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实施人文关怀对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精神科封闭式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2年3月-202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两组住院期间PSP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两组住院2周、4周、6周后PSP评分均高于入院时,在住院4周和6周时,观察组PSP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13.33%,对照组,43.33%.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可以有效改善精神科封闭式病房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封闭式病房 人文关怀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评估积极心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的影响。方法 我院收治老年痴呆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2022年6月~2023年9月收治时间,随机抛硬币法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积极心理护理),对比分析阿尔兹海默症量表(ADAS)分数、焦虑分数、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ADAS分数、焦虑分数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精神行为,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老年痴呆 积极心理 精神 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精神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3年6月为研究时段,抽选在该时段内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42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划分21例行常规护理,划分21例行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兴趣、个人卫生、社交能力等护理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兴趣、个人卫生等护理护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可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利于其日常生活和交际,可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为早日回归工作和家庭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 标签: 人文关怀理念管理 精神科护理 精神疾病 以人为本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精神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本次研究的患者的数量为80例,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2022年1月份至2022年6月份未实施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为常规的防范,作为本次研究的参照组,患者的数量为40例;2022年7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实施不安全因素分析,并给予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数量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更低,P

  • 标签: 精神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原因并且探讨防自杀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中随机抽取有自杀行为者60例为研究组,无自杀行为者6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和显著性检验。对研究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诸多因素进行分析,针对相关因素,护理人员熟悉并掌握精神分裂症自杀危机的评估方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入院初期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自杀风险,其中45%的病人有高自杀风险。干预护理2个月后,高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或低风险,低风险病例全部转化为无风险。由此可表明入院初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有一定的自杀风险。防自杀护理干预对降低自杀风险有较好的效果,那么及早对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可将降低自杀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自杀原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7年1月-2018年2月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氯氮平组采取氯氮平治疗,舒必利组则采取舒必利治疗。比较两组疾病疗效;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改善的时间;治疗前后患者SANS量表中情感淡漠或者迟钝、注意力障碍的评分;不良反应。结果舒必利组疾病疗效、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改善的时间、SANS量表中情感淡漠或者迟钝、注意力障碍的评分相比较氯氮平组更好,P<0.05。舒必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氮平组,P<0.05。结论舒必利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可更好改善情感淡漠或者迟钝、注意力障碍。

  • 标签: 阴性症状为主 精神分裂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 功能性胃肠病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功能性胃肠病患者 100 例(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7 月),分为常规治疗无效的难治组( 50 例)与常规治疗有效的反应组( 50 例),并将难治组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 25 例)与综合治疗的观察组( 25 例),分析 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效果。 结果: 焦虑发生率 62.00 %,抑郁发生率 58.00 % ;难治组 HAMA 、 HAMD 评分高于反应组, P < 0.05 ; 相比与对照组,观察组 HAMA 、 HAMD 、消化道症状评分低, P < 0.05 。 结论: 功能性胃肠病与精神心理因素有着密切联系,经过有效的抗抑郁治疗,能减轻患者消化道症状,值得借鉴。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精神心理因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耳针治疗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21.01-2021.07期间我科室收治的82例精神分裂症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剂量不改变,在此基础上均给予阿普唑仑改善睡眠,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治疗的同时给予耳针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0%),显著高于对照组(58.54%),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耳针 精神分裂症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促进精神卫生中心护士掌握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和实践的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并评价教学效果。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构建中医护理培训方案。应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研究设计,经护士对中医护理知识、态度、行为调查,评价培训方案有效性、可行性、适用性。结果:精神科护士完成培训,有3人中医护理操作不合格,课程培训考核通过率为94%,将其纳入分析配对样本。培训结束后,精神科护士中医知识与护理、中医护理态度、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得分均较培训前有显著提高(P<0.05);中医护理行为得分也高于培训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士进行中医护理培训,能提高护士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和实践能力,具有可行性和适用性。

  • 标签: 中医护理 精神卫生中心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叙事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 :2022年7月到2023年7月间开展本次对比实验。纳入实验样本均是在我院治疗精神分裂患者(共计80例),将所有参与者进行双盲随机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纳入40例患者,后续收集两组的数据进一步对比分析并作为此次研究价值体现的判定标准。结果:观察组效果较为理想且可实施性能较高,较另一组(P<0.05)实验数据有价值体现。结论:本研究中叙事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有效实施,可有效减少患者不良情绪发生,改善生活质量,倡导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叙事护理 精神分裂症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精神科住院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PDCA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护理有效性及心理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增高,护理有效性增高,心理评分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CA护理模式改善精神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较好。

  • 标签: PDCA护理 精神科 睡眠质量评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针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便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神分裂症便秘患者82例, 以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68),显著高于对照组(73.17%),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难度、粪质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电针 精神分裂症 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安全隐患,制定风险管理措施并施行。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8月我院98例精神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对照组常规管理,观察组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8.16%)低于对照组(32.65%),观察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比较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措施在精神科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安全隐患 风险管理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精神病护理中的实践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9年10月-2020年6月收治老年精神病患者170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常规化护理)和实验组(联合安全管理护理)两组。对比差异性护理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综合护理依从率:实验组综合依从83例(97.65%),对照组综合依从74例(87.06%),(p<0.05)。对比不安全行为发生:实验组不安全行为发生2例(2.35%),对照组不安全行为发生9例(10.59%),(p<0.05)。结论:安全管理护理措施提升了老年精神病护理的效果,患者依从率高,不安全行为发生率低,建议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老年精神病护理 实践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代币在精神科长期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通过回顾和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1年6月所接受的精神患者共60例,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30例)使用代币法,了解两组患者干预后NOSIE分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等分值都有明显的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进行相比较,运用代币发进行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精神患者的NOSIE分值,提高患者的积极程度,具有极大的临床价值。

  • 标签: 代币法 精神科 住院患者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危险因素以及早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6例精神障碍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首先对患者的跌倒危险进行评估,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跌倒情况。结果: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的跌倒发生率要有优于护理前,其差异为(p

  • 标签: 精神障碍 跌倒危险因素评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相关护理对策。方法:开展本次研究期间,对2021年4月至2022年2月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患者进行筛选,将筛选后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常规护理)以及观察组(47例;风险干预护理)。结果:不同患者的精神状态、生活质量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进入精神科住院治疗期间,风险干预护理的开展在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调节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避免不良事件发生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神科住院患者 护理风险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PDCA循环在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方法选取到我院在2017.1-2018.12月份收治到的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中87次质控检查结果为这次的对照组,将2019.1-2020.12月份的麻醉和精神药品管理中的96次质控检查结果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到较为常规的药品管理,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到PDCA循环法,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问题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存在的问题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