高危因素如早产、感染、窒息等,并通过早期护理干预,如保暖、合理喂养、即时监测血糖变化等减少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 高危 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gA肾病临床病理特点及肾脏病理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我院肾内科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lgA肾病100例,对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00例lgA肾病临床表现以血尿合并蛋白尿最多见,人数为48例占比48%。其次为单纯血尿,27例占比27%。肾小球病理改变以II、Ⅲ、IV级为主。结论lgA肾病的临床病理表现多样化并具有一定特点,其病理和临床表现及肾功能变化有密切关系。

  • 标签: lgA 病理特点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纳入的急性心肌梗死500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做分析总结。结果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54.8%、超重/肥胖53.0%、高血压50.2%、糖尿病19.2%、血脂代谢异常7.8%;存在≥3个可纠正危险因素26.8%、8.6%无可纠正危险因素。3.8%存在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76.2%存在饮食肥腻情况,80.6%存在运动缺乏情况。女性患者年龄比男性高,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情况多;男性患者吸烟/吸烟史及血脂代谢异常病史患者比女性多;≤55岁28.0%,男性88.6%。结论约25%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3个可纠正心血管危险因素,约50%存在吸烟史及超重/肥胖、高血压等情况,约80%存在饮食肥腻及运动缺乏等问题。

  • 标签: 中国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换药室内病患院内影响感染率危险因素并给出相应干预措施。方法深入分析门诊换药室内病患感染危险因素并结合相关因素给出相应干预措施,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于我院门诊换药室来诊的病患共计1080例,依据干预措施开展时间前后进行分组,包括开展前对照组500例和开展后观察组580例,观察记录不同组病患满意程度和换药后感染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办法积极开展后门诊换药病患的满意程度及换药后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的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强化换药室规范制度管理标准,确保换药、消毒及清洁操作有序合理展开是减少病患换药后感染发生情况的重要前提保障。

  • 标签: 院内感染 门诊换药 感染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20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中共计15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为7.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接受的侵入性操作、合并的基础性病症、住院时间相关,均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呼吸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偏高,因此在临床工作展开中必须预防引发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概率。

  • 标签: 呼吸内科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usus,SLE)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住院的SLE患者134例,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住院患者134例,其中60例发生感染,发生率为44.78%。对比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强的松日剂量、补体C3、SLEDAI和CRP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患病时间、补体C4、ESR、抗dsDN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显示,强的松日剂量、SLEDAI(SLEdiseaseactivityindex)、CRP对感染有预测价值(P<0.05),补体C3对SLE合并感染无预测价值(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强的松日剂量、SLEDAI、CRP(P<0.05)均是SLE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强的松日剂量、SLEDAI、CRP对诊断SLE合并感染有预测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脑积水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7月—2015年2月在我院收治并手术患者共412例,将其分为脑积水组和非脑积水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颅内血肿位置,手术时间,GCS评分,去骨瓣减压,腰椎穿刺并脑脊液置换等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在血肿位置,GCS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后梗死(>30ml)、血肿位置、饮酒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室积血、GCS评分、去骨瓣减压、术后梗死(>30ml)、血肿位置是脑积水的直接因素;年龄、吸烟、手术时间、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脑积水的重要诱因。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脑积水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毒症脑病发生的危险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300例,其中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36例作为观察组,未并发尿毒症脑病患者264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①患者尿毒症脑病的发生率为12%;②分析两组血液透析的频率、尿毒症原发病、是否定期血滤或灌流、血液的尿素氮、血红蛋白、血钙、甲状旁腺激素、空腹血糖、血钾、二氧化碳结合力、使用三代头孢情况等数据,以logistic单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处理,确立为尿毒症脑病的相关因素。结论血红蛋白过低、未定期血滤或灌流、糖尿病导致的尿毒症、血K+<3.5mmol/L及使用三代头孢是尿毒症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尿毒症脑病 发病率 危险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胰腺手术术后手术部位感染风险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16年1月—2018年1月接受胰腺手术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将胰腺手术后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42例纳入观察组,胰腺手术后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患者86例纳入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对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是否留置引流管、NISS评分情况、是否有胰瘘情况均是患者发生SSI的影响因素(P<0.05)。其中手术持续时间对患者SSI影响最大(OR=8.77),而NISS评分情况对SSI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性(OR=9.11)。结论应积极缩短手术时间,关注留置引流管及NISS评分较高的患者,并积极预防胰瘘,以降低SSI风险。

  • 标签: 胰腺手术术后 SSI logistic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