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作品名称:《风之痕-1》荣誉奖项:2016首届中国海宁百里钱塘国际雕塑大展金奖作品材质:不锈钢创作年代:2016年雍韬点评:作为从大草原上走出来的青年艺术家,冯崇利心怀虔敬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无比真挚的热爱。几年来,他以"矛盾、相容、冲撞、共生"等主题为切入点,在自然与工业、传统与现代的对抗与融合,借助立体造型这一有意味的形式,探讨当下社会中的人文与生态关系,诠释"自然与人文、物质与精神"的永恒主题。他把自清华美院学到的扎实造型技巧与现代抽象造型相融合。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中国传统文化 有意味的形式 抽象造型 青年艺术家 创作年代
  • 简介:<正>正仓在奈良东大寺境内北部的森林之中,这座校仓构造为高床式的高大建筑物,分为北仓、仓、南仓三室,保存着总数多达万件的宝物。目前这些宝物,正被迁至有混凝土结构防灾设施的新宝库,在此藏有以圣武天皇生前喜爱之物为主的大佛开眼法会和其它盛事时使用的物品。光明皇后把圣武天皇生前喜爱的种种物品贡献于大佛共有五次。最初献纳时期是在公元756年6月,圣武的七七忌辰,所献物品最多有六百余件(国家珍宝帖)。同日根据重病缠身的人使用的需要,又献纳了六十种药物(种种药帐)。随后七月,在对遗品进行整理时,又增入了屏风、花毡等十件(屏风花毡帖)。

  • 标签: 唐文化 混凝土结构 屏风 天皇 建筑物 物品
  • 简介:当渠岩的一些形式极为匀整精致的作品铺陈于我的视域的时候,“解构”这个概念倏然地以一种生动有力的方式触及我的感觉,而后对这些作品的分析更使我愿意把他这些作品概称为解构之

  • 标签: “解构” 作品
  • 简介:《富贵白头》是清朝末年的画家居廉的晚年之作。画中描绘的是一块硕大而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兀然而立,湖石的周围一丛盎开的牡丹,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引来一群群蜜蜂、彩蝶在花丛之中追逐嬉戏,湖石的上端停栖着一对白头翁鸟,一俯一仰,神态闲静,怡然自得。

  • 标签: 富贵 居廉 清朝末年 太湖石 白头翁 画家
  • 简介:一、引言仕女画一般专指描绘封建社会贵族妇女和宫妃生活情趣的绘画,是人物画的一个分目。这类题材汉代已有,仕女画至唐尤甚1。据《历代名画记》载:汉元帝时的宫女都曾被画工描画过,以备皇帝召见之用,明代画家仇英曾就此故事绘制了《汉宫春晓》。仕女画较能反映一定时期统治阶级的审美趣味,

  • 标签: 簪花仕女图 仕女画 汉宫春晓图 《历代名画记》 贵族妇女 分目
  • 简介:《油画唐诗百幅》以唐诗为载体,精选唐诗百首,再择诗中经典且有画面感的句子构成画面,并在画面适当位置题有该诗主要诗句以供解读,使诗与画相得益彰,形成了油画特质与东方意蕴有机结合的艺术特色。色彩上达到清丽明快,强调现代感和当下性i结构上以真实嫁接荒诞,形成统一整体;意境上图文并茂,深化了佳美的诗境;节奏上实现了疏密有致,张弛得体,

  • 标签: 唐诗 油画 简介 画面感 句子构成 相得益彰
  • 简介:《虢国夫人游春》是我国古代绘画作品不可多得的一件艺术作品,然而对画面虢国夫人的确认历来颇受争议。只有搞清主体人物才能更深入地认识这件作品。就主体人物的确认,目前学术界存在以下观点:

