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8 个结果
  • 简介:于润洋先生所著《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茵加尔顿的现象学音乐哲学的思想渊源。他的哲学思想源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胡塞尔现象学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口号是:"面向事物本身",也就是说,应该尽量排除一切未经考察和验证过的假设、前提和先入之见,独立地、忠实地从事物最初的始源去陈述所要研究的事物。

  • 标签: 《现代西方音乐哲学导论》 现象学哲学 哲学观 声乐学习 观照 思想渊源
  • 简介:丁酉初秋,"情系乌蒙——蒋若滨国画作品展"在六盘水市美术馆开幕。简短的开幕与致辞,少许的观者与学生参与。在当下美术展览如火如荼的时代,似乎展览的频次与规模也成为衡量艺术作品的一个硬指标。相对于其他一些大型展览,这种地方性的小型展览也就不足为奇,甚至其影响力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就是这样一种地方性的展览,让笔者有机会对蒋老师作品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与触动。

  • 标签: 水墨 体验与感知 去障
  • 简介:何为戏?王国维一言以蔽之:“以歌舞演故事”,他在《戏曲考原》中说“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在《宋元戏曲考》中他又对此说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如何讲一个戏曲故事?怎样才算是一个比较好的戏曲故事?比如苏东坡曾这样赞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战国时期楚大夫屈原的学生宋玉曾这样描

  • 标签: 歌颂栗毓美 河清海晏有感 观河清海晏
  • 简介:歌剧《山林之梦》是一部新作品,但又是一部酝酿了20年的"老作品"。曲作者王世光与剧作者王敦是一对亲生父子,在父亲的启发和影响下,王敦早在1992年就完成了这部歌剧的剧本,只是由于王世光工作繁忙而无暇创作音乐部分。20年后,《山林之梦》终于摆脱了"梦"的状态,作为中央歌剧院2012年度的首部原创歌剧,于8月29、30日晚,在北京保利剧院举行了首轮首演。

  • 标签: 原创歌剧 山林 借鉴 积淀 创新 北京保利剧院
  • 简介:四年前,我写完了一部书稿,该书暂名《中国当代剧作论稿》。该书稿除了对中国当代剧作发展的概述之外,重心在于“专题研讨”,而“历史剧与史剧”则是专题研讨之一。由于事务性工作占去很多时间,加上个人的懒惰,尚未完成全部书稿的修改工作。所谓“当代戏剧”,乃是一个不稳定的时间性概念,在这四年之问,又有许多新的戏剧作品问世,对它们之中的有代表性的剧本,理应纳入研讨的范围。这些工作尚待修改过程中完成。《戏剧》杂志给我提供一个机会,选一些章节发表,以广泛听取意见。无疑,这个机会对我书修改工作极有益处。我珍惜这一机会,选本章送编辑部。为了更象一篇专论,整理时在行文上稍有改动。但结构未变。

  • 标签: 中国当代 史剧观 历史剧 戏剧作品 专题研讨 修改工作
  • 简介:9月22日晚,我在南宫剧场观看了首届山西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杏花奖'参评剧目由介休市晋剧团移植演出的晋剧《焦裕禄》。每个时代对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都有不同的阐释,而焦裕禄属于我党上世纪60年代的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焦裕禄》一剧彰显了共产党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人民公仆形象,是一部歌颂当代共产党人光辉形象、宣扬主旋律、歌颂正能量的作品,这是一部永远不朽的体现共产党人形象的主题作

  • 标签: 公仆形象 塑造质朴 形象观
  • 简介:山西省话剧院重磅推出的话剧《生命如歌》讲述了老八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老军垦陈旭刚和他的儿孙四辈几十年坚守兵团、奉献兵团的故事。该剧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60余年屯垦戍边的真实历程为背景,以一位山西籍老军垦陈旭刚和他的兵团往事、家庭往事展开故事,以陈旭刚与儿子陈保国的情感纠葛为矛盾主线,以陈旭刚90岁生日之际为冲突情境,以儿子陈保国对边疆建设做出贡献并献上生命为全剧升华,展现了父

  • 标签: 兵团楷模 奏响生命 楷模奏响
  • 简介:皮娜·鲍什的“舞蹈剧场”以前卫的理念和表现方法,影响了整个世界。本文分析皮娜-鲍什的舞蹈观念,探析其“舞蹈剧场”的美学

  • 标签: 美学观 戏剧 舞蹈剧场 皮娜·鲍什
  • 简介:建国60多年来,中国杂技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整顿发展,十年浩劫的被摧残,改革开放以来的崛起和繁荣。这种波浪式起伏发展的道路,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也反映出了中国杂技在不同时期的价值取向。本文试就此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

