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一文献复制是博物馆业务工作的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窄、少、尖。窄,是指这项工作的社会面狭窄,只有博物馆需要这种技术。少,一指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少,国内仅北京、上海等少数博物馆有这类人员。二指复制品数量少,少则一、二份,最多不会

  • 标签: 文献复制 博物馆事业 面狭窄 复制方法 铅笔硬度 打印件
  • 简介:古代铜镜的透光原理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作者通过大量实践证明,古铜镜的透光效应与铸态曲率无关,而与铜镜在加工研磨过程中产生的新的镜面曲率有关.

  • 标签: 古代铜镜 透光镜 文物复制 科技考古
  • 简介:装裱艺术发展进程中其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不仅局限书画的装潢,更为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所采用,使珍贵的文献资料得以珍藏保管,也促进了装裱艺术的不断革新、改进和提高.

  • 标签: 文献复制 档案馆 图书馆 珍藏 博物馆 文献资料
  • 简介:复制工作要求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复制品的内容、形式、表现方法、色彩特征、艺术风格等,都要无限忠于原物。文物复制不论是从技术手法上看,还是从保护角度来讲,都可以理解为修复工作的延续,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物修复技艺,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文物修复 文物复制 纸质复制品 仿旧技术
  • 简介:<正>编钟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乐器。钟的前身是铃。从早商的扁圆形铜铃到殷商的编铙、西周中期三件一组的编钟、西周晚期的钮钟和镈钟,到战国时期的大型编钟,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时期。商周时代用礼乐制度规定名位、等级,制礼作乐成为施行政教的大事。“钟鸣鼎食”,作为众乐之首的编钟标志着王公贵族的权势地位。编钟的铸作集中表现了当时冶铸技术、音乐艺术的水平,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个象征。

  • 标签: 民族特色 冶铸技术 礼乐制度 战国时期 西周中期 制礼作乐
  • 简介:山西大河口出土的西周螺钿漆器因糟朽严重无法达到宣传展示要求,需要将文物原件进行复制以达到宣传展示效果。螺钿的复制工序从选材取料开始,通过构图、切割、打磨、镶嵌,最后完成螺钿复制工序。

  • 标签: 西周 螺钿 复制
  • 简介:<正>一九七八年湖北省随县城郊(今随州市郊)发掘的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大型编钟等各类文物七千余件,是我国文物考古、音乐史和冶铸史上的一次空前发现。尤其是六十五件编钟的出土,以它磅礴的气势,雄伟壮观的场面和悠扬动听的音响而轰动了中外,被誉为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迹”。[注一]这套编钟其所以格外受人重视,主要是:1.它是历年来出土数量最多保存又极为完整的一批。出土时由六个铜人顶立的编

  • 标签: 曾侯乙墓 文物考古 出土文物 省博物馆 曾侯乙编钟 多学科协作
  • 简介:《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一书,日前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印刷复制奖”。此奖是为评选出“印刷复制工艺先进,质量优异。代表我国印刷复制技术最高水平的优秀印刷复制产品”。该图集是由甘肃省博物馆编撰,俄军主编,专业古籍出版社三秦出版社出版、著名文物摄影家严钟义先生设计,在中国印刷业界享有崇高知名度的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携手合作、精心打造的。《甘肃省博物馆文物精品图集》一书,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三秦出版社 彩色印刷 复制技术 图集 文物
  • 简介:讲解工作是博物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把陈列工作和人民群众连接在一起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或专题展览,其宣传教育效果的大或小,好与差,不仅取决于陈列的内容与形式,还需要有好的讲解;讲解得好,能使陈列、展览增色生辉。讲解员的宣传工作属于社会教育范畴,它以自己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手段,将陈列内容灌输给人民群

  • 标签: 陈列工作 自我修养 博物馆工作 教育范畴 内容与形式 宣传工作
  • 简介:《长物志》就其内容来看主要是一本有关园林装饰艺术的著作。细究其诞生的特殊时代,考虑其创作者的地位身份,《长物志》无疑对于研究明末文人之审美旨趣以及精神面貌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即选取《长物志》卷六进行分析解读,旨在通过对这些物质化家具的探讨而进一步揭示出其作为明末文人阶层重要“自我表达”的精神意义。

  • 标签: 《长物志》 明末家具 自我表达
  • 简介:越来越多的博物馆馆长和博物馆学家开始认识到了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传播性质.正因为如此,在他们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化费很多的时间来思考展览的传播能力,以期在博物馆展示中获得更好的传播效应.这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愿望.然而,我们也应意识到,这一愿望的实现必然是一种综合性努力的结果,应当具有相应的技术支撑.在我们看来,在提高展示传播效应的努力中,增强展示的把握能力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只有当展览能够紧紧把握住观众的注意力,展览良好的传播效应才有可能实现.

  • 标签: 博物馆 展览设计 主题 展览结构 视觉形象
  • 简介: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是博物馆教育工作的基础。通过更好的方式将博物馆的藏品及其背后知识呈现给观众,缩短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是博物馆教育人员需要努力的方向。故宫博物院近年来在教育课程开发过程中,进行了多样化的课程创新,缩短学生观众与藏品的距离。“藏品阅读”课便是其中的成功案例。该课程针对初中以上学生、围绕藏品展开,创新课程形式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以发现和体验为核心的教育参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 标签: 博物馆 教育 藏品阅读 课程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剂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颁布后,我们以完善执法机构和制度建设为突破口,进一步夯实文物行政执法基础,不断提高文物行政执法能力,使陕西省的文物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 标签: 《文物保护法》 高文 能力 队伍 突破口 陕西
  • 简介:博物馆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教师在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之间承担着纽带的角色。提升中小学教师利用博物馆资源的动机和能力,既能推动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的发展,也促进馆校合作的顺利进行。我国中小学教师由于缺乏专业指导,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能力略显不足。本文探讨博物馆如何通过提供教师培训、设立教师研习会、提供辅助教学资源等方式,帮助教师提升利用博物馆资源的主动性和能力

  • 标签: 博物馆 教师 校外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