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魏书》卷九八《岛夷萧衍传》载长篇东魏对檄文,未言明作者,《文苑英华》卷六四五录《为东魏檄文》,题名杜弼,两者20%以上的文句重复。二文作者及相互关系,历来着录及研究者意见分歧,莫衷一是,本文考订二文作者俱是魏收。二者文句重复,或称前文“润益”後文,或称後文“润色”前文,或谓本只一篇,後文乃是前文之改写;本文考订二文原本各有所用,独立成篇,其所以重复,缘於《萧衍传》之檄文袭取了《英华》所录檄文的部分文句。

  • 标签: 《檄梁文》 东魏 作者 魏收
  • 简介:法语中存在一部分位移动词,其后可直接加动词不定式,中间无须任何介词。本文将其命名为"准连动",那么此结构具有哪些句法语义特征呢?本文主要探讨该结构中各个动词、地点状语及其它成分的特征,以及所受的限制,并将其与VP1+pour+VP2结构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发现准连动用于表达目的,但受到诸多句法语义限制,且并非是通过省略介词pour得来的结构。

  • 标签: 准连动式 位移动词 目的
  • 简介:李泉坐在宽大的亚庥席子上面,望着正前方。他轻轻摇晃头部,左手手指开始在空气中拨弄,似在演奏一首无名的钢琴曲。这位小生于1969年、出道20余年的音乐人,与《人物》杂志进行了一场非常安静的对话。没有背景音乐,没有簇拥的助手,没有谈笑,他随和地配合工作人员的要求,却又不经意间将侧脸留给摄影师手中的镜头。

  • 标签: 李泉 金字塔 艺术 《人物》杂志 背景音乐 工作人员
  • 简介:丝绸之路是一条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国际大通道,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之后,这条古老的政治经济文化通道被重新激活,成为中国以及周边国家广泛讨论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费孝通先生提出民族走廊的概念以来,国内学术界就民族走廊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这个研究仅仅囿于国内的民族走廊,而没有从走廊更进一步延伸到丝绸之路这个国际大通道上。本文试图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将国内的民族走廊研究与国际的丝绸之路研究整合到一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构建的大背景下,讨论这两个密切相关的论题。

  • 标签: 中国民族走廊 国际民族通道 “丝绸之路” 研究范式
  • 简介:保存于《南宋馆阁录》中的南宋秘书省"校雠",是今天可以见到的最早的一份古代国家藏书机构有关书籍校点的工作细则.近年,随着学术界对宋代馆阁典籍收藏整理工作重视程度的增加,"校雠"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相关研究中,往往被看作是"我国古代文献学史上最早确定的较为完整的校勘条例"、"宋代校勘学向理论发展的重要体现",甚至"标志着中国古典校勘学到宋代已成专门之学".

  • 标签: “校雠式” 南宋 秘书省 藏书机构 工作细则 书籍校点
  • 简介:瑶族葬述议玉时阶(广西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丧葬方式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任何一个民族的丧葬方式都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本民族的特点。对丧葬方式进行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各民族社会历史的发展及其文化面貌,而且对移风易俗,建设社会主义新风...

  • 标签: 葬式 二次葬 民族研究 《广西通志》 瑶族先民 丧葬礼仪
  • 简介:本文从四通陈碑刻入手,利用《善慧大士录》及相关资料,探讨南朝时期佛教在东阳郡鸟伤县的区域传布及其影响。出身鸟伤大族楼氏的释慧约,刘宋後期游学於剡县、会稽寺院,後进入建康佛教界,成为梁武帝菩萨戒师。其佛教之路主要在乌伤之外进行,与乡里联系较少。代前期,头陀僧人嵩顼陀游方于鸟伤地区,以苦行、神异获得民众供养,在金衢盆地山脉边缘建立多所寺院。鸟伤稽停里人傅大士受其影响,以弥勒化身为号召,借助於乡里社会的血缘和地缘关系,建立起颇具规模的村邑宗教团体。为了获取官府支持,提升宗教地位,传大士致力於“影响人王”,被招引至建康,但未达到预期效果。此後教团活动以双林寺为重心,频繁举行法会,未有多次不食、毁伤身体、烧身等苦行,不少成员灭度。慧约、傅大士的活动,具体呈现了佛教影响江南区域社会的不同路径,同时也揭示出南朝身份制社会下,宗教领域对於社会流动的意义。

  • 标签: 佛教 乌伤 傅大士 慧约 南朝
  • 简介:顾颉刚创立的“古史累说”理论具有普遍适用性,不仅适用于中国古史研究,也适用于其他地区古代史的研究。本文以“古史累说”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毕达哥拉斯从人到神的演变过程以及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背后原因,进而通过这个具体个案的研究,来论证顾颉刚“古史累说”理论所具有的普遍意义。

