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肺炎采用机械振动排痰方式做辅助治疗的应用功效。方法:2021年6月至同年12月,选入60例小儿肺炎患儿,抽签,常规组做人工叩击排痰,观察组做机械振动排痰,作用分析。结果:观察组排痰量、病症反应消失时间均较常规组良好(P<0.05),排痰有效率统计显示观察组良好(P<0.05)。结论:小儿肺炎治疗中,机械振动排痰方式做辅助治疗,有助于患儿呼吸道痰液排出,效果良好。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ICU内重症心力衰竭患者运用有创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为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7.14%,对照组为85.71%,P<0.05;施治前2组的HR、RR对比差异微小P>0.05,施治后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横向对比HR、RR均为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对于ICU当中重症心衰患者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 ICU 有创机械通气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应用全方位气道护理的作用。方法:将我院自2021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62例机械通气重症肺炎患儿纳入研究。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均分为实验组、参照组,各31例。参照组行一般护理,实验组加用全方位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少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血气分析指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气道护理能够改善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小儿重症肺炎 全方位气道护理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   摘要:全面探讨了俯卧位通气的多个方面,包括其独特的优势、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挑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的优化策略。俯卧位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机械通气方式,在改善氧合和肺部状况方面表现出色,但其操作复杂,患者耐受性各异,且存在并发症风险。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医护人员操作技能以及加强患者监测与护理等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高俯卧位通气的治疗效果,降低潜在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体验。研究结果为俯卧位通气在临床实践中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 标签: 肺部并发症 患者耐受性 操作技能 监测与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实施护理的意义。方法:2022.05~2023.05,60例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肺炎小儿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n=30),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个体化护理。对比症状改善及住院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对照组,实验组研究数据有明确的改善价值,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对于机械振动排痰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患者而言,效果积极,应用价值明确。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以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呼吸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的治疗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估机械通气在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4.1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73.5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在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具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内科急诊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程序化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采用程序化镇静整痛策略;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镇静镇痛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化镇静镇痛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 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应用个性化口腔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 ICU在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2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干预组 100例与对照组 100例,对照组治疗期间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个性化口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 VAP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干预组 VAP发生率为 4.00%,显著低于对照组 12.00%的发生率( P< 0.05);出院时刻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为 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 91.00%的总满意率( P< 0.05)。结论:对 ICU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患者予以个性化口腔护理,可显著降低 VAP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个性化口腔护理 ICU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以2020年5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神经外科接收并治疗的7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色球分组分为研究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镇痛镇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指标以及非计划拔管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NICU时间、住院总费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且非计划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镇静镇痛护理,更有利于患者治疗。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肿瘤性与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7月-2015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方式、术前诊断结果、术后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的机械性肠梗阻患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尤其是肿瘤性肠梗阻,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非肿瘤性肠梗阻以粘连性肠梗阻多见,应根据CT的诊断结果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 非肿瘤性 机械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用于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发法将本院自2020年1月至6月所收治的6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常规组、通气组两组。对于常规组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治疗,通气组则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治疗。结果 通气组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3.33%),明显优于常规组(70.00%)(P<0.05),从治疗后各指标水平分析来看,通气组也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采用机械通气治疗对ICU重症心衰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重症心力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预警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肺炎患者为护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建立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预警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各项预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15.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实施早期预警护理,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升临床护理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早期预警护理 ICU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