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血透中心行维持血透半年以上的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HD+HP)治疗,对照组单用血液透析(HD)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改善、不良反应及血生化指标变化。结果HD+HP组治疗后中分子毒素(β2-微球蛋白、甲状旁腺素)显著下降,HD组治疗后无明显变化。HD+HP组治疗后睡眠、皮肤瘙痒、食欲、头晕、骨痛和高血压改善明显优于HD组,差异均有显著(P<0.05)。结论血液灌流有效清除中分子毒素,缓解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肯定。同时血液灌流弥补单纯血液透析缺点和不良反应小,对于维持血透患者,间歇使用血液透析串联血液灌流作为一种安全有效血液净化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慢性肾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透析龄超过3个月的尿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人。A组采用单纯血液透析(HD)、B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D+HDF)、C组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HD+HP)。三组病人分别测量观察起始、第3个月、6个月透析前CRP,IL-6,TNF-α的血清含量。测量时间为观察起始,观察第3个月、6个月。结果HDF及HD+HP治疗组3个月及6个月后较观察前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较同期治疗的HD组患者水平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HD治疗组3月及6月后CRP、IL-6、TNF-α水平无明显改善。结论MHD患者均存在微炎症状态,HDF及HD+HP可以降低CRP、IL-6、TNF-α水平,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微炎症状态 血液透析滤过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焦虑和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进而得出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 标签: 支持性心理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长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需要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它是尿毒症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基本保证,也是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临床实践证明,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然而其功能好坏直接决定透析的充分,随着血液透析患者数量的增加,血管通路的维护已成为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血液透析 自体动静脉内瘘 维护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不同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94例内瘘形成术后的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小角度进针穿刺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大角度进针穿刺法,对比两种穿刺方法的成功率、患者发生血肿几率以及穿刺时患者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为99.29%,血肿发生率为0.35%,8.6%患者为I级疼痛;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0.69%,血肿发生率为1.42%,19.95%为I级疼痛,观察组的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I级疼痛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号穿刺针采用大角度快速进针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血肿几率,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满足血液透析对血流量要求。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穿刺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对3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实施8个月的护理干预,在护理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SGA)。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营养情况较护理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实施能有效地改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营养不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天麻夏枯草汤治疗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透析中易发生高血压患者,透析前1小时给予天麻夏枯草汤100ml口服,疗程8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压、心率、超滤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6.68%,天麻夏枯草治疗后,透析中最高血压、透析后血压显着降低(P<0.01)。结论天麻夏枯草汤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高血压。

  • 标签: 天麻夏枯草汤 透析高血压 维持性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相关因素。方法将在我院接受4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2例。观察组均受到感染,对照组均未受到感染。回顾分析2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感染者经病原菌检测,阳性率34.88%。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年龄、血红蛋白、白蛋白、CRP以及AOPP。结论引起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因素,包括年龄、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白蛋白等。针对感染因素积极实施相应解决策略,可改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健康生活。

  • 标签: 维持性 血液透析 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的患者的心理情况并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对来我院治疗尿毒症并进行血液透析维持的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之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心理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结果发现,患者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具有一定的影响,在实施心理护理之前,患者的情绪普遍低落,不配合治疗;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的心态得到了调整,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前明显好转。结论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患者的病情治疗具有很好的作用,对进行透析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影响也很显著。

  • 标签: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家庭跟进护理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期间我院肾内科的100例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平行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后回到家中继续开展家庭跟进护理,观察期3个月,通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为(107.64±12.87)分,对照组为(89.31±10.35)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出院后开展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效果。

  • 标签: 血液透析 家庭跟进护理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体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4年6月~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224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平均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1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6个月后干体重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后行维持血液透析期间体重增长与干体重的比值以及血液透析的相关并发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控制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体重增长,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降低了血液透析的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体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原发病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开始透析年龄、透析龄、超滤率、Kt/V、干体重方面的差异。方法对284例维持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进行调查,按原发病分组,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慢性肾炎组患者的年龄以及开始透析年龄较高血压病、糖尿病组明显较低,而透析龄相对明显较长。糖尿病组患者的干体重较慢性肾炎组明显较高。结论慢性肾炎患者进入透析的平均年龄较糖尿病肾病以及高血压肾病早。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透析龄较短。

  • 标签: 血液透析原发病开始透析年龄 透析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理的饮食疗法和饮食护理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2018年3月到201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均诊断为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同时采取饮食疗法并给予饮食护理。结果本组的18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经过饮食治疗和饮食护理之后,平均体重变化不明显,舒张压和收缩压有所下降,营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合理的饮食疗法和饮食护理可以提升维持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饮食疗法 饮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透析患者高位内瘘发生皮下血肿进行原因分析,有效进行预防及护理,指导今后高位内瘘护理。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发生的高位内瘘发生的皮下血肿5例,给予护理干预。结果皮下血肿的发生与内瘘不成熟、拔针后按压方法不当、患者自身原因、护士穿刺技术等有关。结论高位内瘘血管条件特殊,穿刺要求技术高,血透患者出现皮下血肿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医护人员必须提高责任心和穿刺技术,正确拔针及按压,加强高位内瘘的宣教,才能有效地降低皮下血肿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内瘘再通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高位内瘘 皮下血肿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新进入我院进行维持血液透析的患者按临床路径模式实施健康教育。结果可有效提高患者对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临床路径 维持性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治疗的6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于透析后检测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将CRP≥3mg/L作为观察组,将CRP<3mg/L作为对照组,观察CRP与Hb、Alb的相关。结果观察组Hb、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显示,CRP与Hb、Alb呈负相关(P<0.05)。结论C-反应蛋白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程度呈负相关,CRP越高,炎症程度越重,则贫血情况越严重。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C-反应蛋白 贫血程度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维持血透患者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治疗的晚期尿毒症患者64例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延续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其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疼痛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到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延续护理方法进行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能有效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通过对老年患者维持血液透析依从进行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老年患者10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全面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依从。结果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后依从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实施全面护理,效果确切,患者依从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维持性血液透析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观察及护理。方法对我院血透室59例尿毒症血透伴皮肤瘙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配以血液灌流治疗,观察时间为2个月。结果29例皮肤瘙痒症患者痊愈15例,减轻9例,无效5例。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提高39.4%,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维持血透患者皮肤瘙痒有良好临床疗效,优良的护理能够保证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血液灌流 维持性血透 皮肤瘙痒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