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测评教学就是考试。应试教育的考试的弊端在于教学升学围着试卷转,一张试卷定终生。测评的根本宗旨,就是教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不是不要考,而是考什么,怎么考,考后怎么评等级。考试改革总的目标是更科学、合理、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多种技能。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惟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们这种片面表现的

  • 标签: 教学改革 考试 精神生活 测评观念 测评方法 创新能力
  • 简介:浙江素称“文物之邦”、“方志之乡”,是我国文化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近20年来,社会主义新方志的编纂,又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优秀志书,受到海内外的瞩目。可以说这是修志史上新的闪光点。

  • 标签: 修志 方志 志书编纂 续修 文物 近20年
  • 简介:192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李大钊著的《史学要论》,标志着李大钊的史学思想已经走向成熟。在此书中,李大钊提出了"历史"的完整的定义。他的这个定义是有两个形成的过程的。他曾经思考过诸多国内外历史学者对于历史的定义,但在接受了唯物史观以后,他才真正明确了"历史"的概念。他对"历史"的定义,是他的史学思想中很有价值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李大钊 《史学要论》 “历史”
  • 简介:80年代初开始的第一届新方志编修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摆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对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对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

  • 标签: 方志工作 修志工作 志书 续修 编修工作 年代
  • 简介:《濂洛风雅》是宋代理学家诗歌总集,它荟萃了周(周敦颐)、程(程颢、程颐)、朱(朱熹)一派理学家诗歌,充分体现了道学之诗的本色。《濂洛风雅》在编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序文锚页,作品署名脱落,诗人名与字混淆等。这些问题又以目前通行的《丛书集成初编》本为甚,给人们的使用、传播带来诸多不便。今就所见诸本加以比勘,以申明《濂洛风雅》存在的缺憾。

  • 标签: 《濂洛风雅》明刻本 清抄本 率祖堂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 简介:年鉴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5年以来,年鉴界主要围绕年鉴能否走向市场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成果。讨论涉及的问题和观点主要有:

  • 标签: 市场问题 理论 成果 年鉴 观点 走向
  • 简介:彝,旧写夷。中国东方,古代有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故日“九夷在东。”《后汉书》著有《东夷传》。在云南的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刺、哈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日“百夷。”

  • 标签: 彝族 族源问题 中国 氐羌族系
  • 简介:一、需要回答的问题政党和政权是政治部类的核心,在县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政权是国家的权力,是阶级斗争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政权机关则是统治阶级实行专政的机关,它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以及军队、警察、监狱等。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变革。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后,已经

  • 标签: 县志 县人民政府 字数 农业生产责任制 工作成绩 人民政权
  • 简介:魏晋南北朝时,中原纷争割据,南中各族豪酋亦纷纷拥兵自立,各豪酋虽然都拥有中原王朝的地方州郡长官名号,但实互不相统属,互相攻伐,纷争不止,云南也同样处于割据混乱局面。

  • 标签: 唐朝 姚州 云南 政治制度
  • 简介:<正>第一个是学校教育问题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办学校最早,教育也最发达。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汉族文化。相传五帝时已设有大学,名叫“成均”。舜时设有“上庠”、“下庠’,即大学、小学之分,大学老师称“国老”,小学老师叫“庶老”。夏改庠为序,商除庠、序,还设有“瞽宗”,以学礼乐。西周设立国学、乡学。国学由大乐正总共事,下设小乐正、大

  • 标签: 回族教育 问题浅析 甘肃 少数民族学生 幼儿教育 临夏市
  • 简介:本文从历史学和法学的双重角度对盐政、盐务、盐业、专卖、专营、公卖等概念加以厘清,分析清代盐务专卖的法律构成要件,对关于票引法性质的世产说、有价证券说、契约说、许可证说逐一加以辩正,认为清代盐商商纲组织是股份公司的前身.