  • 标签: 中国杂技 杂技艺术 发展阶段 价值取向 杂技剧 杂技界
  • 简介:常说往事如烟。我是一个在练功厅、演出后台泡大的孩子。二十年过去了,虽然也看了不少戏,但看到的都是搬上舞台的成品,渐渐遗忘了曾经的那些记忆。2017年9月2日甘肃省大剧院上演的一部古典舞剧《粉墨春秋》,把我又拉回到二十年前的记忆,扎靠、水袖、髯口、踩跷、亮相、身段、一颦一笑、唱念做打……那些旧事故人历历在目,可见往事并不如烟。《粉墨春秋》是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华晋舞剧团

  • 标签: 台上戏 台下名伶 名伶影
  • 简介:萧伯纳,英国费边社的领导人之一,擅长以剧作为政论的主要宣传手段。本文仔细研读萧伯纳名作《匹克梅梁》,主要从《匹克梅梁》与社会主义及《匹克梅梁》与渐进主义两个视角深入分析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

  • 标签: 匹克梅梁 费边主义 社会主义 渐进主义
  • 简介:“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小说”。金庸缔造的武侠世界是中国侠文化的巅峰,而其中对于男女侠客之间的爱情构筑与描写也是其小说得以广泛流传并且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在武侠世界中探讨人间情爱,

  • 标签: 金庸武侠小说 爱情观 先进性 侠文化 世界 侠客
  • 作者: 田跃鸣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6-16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6期
  • 机构:摘要:明清昆曲以男女风情剧居多,这些作品虽有宣扬封建纲常礼教的一面,但也夹杂着对正统观念的背离。而这些有违封建纲常的内容,主要体现为对自由爱情的颂扬,这些对于昆曲的受众群体的婚恋观有着强烈的影响。
  • 简介:"临川四梦",特别是后三梦,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汤显祖对人生世事的看法与态度。《牡丹亭》透露出作者的亡女之痛,深情地表达了他对青年女子青春生命与爱情幸福的关怀。写作后二梦,是在弃官家居之后,作者由于对现实的彻底失望,遂表现出与现实人世的决绝之念和"人生如梦"的感叹。在"四梦"中,始终幻想有一种超凡的力量主宰或救助人生。从《紫钗记》到《牡丹亭》再到"二梦",这种力量由人间的走向超人间的,由现实的变为神秘的、虚幻的。这从另一面表现了作者对现实人世的失望与无奈。从作者的看破红尘中,表现了他的忧患意识与悲悯情怀。

  • 标签: 汤显祖 临川四梦 人生观
  • 简介:日本著名导演是枝裕和的电影世界里,生死总是离不开的话题。他的电影故事多以死亡为母题来表现生命与死亡的关系,无论取材真实的死亡事件,抑或虚构死亡的暗线,始终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表达导演对生死观念的思考。在他的镜头之下,随处可见的樱花,无所不在的食物,都变得极具生活化气息,传递出生死和解的哲学意蕴。

  • 标签: 是枝裕和 樱花情结 生死和解
  • 简介:惠安女是一道充满福建特色亮丽的人文景观,她那贤惠善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内在品格不仅闪耀着中华女性的美丽,也折射出我们泱泱大中华的民族精神.惠安女优美、鲜明的形象,在文学、电影、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中均有表现,或从神秘的姐妹情结去切入,或从服饰风情去展现,或从劳动扛石和婚嫁等方面去描写等等,可谓佳作迭出.但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以舞剧艺术形式对其进行表现的作品.为弥补这一空白,培养和宏扬民族精神,在文化部文化司的关心指导下和福建省文化厅的直接领导下,福建省歌舞剧院立足于本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以自己所熟悉的素材和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上演了舞剧.该剧以高远的思想立意和舞剧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段以及浓郁的地域特色,使"惠安女"再一次焕发出她内在的新的生命活力.

  • 标签: 舞剧 闽海文化 《惠安女人》 民族精神 人物性格
  • 简介:《宫锁沉香》也被称为"宫"的电影版,是于正将自己的电视剧品牌首次搬上大银幕的尝试,其中借鉴了电视剧创作的艺术经验,也利用了"宫"系列电视剧的品牌价值。作为一个横跨电影-电视剧-艺人的产业链,"宫"系列此次触电无疑达到了中国电视剧反哺电影的新阶段,值得研究和反思。

  • 标签: 宫锁沉香 于正 电影品牌
  • 简介:中国当代历史剧与史剧(中)谭霈生〔上接1993年第4期(上)〕一关于《武则天》《武则天》写成于1960年,是郭沫若的又一部“翻案戏”。根据剧作家自己的表白,此剧受胎于游览洛阳龙门石窟的感受。经过翻查大量历史资料,参照此前别人写过的同题材剧本的经验教...

  • 标签: 武则天 剧作家 历史剧创作 《王昭君》 当代历史剧 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