  • 标签: 《虢国夫人游春图》 人物 艺术作品 绘画作品 学术界
  • 简介: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表现题材,画院中有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因此,这一时期的花鸟画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 标签: 中国花鸟画 吴炳 表现题材 发展史 画院
  • 简介:道释画自魏晋兴起,至隋唐达到鼎盛,随后,其形象逐渐与占据主要地位的人物画同化,以至于形象被世俗化,诸多具备美感的世间人物,被移接到不同的佛典仪规的宗教形象上。如韩在长安道政坊宝应寺所作的壁画"释梵天女,悉齐公(魏元忠)妓小小等写真也"[1]。那时,有个道宣和尚,以道德高尚而名,曾无奈慨叹,寺庙的菩萨竟然与妓女没有两样。至少在宋代宣和年间,道释画还体现他的重要性,《宣和画谱》将道释画列位第一就是明证。

  • 标签: 隋唐 《宣和画谱》 人物画 形象 世俗化
  • 简介:在前面论杜甫题画诗的一章.我们已说到在专业画家身上有时也会出现某种文人所欣赏的意趣:而本章所要阐述的.则是宋代体画中的文人画因素。中国的皇家画院的设立.从历史记载上看.最早可追溯至西汉。到了五代.皇家翰林图画院已成为一种别有特色的帝王文化生活的点缀。南唐时期流传的民谚“黄家富贵.徐熙野逸”,说明当时皇家画院画师与民间文人画师在画风上的迥然不同。到了北宋,宋徽宗赵佶(1082—1135)在政治上虽是个昏庸君主.他却同时也是个出色的画家,擅画花鸟、山水和人物。从现在流传下来的他所画的《桃鸠》《听琴》和所摹的《虢国夫人游春》等可以看出.他在绘画上已具有相当深厚的功力与很高的水平。而北宋的翰林图画院在他的直接关心、指导之下.更是出现了一批令人瞩目的画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 标签: 文人画 院体画 宋代 《虢国夫人游春图》 翰林图画院 《听琴图》
  • 简介:8月7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画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李可染画院主办的“可贵者胆——李可染画院首届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了140余位艺术家的200幅作品,其中有60余幅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李可染的代表作品。作为李可染画院成立一周年的首届展,展览也向公众汇报了画院的学术理念和建院一年来工作的基本情况。

  • 标签: 李可染 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美术馆 中央美术学院
  • 简介:<正>由于时代的变迁,不仅艺术形式与风格不断地在发生变化,題材内容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而題材的演变常常起着主导作用。在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新的題材总是在不断地出現,而某些旧的題材却一天天地为人所生疏。时代相去远了,生活、思想、习俗不同了,过去在美术上所反映的某些内容也就为后代所不熟悉。可是在从事美术研究的人来說,如果弄

  • 标签: 内容与形式 敦煌本 本生故事 养父母 艺术发展 早期作品
  • 简介:在中国绘画领域中,政治、经济影响着艺术思想的发展。自魏晋到盛唐,政治经济的繁荣发展,文学艺术兴盛,绘画表达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平安、吉祥的审美心态。至五代两宋,由于帝王的喜好,画院进入鼎盛时期,绘画崇尚形象逼真。但同时这种过于写实的体画风束缚了人的思想,从而掀起了文人画思潮,绘画呈多元趋势发展。

  • 标签: 齐白石 中国绘画 意趣 政治经济 艺术思想 经济影响
  • 简介:石涛(1642—1707)“为少文先生打稿”的《余杭看山》,是一幅纸本、设色的卷,幅为30.5×143.2厘米.今藏上海博物馆,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五册,编号是:“沪1-3155”,未著创作年代,影印本始见于1960年3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石涛画集》,又载上海《艺苑掇英》编辑部为“纪念上海博物馆建馆三十五周年”而编印的《清初四画僧精品集》(上)第18页.

  • 标签: 黄道周 余杭 上海博物馆 古代书画 七绝 江万里
  • 简介:上海书画家、收藏家陈佩秋女士所藏(传)五代郭忠恕《避暑宫》是中国古代界画中难得的精品。有学者认为,此即为郭氏本人所绘之唐代避暑富。本文从中国古建筑形制、风格的角度,以建筑立面可见的大木作、小木作等方面为重点,比较其与现存遗构及其他考古资料中所见建筑形象的异同,从而对画作的绘制时代进行重新判断。通过分析得出,图中所绘建筑的时代上限晚于北宋初年,故此《避暑宫》并非五代郭忠恕之作品。

  • 标签: 《避暑宫图》 界画 建筑形制 考古