  • 标签: 清代 盐务 法律
  • 简介:清代承袭以前中原汉族王朝之制,将宗室亲王一子封为世子、郡王一子封长子,又曾将世子、长子列入宗室所封的爵等之中,世子列在亲王之下、郡王之上,长子列在郡王之下、贝勒之上。但传统的世子、长子并非爵称,也不是爵位,所以世子、长子究竟算不算爵,是否应列入爵等之中,即使清朝官方的政书也记载不一,有的列入,总计为十四等爵,有的不列入,为十二等爵(详见后述),这样的两种处理办法,令今人莫衷一是。

  • 标签: 长子 清代 王之 宗室 中原 爵位
  • 简介:<正>近几年来,流亡海外的西藏分裂主义分子在国际上四处奔走,游说西方社会,高谈所谓人权问题。某些西方人士或受其蒙蔽或有意借题反华,也纷纷附和,侈谈所谓“西藏人权问题”。其中不少言论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甚至公然干涉中国内政,这不能不引起国人注意。本文就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与发展、主要内容和某些观点进行探讨;并将新旧西藏的人权状况作一个对比分析。并依据我国人权理论揭露所谓的“西藏人权问题”的实质所在。“西藏人权问题”的由来和发展及其主要内容所谓“西藏人权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1959年3月,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武装叛乱,试图永远保持封建农奴主阶级在

  • 标签: 人权问题 西藏和平解放 基本人权 中国政府 达赖喇嘛 分裂主义
  • 简介:1983年发现的广州象岗南越王墓,是中国汉代考古的重大发现。该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引起了南越国历史文物研究的热潮,其墓主问题也一直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在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西汉南越王墓》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后,学术界基本确认墓主赵昧为南越国第二代王,即《史记》、

  • 标签: 墓主 南越王墓 越国 田野考古 历史文物 出土
  • 简介:精忠报国的戍边将军侬智高被迫反宋以后的终世问题,是滇桂边疆各族人民和国内外史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1998年,我在《云南史志》第4期发表并转载于《广西地方志》第5期的《侬智高的下落辨析》一文,已否定了几部史书说侬智高死于大理的谬误。那么,侬智高究竟死于何处?就成为悬而未决的问题。2000年里,我又开始调查这个悬题,初步获得一些线索。下面分为四个方面来探讨

  • 标签: 侬智高 归终问题 中国 云南
  • 简介:<正>一1901年《清国留学生会馆第一次报告》中,载明陈独秀于是年10月到达东京,就读于“东京(专门)学校”。陈独秀这次在东京逗留的时间,仅四个月左右,翌年春又返回安庆。1902年9月陈再到东京时,没有继续去“东京(专门)学校”就读,在清国留学生会馆的第二次报告中的题名录上,填写的是“预备入校”字样。按当时赴日留学的情况分析,不可能存三四个月就读完,除非是短期训练班或补习班。中国学生赴日留学,必须经过哪些预备

  • 标签: 陈独秀 中国留学生 早稻田大学 高等师范学校 东京 中国学生
  • 简介:“地方志是严肃的、科学的资料书”(胡乔木语)。资料是编修地方志的基础。我们编修地方志,主要工作就是搞资料。从资料收集、筛选、考证,到使用、加工,都是和资料打交道,最后运用资料编纂出志书来。因此,资料的多少、真伪、优劣,就成为决定志书质量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我们重视资料工作,遵循“征集宜广,挖掘宜深,真伪宜辩,采用宜慎”的原则。做好资料工作,提高自觉性和科学性。

  • 标签: 续志 编纂工作 资料搜集 管理体制 工作质量
  • 简介:<正>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民族在服饰、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广泛流行的传统的喜好、风气、习尚和禁忌等。风俗习惯是各个民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感情,是体现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

  • 标签: 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民族宗教问题 各民族 文化生活 撒拉族 我国少数民族
  • 简介:英国出于其殖民利益的需要,意欲染指西藏,作为缓冲地带。因而中英在西藏问题上的冲突不可避免。如何既能维护中国在西藏的主权,又能协调战时中英关系,防止中英关系恶化,成为摆在宋子文面前的一个棘手问题。在康印公路交涉中,宋子文为保障我国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殚精竭虑。在一九四三年西藏危机交涉中,宋子文凭借其出色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外交才智,纵横捭阖,成功地维护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 标签: 宋子文 抗战时期 康印公路 西藏危机 交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