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在乳腺叶状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有完整临床资料的乳腺叶状肿瘤共18例,所有患者均行FFDM,结合病理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18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叶状肿瘤16例,交界性叶状肿瘤1例,恶性叶状肿瘤1例。临床触及肿块17例,未触及肿块1例。影像表现为肿块的17例,未触及肿块1例,18例均未见钙化。结论FFDM能清晰显示乳腺内病变,发现肿块等病变后等观察其与周围腺体的关系,对叶状肿瘤的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PCR方法检测肺癌患者中血浆游离DNA中T790M突变的效果。方法收集40例经穿刺活检证实存在T790M突变的晚期肺腺癌耐药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外周血标本并提取血浆游离DNA,分别采用ARMS法和数字PCR法检测血浆游离DNA中的T790M突变情况。结果40例患者标本中数字PCR法检测到32例T790M突变阳性,ARMS发检测到27例T790M突变阳性。20例正常人标本中数字PCR和ARMS法均未检测到T790M突变。结论数字PCR法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检测血浆游离DNA中T790M突变的方法。

  • 标签: 肺腺癌 数字PCR 表皮生长因子 T790M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对预防接种工作流程中发挥的效果。方法采用现况调查收集、分析数字化接种门诊和非数字化接种门诊相关资料。结果数字化接种门诊在儿童接种信息的一致性、疫苗接种的及时性、接种后留观30分钟落实性均高于非数字化接种门诊,接种流程总时间明显少于非数字化接种门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21,17、x=46.11、x=177.69,P<0.05),数字化接种门诊儿童家属的满意度高于非数字化接种门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39、x=155.01、x=204.90、x165.18、x=133.00,P<0.05)。结论数字化儿童预防接种门诊能够明显的规范预防接种,提高接种效率和儿童家长的满意度。

  • 标签: 数字化 预防接种 儿童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憩室是指不同病因所致的十二指肠局部病理性囊袋样膨出,最早由CHOMEL于1710年描述,多见于中老年人。总结近两年我科经X线钡餐造影中发现30例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X表现特点进行讨论并得到可靠结果。十二指肠是消化道憩室的好发部位。30例患者中共检出憩室数41个,其中单发21例,占70﹪,多数患者无特异症状,容易误诊。结论;十二指肠憩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十二指肠憩室临床表现隐蔽,易并发憩室炎及其他疾病,X线钡餐造影检查为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的可靠手段。

  • 标签: 十二指肠憩室 诊断 X线钡餐数字化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10月妇科门诊就诊的乳腺肿块怀疑乳腺癌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检查,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结果观察组采用的数字乳腺机对乳腺癌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均较对照组传统乳腺机高。P<0.05。讨论数字乳腺机具有清晰度、对比度、分辨率高,可以进行图片统计、分类保存,通过网络进行图片输送,减少摄影体位、次数与重复曝光率等优点,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水平,使乳腺患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更高,保证了患者的有效救治与健康。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临床应用 效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应用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1月在我院临床触诊乳房疑似乳腺癌的女性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n=31)采用数字乳腺X线机摄影,对照组(n=31)采用传统乳腺X线机摄影。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检查时间及平均曝光次数,并通过手术后的活检病理报告结果,观察两种乳腺X线机在手术前对疑似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5.62±1.03min/人,平均曝光次数4.53±0.54次/人,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7.10%;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14.48±1.12min/人,平均曝光次数5.71±0.59次/人,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为80.65%,两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平均曝光时间及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乳腺X线机与传统乳腺X线机的临床效果相比,具有平均检测时间短,平均曝光次数少,乳腺癌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数字乳腺X线机 传统乳腺X线机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门诊糖尿病离诊病人数字化离诊健康教育与传统健康教育的效果比较。方法选择18-50岁有条件接触网络的糖尿病病人2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100例,A组为传统健康教育,B组为传统健康教育加数字化离诊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根据提高病人依从性、心里治疗、消除致病因素、密切医患关系、降低医疗成本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A、B两组病人问卷调查显示,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网络开展门诊糖尿病病人的离诊健康教育,使病人在院外能最大限度地获得健康医学知识,影响和改变病人的健康行为,促进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提高了医院服务质量、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形象。

  • 标签: 门诊 数字化 糖尿病 离诊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MD)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R)表现,评价胸片DR对HMD的诊断价值,以期提高其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18例经临床和X线确诊为HM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表现为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状或网结状影;71例两肺野肺透亮度明显减低,呈毛玻璃样状改变,伴两肺内、中带有细小颗粒状或网结状影;12例以两下肺较明显,并出现支气管充气征;4例呈“白肺”改变。主要并发症为肺炎38例,肺出血2例。结论DR是诊断HMD的主要方法。支气管充气征是HMD典型的X线特征性表现.。

