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明季夏允彝《岳起堂稿序》曰:“唐宋之时,文章之贵贱操之在上,其权在贤公卿,其起也以多延奖,其合也或贽文以献,挟笔舌权而随其後,殆有如战国纵横士之为者。至国朝而操之在下,其权在能自立,其起也以同声相引重,其成也以悬书示人,

  • 标签: 文艺创新 风气 串联 文人 江浙 元代
  • 简介:对学术风气史的思考是章学诚反省学风演变及流弊、寻找学术出路的关键环节。他认为三代道器合一、官师合一体制反映了知识自我满足的理想状态,由于官师合一体制的瓦解,人性的局限失去了原有的规范而奔竞好名,学术泥于三代经典内涵的义理、考据、辞章之一端迭起风气门户。章氏以为扬弃风气循环的最好途径就是史学经世,史学的优势在于它通过道器合一又一次提供了人性的规范,继承了先王的合道"道法"即"史意",熔义理、考据、辞章于一炉,又是包含一切根据个人性情产生的著述之学的根源性学术。章氏的史学经世最终从《春秋》经世深化到《尚书》经世,完成了扬弃风气循环的理论。

  • 标签: 章学诚 学术风气史 史学经世
  • 简介:唐五代时期雕塑与绘制真容形成了广泛的社会风气,上自帝王将相,下至僧人道士,甚至在平民百姓中亦颇流行此风。其中雕塑真容多限于帝王。由于此风甚盛,在朝廷中出现了专门的机构与职官,有画直、写真官、画真官、写貌待诏、画院祗候等不同职级,民间亦有专门从事写真的画工。绘制真容的目的有四:即追思与纪念、表彰、供奉与祭祀以及一些其他用途。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受佛、道偶像崇拜的影响,因此帝王与将相公卿之像多安置在佛寺、道观之中,希望能像神佛一样长期得到供奉祭祀。至于民间,则是将其父祖之像供于堂屋,四时祭奠。这一风气对后世影响甚大,甚至在少数民族中亦有影响,实为我国流传至今的画像风气之滥觞。

  • 标签: 唐五代时期 真容 写真 写貌 画院 偶像崇拜
  • 简介:祖籍梅州五华的客家学子戴恩赛,向以孙中山先生的女婿而闻名。戴恩赛出身于香港,留学美国,归国后从政多年,虽然他在政界和学界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但戴恩赛的教育经历却能明显反映出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教育界的新风气。文章以戴恩赛为中心,将具体人物置于历史大背景之下,提纲挈领,希冀对晚清民国以来中国教育界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 标签: 戴恩赛 晚清民国 教育 风气
  • 简介:本文对汉晋时期作为器物的“表”进行了系统考察,指出表具有标记、测量和旌表等多重用途,并重点论述了表在“标志”和“旌表”两种含义上的使用与演变。现存汉代“表”的实物显示出表在应用上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尚未形成统一标准。此外,与表功用相近的还有榀、碣、膀、神道、阙等,本文对它们之间的关系亦进行了辨析。另一方面,受到上冢墓祭的影响,在表彰者与接受者的合力作用下,表墓的风习渐在汉代流行开来,助长了“表”的旌表意义。碑兴起後,由於表、碑在起源和功用上有着密切关联,碑逐渐成为旌表的主要载体,这使得表、碑在汉晋之际有趋於混同之势。但二者仍有差别。总之,汉晋时期的表处在其意义、形制和功用拓展的关键阶段,梳理这一演变过程对理解後世志墓器物的形制和使用亦有着重要参照意义。

  • 标签: 汉晋 表墓 碑表 旌表
  • 简介:<正>前言清朝为了统治喀尔喀蒙古,在乌里雅苏台设立了常驻的定边左副将军,在最初的四十五年间,三位喀尔喀王公,即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左末旗扎萨克和硕亲王策凌和其长子成兖扎布、次子车布登扎布先后被任命任职。关于三位喀尔喀王公连续被任命担任清朝在喀尔喀的这一最高驻防官官职的背景,我认为当时清朝是利用喀尔喀王公对尚未确立直接的“盟旗制

  • 标签: 回收问题 定边左 将军权力
  • 简介:李兆洛作为清代中后期的著名学者,对明清以来江南特别是常州地区频繁的宗族活动多有关注。面对宗族传统的时代异变,他往往给予正面的指导,阐明道理,提供范本,试图廓清认知迷乱,引导时人正确追溯家族历史,重建宗族的合理秩序。剖析李兆洛的宗族观,小宗理论是其评判、指导如何确认族分关系、开展宗族活动的基本依据。由于受其家世的深刻影响,以父系血缘为统绪的姓号标志的伦理意义,也在李兆洛的宗族观中起了一定作用,并直接影响了他对民间宗族活动所持的态度。

  • 标签: 李兆洛 十九世纪 辨宗尊祖 通谱 归宗复姓
  • 简介:刘勰在《文心雕龙·辩骚》篇里评价楚辞为"雅颂之博徒",博徒只能解释为赌徒,但六朝时赌博成为士族任诞风气的一种标识,而任诞作为魏晋以来个体自觉的最极端形态,社会评价总体上趋于肯定,故"雅颂之博徒"虽然是以雅颂为标尺对楚辞的贬低,但贬低的程度是很轻微的。任诞意味着个体的过度自觉,突破了名教之约束,刘勰正是在此意义上使用博徒一词,其真正指向的是滥觞于楚辞而大行于六朝的任诞风气在文学领域所造成的无序状态。为此刘勰在文之枢纽的前四篇中重建了一个道、圣、文三位一体的以经典传统面目出现的新的文学秩序,但由于六朝圣人观念的影响这一秩序并不能真正落实于具体的文学创作,于是有《辩骚》之作。指出六朝文弊的根源在于个体自觉的过度,同时指出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不在于取消个体自觉,而是使个体自觉接受一般秩序的规整,便是《辩骚》篇的枢纽意义所在。

  • 标签: 博徒 任诞 个体自觉 文之枢纽
  • 简介:现实的世界与虚拟的信息世界之间是彼此独立的吗?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MITMediaLab)的博士后、有“天才学生”之称的印度青年普拉纳夫·米斯特莱(PranavMistry)先生,用他近年来的多项基于计算机的创新性装置发踞,做出了他的回答。

  • 标签: 信息世界 装置 科学家 麻省理工学院 媒体实验室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