  • 标签: 顾颉刚 “古史层累说”理论 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 阿波罗神
  • 简介:<正>在1926—1927年发生的北伐战争中,中国军事舞台上一个新的群体开始崛起,这就是国民革命军的青年军官。这一群体以革命的暴力结束了北洋军阀势力十余年混战割据的局面,确立了国民党的执政党地位。该群体的崛起具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作为一种政治势力又具有哪些特点?本文将就此略作探讨。

  • 标签: 青年军官 北伐战争时期 国民革命军 军队 舞台 黄埔军校
  • 简介:焦作白庄M480出土的四彩绘陶楼是2009年马村安置小区考古发掘的重要发现,是焦作出土众多陶楼所仅见,陶楼造型优美,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为研究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及建筑技术水平,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焦作 陶楼 功能研究
  • 简介:清华学子回黔报春1948年夏。波澜壮阔的北平“学运”又一壮举:中共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根据上级指示精神,选派数十名家在南方、有一定社会关系的党员学生回乡.参加当地斗争,去迎取全国解放的春天。于是便有了该校第一位黔藉学生主动申请回家乡贵州领命者的一幕。

  • 标签: 贵州 老同志 故事 效力 清华大学 地下党组织
  • 简介:嘉彬的《广东十三行考》经历沧桑,终于在他的故乡,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面世。此刻,我想起仍存放在广州市图书馆广州文献室书橱里的一本旧书。那就是民国26年,由当时的国立编译局出版发行的《广东十三行考》。书的扉页有嘉彬用墨笔书写的亲笔题字:上款“廷黻先生训正”,下款“嘉彬敬呈民国廿六年四月”。这应是嘉彬赠给业师蒋廷黻的书。

  • 标签: 蒋廷黻 旧书 广东人民出版社 市图书馆 出版发行 广州
  • 简介:2012年3月25日,香港特首选举终于落下帷幕,民望最高者振英成功当选。现年五十八岁的振英,属于备受香港市民推崇的、从社会底层打拼到成功阶层的精英人士。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振英这位寒门子弟,早就成为遐迩闻名的商界和政界明星,也被不少香港人奉为白手起家的"平民偶像"

  • 标签: 香港企业 行政长官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回归 寒门 选举
  • 简介:《周礼》大宰九是规范国家财政支出的法律规范。国家的各项财务支出,都要遵照相应的""或"法"执行,年终财务审计也以法为依据进行考核。有规范、方法之义,但《周礼》中的""或者说"法",具有很强的法律规范的性质,对后世影响不小。出土秦简和汉简中都有《效律》,是秦汉国家财务审计的专门律法,对《周礼》大宰九的作用相同,两者之间也许存在着一定的渊源关系。

  • 标签: 周礼 大宰九式 战国 财政法规
  • 简介:应成论最早发源于古印度,后传入西藏,经过藏族僧人及学者的研习与整理,最终被确立为正式的因明论,成为藏传佛教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论。本文主要从藏传应成论的渊源及其传入与确立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了论述,并重点研究了其内容规范与形式化的问题,力图以符号化、公式化的方法来剖析其内部结构,展现其精髓所在。

  • 标签: 藏传因明 应成论式 形式化
  • 简介:我每天上班,都要经过一所学校,经常听到里面传出孩子们齐声朗读的声音: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楼!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我想所有的中国人都熟悉这种声音,这就是我们读书的声音.但是,您有没有想过:这种一字一顿的读法,是从哪里来的?

  • 标签: 读书法 中国式 吟诵 声音 中国人 上班
  • 简介:中国封建社会,讲究出身、门第与背景,如果这些条件不备,是很难当官的。西汉时代的卜作为一个牧羊人(后来的农场主),既无显赫家世,也没任何靠山,且缺乏深厚的文化修养,却能走上仕途并一路攀升,实属罕见。

  • 标签: 中国封建社会 官吏 文化修养 农场主 牧羊人
  • 简介: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机械一茬茬收割殆尽。笔者所做研究目的其一在于谱写“回乡麦客”群体的生活史,凡是平民百姓,在历史之中甚少留有痕迹,或是雁过无痕,或是留有只言片语,但是草根历史恰恰是我们社会生活的最真实状态,笔者所做不在于其他,只为证明“回乡麦客”在广袤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地区,曾经以那样的方式,真实地存在过;本次研究目的是从组织学的角度出发,了解“回乡麦客”的自组织行为,分析“回乡麦客”群体组织内部的运行方式、沟通方式、不同组织之间的沟通方式等,为“回乡麦客”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回乡麦客” 自组织 组织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