  • 标签: 数字化 新生儿 肺透明膜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型胃肠机在用于食管癌早期临床诊断时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12例经临床病理学确诊为早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然后根据应用胃肠机类型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数字胃肠机)和观察组(平板数字胃肠机),对比两组诊断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33%和88.46%,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型数字胃肠机在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时,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检查率和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诊断 数字型胃肠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DR钼靶X线摄影在乳腺疾病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631例因乳腺疾病及参加乳腺普查的女性采用数字化DR钼靶X线摄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631名妇女乳腺检查中,总患病人数为561例占88.9%,其中乳腺增生症438例,占69.41%,纤维腺瘤58例,占9.19%,乳腺癌49例占7.76%。结论数字化DR钼靶乳腺X线摄影作为无创、相对低辐射的影像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影像清晰、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明确诊断各种乳腺疾病,应成为乳腺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在乳腺疾病的普查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钼靶 DR 乳腺疾病 普查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及多层螺旋CT检查各自优缺点及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5年均行X线及CT检查的乳腺癌患者155例,分别进行诊断,再将两种检查结合诊断,比较各自的优缺点。结果155例乳腺癌患者中,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通过乳腺X线诊断乳腺癌127例,诊断正确率为81.9%,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乳腺癌116例,诊断正确率为74.8%。两种检查结合诊断143例,诊断正确率为92.2%。结论乳腺X线、螺旋CT对乳腺癌的诊断均有重要价值,各有优势,二者结合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正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数字乳腺 X线摄影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在骨质疏松测定中临床探讨。方法选取从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于我院中进行骨质疏松测定患者80例,利用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检查,对数字化放射影像与X线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二组数据对比能够发现,数字化放射影像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率分别为98.3%、91.3%、97.5%,显著高于X线影像检查敏感性、特异性以及诊断率(78.7%、69.7%和75.0%),P<0.05。结论在对骨质疏松进行实际检测时,同X线影像相比,数字化放射影像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更高,值得广泛利用。

  • 标签: 骨质疏松测定 数字化放射影像 X线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H)诊断中应用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D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确诊的SH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而后再进行数字减影处理,比较两组诊断效果。结果CTA和DSCTA对于动脉瘤位置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其大小、形态以及图像质量方面则差异不明显(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SH患者应用DSCTA技术能够无创、快捷且准确的诊断,且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女性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86例经手术后病理诊断的早期乳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结果;对比早期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X线异常征象差异性,分析女性早期乳腺癌的钙化特征与早期乳腺癌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女性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的准确度为93.5%、敏感度为94.2%、特异度为93.6%;早期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的X线异常征象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乳腺钙化的形状、边缘、大小、密度、数量、分布及伴发其它X线异常征象与早期乳腺癌病理密切相关(P<0.05),有利于鉴别诊断早期乳腺良、恶性病变。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女性早期乳腺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早期乳腺癌钙化特征与病理呈相关性,结合其它X线异常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40例颅骨缺损需要进行修补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且把40例患者成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工塑形钛进行颅骨修补,观察组采用数字化塑形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对两组手术全过程的钛钉使用量以及临床并发症、塑形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使用的钛钉数量较少,手术后的患者的并发症较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技术修复颅骨缺损,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使用钛钉少,修补效果好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维塑形钛网 颅骨修补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在修补颅骨缺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46例颅骨缺损患者分为两组数字化三维塑形技术修补31例(A组),传统手工塑形修补16例(B组)。比较2组手术、塑形时间,钛钉用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患者对术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A组手术、塑形时间及钛钉用量均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并发症少于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三维塑形钛网修补颅骨缺损明显优于传统手工塑形颅骨修补,能最大程度恢复缺损外形,缩短麻醉及手术时间,操作简便,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颅骨修补 数字化三维塑形 钛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手术病理对照,探讨分析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在乳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癌,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与评价。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3例乳腺癌中,术前55例诊断为乳腺癌,4例诊断为纤维瘤,4例诊断为囊性增生。结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数字化钼靶 X线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数字化设计和3D打印技术设计手术方案、制作个体化导向模板,实现个体化肱骨髁间骨折的复位与固定。方法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肱骨髁间闭合性骨折2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对患者进行编号,编号为奇数患者纳入A组,编号为偶数患者纳入B组。A组CT数据使用Mimics进行三维重建、虚拟复位并设计导向模板、3D打印及个性化模型预手术,B组采用常规术前准备。比较两组复位固定时间、术中是否调整克氏针、B组克氏针使用数与虚拟设计最佳置入数等。结果A组在复位固定时间(25.66±3.67min)小于B组(38.66±9.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未行克氏针调整,B组有4例进行了调整。B组打入克氏针实际数与设计数差值最小为1,最大为3,均值为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提升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质量。

  • 标签: 肱骨髁间骨折 3D打印 数字化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数字编程温控热凝技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的效果。方法在鼻内镜下采用数字编程温控热凝技术,对126例肥大的下鼻甲进行微创治疗。结果106例患者1次治疗鼻腔通畅;12例患者经2次治疗后鼻塞症状消失,8例症状减轻。结论数字编程温控热凝技术治疗下鼻甲肥大疗效显著,手术操作简便、微创,视野清晰,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鼻内镜下鼻甲肥大数字编程温控热凝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